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為了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電告全軍:此人勁敵,諸將不可大意

2024-04-28歷史

1949年,蘭州戰役前夕,時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員的彭德懷,專門電告全軍說:

「敵將馬繼援是少有的勁敵,我們對其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在進攻時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力戒輕敵冒進。」

彭德懷所說的馬繼援正是西北三馬之一馬步芳的兒子,當時還不滿28歲,1947年才正式開始指揮戰鬥。

就是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彭德懷為什麽要稱他是勁敵呢?他最後的結局又如何?這還要從馬家軍說起。

「西北三馬」

馬家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這期間,西北回民揭竿而起,反抗清政府的壓迫。清政府為平息叛亂,就派名將左宗棠帶兵西征。

左宗棠行軍到甘肅臨夏附近時,遇到了以馬占鰲為首的回民起義軍的頑強抵抗。

但出乎意料的是,馬占鰲在連打勝仗之後,竟然主動投降。左宗棠欣喜不已,就將其收編為了官軍,並駐守甘肅。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馬占鰲派手下先鋒官馬海宴和馬福祿進京勤王,但兩人皆戰死。

慈禧太後為表彰他們的忠勇,就任命馬海宴之子馬麒做了西寧鎮總兵,馬福祿之弟馬福祥做了西於鎮總兵。

1926年,馮玉祥帶領組織國民軍聯軍征討西北,馬麒和馬福祥審時度勢,當即就投降了馮玉祥。

但之後,他們就暗中煽動回族各鎮軍閥反抗馮玉祥。其他軍閥在他們的煽動下,果然就成立了所謂的「黑虎吸馮軍」,開始與馮玉祥公開對抗。

最終和馮玉祥弄了個兩敗俱傷,而馬麒和馬福祥則趁機統一了青海、甘肅等地。

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等人,與蔣介石展開了「中原大戰」。在大戰中,馬麒和馬福祥本來是支持馮玉祥的,但馮玉祥戰敗後,他們就立即變臉,發電「反馮擁蔣」。

蔣介石也樂見其成,就任命馬福祥的兒子馬鴻逵出任寧夏省主席,侄子馬鴻賓出任了甘肅省主席。

馬麒則任了青海省政府主席,其子馬步芳任國民革命軍青海暫編第一師師長。

1931年,馬麒病逝後,馬步芳又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正式接管了青海馬家軍。赫赫有名的西北三馬正式成形,但馬步芳與馬鴻逵、馬鴻賓的關系並不好,一直明爭暗鬥。

平步青雲

馬步芳接管青海馬家軍後,開始重點培養他的獨子馬繼援。1921年,馬繼援在甘肅出生。

盡管馬步芳妻妾成群,孩子眾多,但卻僅有馬繼援這麽一個兒子,所以馬步芳對其寄予了厚望,並且關愛備至。

在馬繼援年幼時,馬步芳就專門花重金,聘請了名師,來上門施教。

到了上學年齡後,馬步芳又把他送到了回族促進會附設的一中讀書。當時學校只有初中,馬步芳為了讓兒子能接受高中教育,又專門增設了高中部。

為了能讓兒子順利繼承軍隊,馬步芳專門在中學裏開設了軍事科目,幫馬繼援打下了紮實的軍事基礎。

同時他還請求蔣介石,任命只有12歲的兒子出任了上校參謀長。高中畢業後,馬步芳又送他去中央軍校軍訓班進行了進一步的深造。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馬步芳特地為兒子開設了軍官訓練團,讓馬繼援在其中擔任第二大隊的大隊長。

馬繼援上任後,立即就在二大隊中挑選了一大批人才,這也成了他以後統領軍隊的基礎。

到了1939年,馬步芳又讓兒子出任了騎兵第3旅旅長。這一年,馬繼援還不滿20歲,從而成為國民黨軍隊中年紀最小的將軍。

但馬繼援在此任上,並沒有打什麽仗,他的騎兵第3旅也只是一個只有50人的空殼子。

馬步芳之所以來此一招,只是想讓兒子的履歷更好看一些而已,以便以後接任他們出任第82軍軍長。

果然到了1941年,馬繼援就升任了第82軍少將副軍長,軍長一職雖仍屬於馬步芳,但他卻早就把軍中事務全部交給了兒子來把控。

兩年後,馬繼援終於水到渠成地坐上了軍長之位。

要說馬繼援平步青雲,也並非全靠父親,他自己也確實著著真才實學。馬繼援思想開放,善於學習,曾不顧全家反對,與漢族女子成婚。

也曾認真學習過德國和日本的軍隊建設,為此還專門寫了一本名為【我的軍事思考】的學術論著。

執掌82軍後,他又根據現代化戰爭的需要,不但開展了一系列制度改革,而且還增編了汽車兵連等機動化部隊,從而有效解決了山地補給困難的問題。

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馬繼援也數次給我軍造成了困擾,還直接引起了彭德懷的重視。

