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孫禮:本是魏明帝留下的佐曹良將,沈浮數年難報君恩

2023-12-22歷史

身處最人才濟濟的曹魏中,孫禮的地位和名聲並不出眾,一是他並沒有在曹操草創時期就主動追隨,二是他並非名門望族出身,沒有家族勢力為他助力,以至於孫禮蹉跎半生,輾轉於各個地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能遷任司空,受封侯爵,「抗直不撓」有王臣之風,孫禮之才是否配其位呢?

一、救母之恩,忠義之士

建安十二年(207),為了實作自己再統天下的雄誌,曹操決定北征幽州,正是他平定了幽州之後,喜得孫禮這位大將一員。在曹操帶著大軍到來之前,幽州可以說是一片混亂,前有公孫瓚鬥劉虞、戰袁紹,後又遭到烏桓等少數民族蹂躪,民不聊生,孫禮因此深受動亂之害。

孫禮是劉備的老鄉,兩人同為涿郡人,在劉備客居荊州受制於劉表時,孫禮也飽受戰亂之苦,但他並沒有就此落草為寇或是拋棄道德義理,而是依然堅守忠義。賴鄉人馬台救下了孫禮的母親,孫禮不僅將所有家財盡數贈予馬台,甚至在馬台被判死刑時,他幫助馬台越獄逃亡,並選擇自首代罪。

孫禮能得到曹操、曹叡的喜愛不是沒有道理的,曹操在討平幽州後征聘孫禮為司空軍謀掾,當馬台受牽連獲罪時,孫禮本可以為了自己的前程冷眼旁觀或僅僅求情,畢竟他已經拿出全部財產以報救母之恩,但他還是救了馬台,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臣無逃亡之義」 。丞相主簿溫恢認為孫禮所為是義舉,向曹操述說了整個事件,曹操不僅免除兩人的死罪,並且開始重用孫禮。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曾在大石山狩獵,遇到一只老虎沖撞他的車駕,只見一旁的孫禮絲毫不懼個人安危,棄鞭下馬,提劍殺虎,若不是曹叡攔著,孫禮和老虎說不定必死一個。手下有這樣一個忠義兩全的人,曹操自然願意給孫禮一個機會,讓他輾轉擔任多地的太守之職,曹叡更是寄予厚望,讓他在自己死後輔佐曹爽。

二、冉冉新星,剛簡亢烈

事實證明,孫禮還是有實幹才能的,可以說在內政和軍事上均有「加點」,魯國境內有亂,朝廷命孫禮為魯國相前去平亂,他一方面用重金犒賞軍吏,懸賞賊首,另一方面又施以懷柔,分化賊人內部,最終平定叛亂。

在曹操、曹丕執政時期,孫禮還是個比較邊緣化的人物,尤其是曹丕上台後選擇向士族妥協,頒布「九品中正制」,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像孫禮這樣沒有背景也難攀高枝的人來說,郁郁不得誌是常態,等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後,孫禮得到了機會。

曹叡是不是明君賢君暫且不論,但作為皇帝他還是很有手段的,登基之後很快收攬權柄,並始終牢牢掌握魏國最高權力。不過曹叡有個廣為人知的愛好,那就是修宮殿,「 行幸摩陂,治許昌宮,起景福、承光殿」 ,包括司徒王朗、司空陳群在內的朝中大臣幾乎都曾上書勸諫,而曹叡依然一意孤行。

擔任尚書的孫禮也積極勸阻,不過他沒有選擇向曹叡硬扛,而是說服曹叡同意放緩建造進度,先遣送百姓回去從事農業生產, 「敬納讜言,促遣民作」 。不過這樣一來頭大的便是修建宮殿的監工李惠了,他請求等到宮殿修完後再遣散百姓,可沒想到的是孫禮直接來到現場「假傳」詔書,免去百姓的勞役,更沒想到的是曹叡沒有因此遷怒於他。

三、遺詔良佐,芍陂大戰

景初三年(239),魏明帝曹叡臨終前拜曹爽為大將軍,與司馬懿一起輔助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曹爽是曹叡選出來的曹魏宗室代表,深知曹爽是什麽水平的他可沒有相信曹爽有能力一個人擺平朝廷, 「宜得良佐,於床下受遺詔,拜禮大將軍長史,加散騎常侍」 ,不過孫禮卻被曹爽視作一根刺。

