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曾經總結說,自己有八個缺點,可惜一直改不了

2024-07-19歷史

蔣介石是一個很復雜的人,連他自己都承認,自己有很多缺點。

比如在1936年11月10日的日記中,蔣介石就總結了自己的八個缺點,是這樣寫的:

「甲、用人未及科學方法,並無綿密計劃;乙、用人專用其才,而不計其德,不能察言知言;丙、缺乏匯聚功能,部屬中自生矛盾與沖突;丁、本人沖動性大,繼續性少,手令多而變更性繁,此乃思慮不周,行動輕率之過也;戊、感情常勝於理智;己、不註重提綱挈領,細事操勞過多;庚、長於應變,短於處常,用人行政皆於臨急關心;辛、各部機關未能調整充實。」

蔣介石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非常喜歡寫日記,從1927年開始,幾乎每天筆耕不輟,而且還勇於剖析自己,並不遮遮掩掩,所以,他的日記還是很有可信度的。

比如他這次總結的八個缺點,就總結得很形象,也很到位。

先來看前三個,是關於「用人」方面的。

其中,第一個和第三個是有重合的, 「用人未及科學方法,並無綿密計劃」,「缺乏匯聚功能,部屬中自生矛盾與沖突」 ,前一個是因,後一個是果。

蔣介石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得意的時候躊躇滿誌、舍我其誰,失意的時候又自怨自艾、顧影自憐,這自然也導致了他在用人上的隨意性、偏激性,重用你的時候什麽都好說,即使違法犯罪都能原諒,而一旦不喜歡你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把你打入十八層地獄。

所以,在蔣介石手下做事的人,經常會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如何揣摩蔣介石的心理,只能勾心鬥角,排斥對手,以取得蔣介石的信任。

陳立夫曾經說: 「蔣公不嗜殺人,而好使部下力量對立(如黨與團、政校與幹校等等),雖雙方均對蔣公擁護,終至力量抵消,效率低落,非良策也。」

至於第二個「用人專用其才,而不計其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從蔣介石個人來看,他本人其實就是「有才無德」的人,看看他在年輕時寫的日記就知道了,混賭場、逛青樓、加入黑幫,什麽事都幹過,所以,他對道德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你有才,能為我所用就行了。

從歷史的方面來看,其實這也是大多數開國君主通用的辦法,打天下的時候,看重的是「才」,不管你用什麽辦法,能取得勝利就行了,等到天下太平之後,就要註重「德」了,正所謂「以才贏天下,以德治天下」。

再來看第四、第五、第六,是關於蔣介石在「處事」方面的缺點。

其中,第四個和第六個也是一樣的道理, 「本人沖動性大,繼續性少,手令多而變更性繁,此乃思慮不周,行動輕率之過也」,「不註重提綱挈領,細事操勞過多」。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之前專門介紹過,蔣介石這個人想得太多,恨不得把所有事務都一把抓,結果越抓越亂,讓下面的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

比如在淞滬會戰時,張發奎要調動一個炮兵連,卻發現這個炮兵連失蹤了,急忙打電話問下面的集團軍司令,結果集團軍司令也不知道,又問下面的軍部、師部、團部,結果也都不知道這個炮兵連去了哪裏。

事後張發奎才知道,原來是蔣介石越過戰區、集團軍、軍、師、團等一系列指揮部,把這個炮兵連調走了。

還比如長沙會戰時,薛嶽本來已經制定好了作戰方案,但是,蔣介石卻不放心,又親自制定了一個方案,結果遭到了失敗,讓薛嶽欲哭無淚。

後來,薛嶽幹脆把指揮部搬到了大山裏,以訊號不好為由,拒絕接聽蔣介石的電話,這才有了長沙大捷。

國民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曾經委婉地批評說: 「軍長不聽集團軍司令命令,師長不聽軍長命令,皆因委員長好直接與下級者通聲氣之弊病所致,稍有所謂多線式系統之譏。按今日國家情形,委員長實不需再致力於下級將官之籠絡也。」

從蔣介石寫的日記來看,他對自己的這個缺點還是心知肚明的,說自己「手令多而變更性繁」、「細事操勞過多」,而且,他對自己這個缺點也是持否定態度的,說「此乃思慮不周,行動輕率之過也」。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老蔣的這個缺點一直到他被趕出大陸都沒有改過來,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蔣介石幹涉太多造成的。

至於第五個缺點,「感情常勝於理智」,也是一個道理,蔣介石不是不知道這麽做的壞處,但是,他的感情還是常常戰勝理智,讓他不得不這麽做,最終一敗塗地。

還有最後兩個,說的是蔣介石在「行政」方面的缺點。

其實,這兩個缺點跟前面幾個也都有相似之處,都體現了蔣介石性情急躁、急於求成的性格。

周恩來曾經評價蔣介石,說他是一個高明的戰術家,而不是一個戰略家。說的就是蔣介石的這個缺點,在具體的戰術方面很有一套,但是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用蔣介石的話來說,就是「長於應變,短於處常,用人行政皆於臨急關心」,結果,就造成了「各部機關未能調整充實」的局面。

這就是蔣介石對自己的剖析,其實他什麽都知道,但就是改不了,這也決定了他後來的失敗。

關於蔣介石的這些性格,有歷史學家總結說: 「他的少年時光,大部份是在母親和外祖母陪伴下度過的,其性格中難免養成某些女性化傾向,如陰柔、脆弱、敏感、細致、多愁、多疑、愛整潔、愛操勞細事等。」

這個說法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並非絕對,比如周總理,同樣是在三位母親的呵護下長大的,但周總理的性格卻是大公無私、大愛無疆、胸懷天下、無所不包,與蔣介石截然不同。

說到底,成長環境固然很重要,但一個人天生的品質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這是後天很難改變的。

(參考資料:【蔣介石傳】【蔣介石日記】【抗日戰爭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