兩勝西野

蔣介石挑起內戰之後,很快就對陜甘寧邊區發起了重點進攻。為了解除危機,彭德懷帶領西北野戰軍,透過誘敵深入等戰術,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戰績,徹底扭轉了西北戰局。

之後,彭德懷又趁勝挺進隴東,試圖一舉消滅盤踞在此的馬繼援82軍。馬繼援只能上前應戰。

由於馬繼援從來沒有指揮過作戰,軍中官兵起初並不相信他能打出什麽戰績。

但戰鬥開始後,馬繼援表現得超乎預料,他充分運用騎兵的機動優勢,不斷襲擾我軍,很快就把我軍壓迫到了子午嶺山區,從而穩住了局面。

之後,彭德懷又命令西野左路軍進攻82軍的薄弱地帶合水。但前衛團剛到達合水城外,就遭到了馬繼援騎兵第八旅的阻擊。

其他攻城部隊雖然完成了對合水城的包圍,但城內守軍卻一直在負隅頑抗。

為了盡快攻下城池,我軍按照以往的作戰經驗,掩護士兵,拿著炸藥包,逼近城墻,試圖炸開豁口。

但沒想馬繼援早有防備,我軍一到城墻前,藏在暗道中的敵軍就突然鉆出洞外,偷襲我軍,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就在我軍與合水城的敵人對峙之時,馬繼援又急調駐守在慶陽的一個騎兵團,前來增援。

騎兵團憑借超快的機動速度,迅速地來到了合水城,打了我軍一個出其不意。我軍匆促應戰,在付出巨大傷亡後,終於打退了敵軍。

但就在我軍放松警惕時,馬繼援又調了整整一個騎兵旅,前來增援。合水城內的敵軍見到援軍到來,也從城中殺出,企圖對我軍來個反包圍。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當機立斷,迅速撤出了戰鬥。合水之役,最終以我軍傷亡2500余人的慘重代價而失敗告終,而馬繼援則以傷亡800多人的代價獲勝。

這讓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很是頭疼,也給我軍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透過該戰,馬繼援不僅贏得了馬家軍一眾將領的信服,蔣介石也重重嘉獎了他,授予他多枚勛章,還讓【中央日報】為他寫了專題報道。