大將軍曹爽有三個最得力的助手:何晏、鄧飏、丁謐,何晏仗勢專政,丁謐助曹爽獨攬大權,鄧飏貪財好色且誤國,這三人整體圍繞在曹爽身邊勸其獨攬大權,絲毫不將魏帝曹芳、太傅司馬懿和郭太後放在眼裏,更別說剛直不阿的孫禮了,孫禮曾勸曹爽不要倒行逆施,卻被後者趕去揚州前線了。

正始二年(241),剛上任揚州刺史的孫禮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麻煩,吳國大都督全琮率領數萬人馬進攻芍陂,此人和孫禮以及都督揚州的征東將軍王淩曾有過一段過節。太和二年(228),魏國大司馬曹休在石亭敗於陸遜、全琮之手,這一戰中孫禮、王淩皆在曹休帳下,具嘗敗仗之苦。此次是全琮主動來犯,三人再度碰面,可以說是仇敵相見分外眼紅了。

由於魏國揚州此時處於休兵期,孫禮不得已親自提刀上陣拼殺,加上昔日戰敗的恥辱,孫禮的戰鬥力飆升, 「犯蹈白刃,馬被數創,手秉枹鼓,奮不顧身」 。這一場在史書上寥寥幾筆的大戰卻引發了魏吳兩國高層的震動,孫吳方面,支持盧旺孫霸的全琮一族進讒言陷害太子孫和一黨的張休、顧承、顧譚三位重臣,二宮之爭愈演愈烈;曹魏方面,曹爽奪去司馬懿的軍權和蔣濟的執掌禁軍之權,並全面安插自己的親信。

四、忠不避危,墜懿術中

芍陂之戰雖然由魏軍勝出,但也只是慘勝,孫禮的手下將士死傷過半,他為戰死的將士們舉行祭祀, 「為死事者設祀哭臨,哀號發心」 ,又將曹芳賞賜的七百匹絹全部份給戰死將士的家人,沒有給自己留下一匹,而他名義上的黨派首領曹爽此時正趁機 「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還「 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 ,前後種種倒行逆施,引發了孫禮不滿。

孫禮本是曹叡留給曹爽的忠義之士,然而曹爽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曹叡重托和孫禮堅守的忠義之心,甚至將孫禮逼到了司馬懿的陣容中。重返中央的孫禮又被任命為冀州牧,負責勘定清河、平原二郡的地界。二地為地界已爭執了八年,孫禮受命後取出了存放在朝廷倉居里的地圖,一下子提出了解決方案,並得到了司馬懿的支持。

但曹爽卻不爽了,認為孫禮已經背叛自己,於是駁回了孫禮的建議,早已對曹爽不滿的孫禮立刻表示自己要辭職, 「案解與圖奏而鄃不受詔,此臣軟弱不勝其任,臣亦何顏屍祿素餐」 ,曹爽大怒, 「劾禮怨望,結刑五歲」 ,這下子兩人徹底分道揚鑣了,孫禮甚至希望司馬懿能夠除去曹爽,被司馬懿騙去的又何止曹爽一人呢?

就在曹爽大權獨攬時,北方再興禍事,朝廷趕緊任命孫禮為並州刺史,加振武將軍,持節,並封為護匈奴中郎將,前去平定匈奴和鮮卑之亂,臨行前,孫禮對司馬懿擺起臉色, 「今社稷將危,天下兇兇,此禮之所以不悅也」 ,可司馬懿老謀深算,自知還無法一擊將曹爽斃命,只得勸孫禮再忍耐。嘉平元年(249),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孫禮又回到中央並且遷任司空,但他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從魏明帝只選擇司馬懿和曹爽為顧命大臣,又讓孫禮輔佐曹爽,就可以看出三人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就連在日後以一州之力討伐司馬的東宮舊臣毌丘儉都沒有得到這番待遇。然而孫禮始終是曹魏政權裏的邊緣人物,曹操給了他高起點,但曹丕棄他不用,曹叡將他留給曹爽,曹爽卻將他一腳踢到司馬懿的陣容中。雖然有王臣之風,但孫禮一直未能踏入曹魏政權核心圈,哪怕官是越做越大,但不被掌權者所用,也不難怪他說自己是「屍祿素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