合水戰役的第二年,馬繼援又迎來了與彭德懷的第二次交手。1948年4月,彭德懷發起了攻克洛川的戰役。

但沒想到洛川城內的守軍負隅頑抗,久攻不克,彭德懷於是就改變了作戰計劃,決心圍攻寶雞,以實作圍城打援。

戰役開始後,西北野戰軍所向披靡,很快就攻克常寧等12個城鎮,並且還切斷了西北地交通要線——西蘭公路,攻占寶雞計劃指日可待。

在這種情況下,胡宗南急令馬繼援82軍馳援寶雞。我軍進逼到寶雞後,很快就打下了城池。

但就在我軍打掃戰場時,82軍卻憑借機動優勢,悄無聲息地突破了我軍的外圍防線。

但外圍防線的指揮官並沒有及時向彭德懷報告情況,致使彭德懷發現時,82軍都快對寶雞完成合圍了。

在危急情況下,彭德懷緊急命令部隊突圍,在突圍過程中,彭德懷自己甚至都拿起了手槍。

這一戰,西野再次損失了一萬多人,也因此而被彭德懷稱為他一生中的「四大敗仗之一」,他不得不對這個馬繼援提高了警惕。

絕地反攻

馬繼援雖然獲勝,但卻無法扭轉西北的整體戰局。一年之後,西野就再次對西北地區發起了反攻。

為了收拾殘局,國民黨特命馬步芳為為代理西北軍政長官,馬繼援為青海兵團司令,主持西北軍政要務。

為了感謝蔣介石的「知遇之恩」,馬步芳父子一上台,就給蔣介石發去電報,主張請纓,要求出兵隴東,協助胡宗南和馬鴻逵收復西安。

這時的蔣介石正在南線兵敗如山倒,看到馬步芳父子仍願為自己效力,欣喜異常,當即就命令胡宗南協助馬家軍,攻打鹹陽,奪取西安。

隨後,二馬兵團就兵分三路,向鹹陽推進。6月10日,馬繼援部率先抵達陜西乾縣一帶,與駐紮在此的解放軍前哨部隊發生了激戰,並獲得了小勝。

馬繼援也因此變得驕傲自大起來,遂不等其他兩路兵馬,獨自向鹹陽發起了進攻。關鍵時刻,我解放軍主力部隊迅速從西安增援鹹陽,挫敗了馬繼援鹹陽直撲西安的計劃。

鹹陽作戰失敗後,胡宗南退守扶眉一帶,二馬部隊則退兵於麟遊山區,妄想在有利形勢下夾擊解放軍。

但胡宗南部、馬繼援部和馬鴻逵部,三者之間之間並不齊心協力,都想借對方之力消耗解放軍而自己不願出一兵一卒。

彭德懷摸透了敵人的心思,於是就制定了「鉗馬打胡,先胡後馬」的策略,先是發起扶眉戰役,殲滅胡宗南部4萬多人。隨後又帶領大軍向平涼地區進發。

馬步芳也看出了彭德懷的意圖,於就是令馬繼援出任隴東兵團司令,增援平涼,企圖再給解放軍裏外夾擊。

但有了前兩次的教訓,西野官兵已經摸清了馬繼援的打法,所以這次很輕松地就攻克了平涼,沒讓馬繼援的計劃得逞。

平涼失守後,馬繼援便率撤到了定西,打算借助山地,在此展開阻擊戰。但馬步芳卻想以「蘭州為戰場,以青海為退路。」

馬繼援雖然認為「防守蘭州利客不利主、勝則無戰果、敗則無退路」,但最終還是向父親做了妥協,同意了堅守蘭州的方案。

隨後,馬繼援親赴蘭州,指揮守城。他先是加強蘭州各處工事,隨後又派兵守住了各個隘口。

一番整頓後,他信心大增,竟公開揚言,要使解放軍在蘭州郊外「屍體遍野、血流成河」。

具體作戰計劃就是「馬勺裏炒大豆,敵我同歸於盡」,由他固守蘭州,吸引解放軍來攻,然後再由馬鴻逵部前來增援,從而對解放軍來個裏外夾擊。

但馬繼援的心思早已被我方看透,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專門致電彭德懷說:

「對青、寧二馬,應區別對待,首先打擊馬步芳。」

彭德懷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先發動了隴西、臨洮、臨夏一系列戰役,切斷了馬步芳後退青海的後路。

隨後,為了防止馬繼援裏外夾擊,就一舉呼叫3個兵團來進行攻城。8月21日,蘭州戰役正式打響,在軍前動員時,彭德懷專門提醒廣大官兵說:

「蘭州戰役關系到西北解放的全域。城中守軍是敵軍中最實力最強的部隊,敵將馬繼援也是少有的勁敵,我們對其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在進攻進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力戒輕敵冒進。」

戰鬥開始後,解放軍先向馬繼援在豆家山等地的陣地,進行了試探性攻擊。

由於解放軍長途跋涉,精力疲勞,加上馬繼援又砸下重金,規定每殺傷一名解放軍,就獎勵五塊大洋,致使部隊士氣高漲。

所以我軍經過了兩天激戰,也沒有攻下陣地。這本來是裏外夾擊的好時機,但馬鴻逵部卻像解放軍事先估計的那樣,果真見死不救,並且還有落井下石之意。

馬步芳只好請求國民黨中央政府增派援軍和空軍,但國民黨空軍並未及時到來,各路「友軍」也杳無音信。無奈之下,馬步芳只能叮囑馬繼援說:

「如馬鴻逵、胡宗南及空軍再不來援,即保存實力,撤回青海。」

8月25日淩晨,第一野戰軍主力對蘭州發動總攻。

我軍先是采用重炮強攻下沈家嶺陣地。雙方經過14個小時的激戰,其中進行了數十次10的沖鋒以及反沖鋒,終於在8月25日下午占領了沈家嶺全部陣地。

隨後,在彭德懷的指揮下,我軍在馬家山到狗娃山之間50多公裏的南山防線上,展開了全線進攻,26日淩晨,就攻進了蘭州城。

解放軍隨即與馬家軍進行了巷戰,並成功搶奪下了黃河鐵橋,斬斷了對方西逃的唯一退路。

26日中午,解放軍就已全部占領了蘭州城,馬繼援倉皇逃向青海西寧。蘭州戰役正式結束。

蘭州失守後,馬繼援曾冒雨飛往台灣,向蔣介石報告失敗經過,聲淚俱下地說:

「全國各地都沒有堅守下去,我只有一個軍的兵力困守蘭州,馬鴻逵不聽我的指揮,請他派兵解圍,他也不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錯誤。」

但蔣介石還是撤除了馬步芳及馬繼援的職務。馬步芳父子見狀,失望至極,認為此時若再去台灣,必將遭蔣氏集團的暗算。

於是,他們便攜帶家人飛往了沙特阿拉伯。

在旅居沙特期間,馬繼援日夜思念家鄉而不得回,到了晚年,他也漸漸放下了政治偏見,開始與大陸相關方面接觸。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他還向家鄉捐贈了5000美元。直到2012年2月27日,馬繼援在沙特吉達病逝,結束了他彪悍的一生。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