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元朝為何不到百年就亡了?看看他們的皇位傳承有多亂,就明白了

2024-02-05歷史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 在他和後繼者們的征戰下,蒙古軍隊所向披靡,攻占了中原和歐亞大陸上的大片土地。

但是如此強大的蒙元帝國,僅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就宣告滅亡了。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皇權的爭奪

自忽必烈之後,元朝皇位的傳承有兩個特點: 突然死亡和頻繁更替。

整個元朝不到百年時間,便換了11位皇帝,平均每位皇帝只在位約9年。這其中,有8位元皇帝僅在位1年以下就被弒殺或病死。

皇權頻繁更替的結果,就是內亂不斷。

每一次皇位交接都伴隨著復雜的權力博弈,失敗者要麽被殺,要麽被軟禁。這使元朝的朝局長期處於動蕩之中。

而且元朝沒有像漢族王朝那樣確立嫡長子繼承制度。蒙古貴族習慣透過部族會議來選舉大汗。

故每當皇帝駕崩,諸侯們便紛紛稱王稱汗,帶兵入京搶奪大位。

如果說元初的蒙古汗國還是鐵血如一的遊牧民族聯盟,那麽到了元末,這個聯盟已經名存實亡。

元朝的統治核心蒙古貴族也學會了腐朽的宮廷政治,朝局動蕩不堪,直接削弱了元朝的統治力量。

不平等的朝代

元世祖忽必烈開疆擴土,滅了南宋,取得了空前統一的功績。 但他本人對漢文化不甚了解,統治方式欠妥,這就埋下了禍根。

元朝實行等級森嚴的四等人制度。蒙古族地位最高,其次是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中亞各族),第三等是漢人,最低等是南人(主要指江南各族)。

在司法上,蒙古人殺害下等民族根本不會受懲,而下等民族傷害蒙古人則要償命。

在任命官職方面,元廷嚴格實行民族界限。蒙古貴族和色目人可逐級升遷至高位,而很難看到地位和漢族。

元仁宗和元英宗曾試圖進行改革,清理奸臣,恢復科舉,以漢法治國。但很快他們就遭到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身死。

可見當時元朝統治集團內部對漢族顯然是排斥和防範的態度。

一般不允許漢人服兵役,也很少重用漢族大臣。少數懂漢文化、被召入朝中的漢族官員也難以晉升。

長期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元朝各民族之間積累了深層次的仇恨,民族關系瀕臨崩潰。

到了元朝末期,紅巾軍、明教等起義軍如雨後春筍,直接動搖了元朝的統治基礎。

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有方國珍、 徐壽輝 等,他們率領起義軍數十萬,戰場遍及華北至華南,與元軍展開持久戰。

元順帝即位後也一度鎮壓住起義,實行新政。由於蒙古貴族長期的爭權奪利,朝中奸臣橫行,元朝已如風中殘燭。

終於,在各路起義軍的夾擊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攻克應天府(今南京),建立明朝。

同年,徐達率領起義軍攻破元大都,元末帝逃回蒙古。這個曾經一統天下的蒙古王朝,在短短一個世紀後便在歷史長河中消失。

真正亂局的根源

不到百年時間,11位皇帝,數次血腥政變,這就是元朝的歷史縮影。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後,其孫鐵穆爾即位,是為元成宗。元成宗在位僅13年便死去,由於其幼子早夭,皇位出現空懸。

成宗長兄海山得到兵權大臣支持,迅速占領京師稱帝。然而海山馬上溘然長逝,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趁機奪取帝位。

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後,為防其子再度被海山後代奪權,遂廢除海山所有子嗣的繼承資格。

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位9年後去世,其子碩德八剌登基為帝,是為英宗。

英宗力圖清理朝政,制裁奸佞,遭到大臣強烈不滿。只在位4年的英宗即被大臣政變所弒。

政變後,英宗之叔泰定帝登基稱帝。

此時群雄並起,皇權旁落,成宗後裔中,以雲南王和世㻋實力最強。和世㻋率軍入京受命稱帝,然10余日而亡。

緊接著其弟圖帖睦爾入主京城,是為文宗。到此時,元代皇權傳承已然混亂不堪。

自忽必烈開國以來,真正嫡傳的帝系只有兩代,其他各帝多是藉由政變、兵變奪取皇位。

這使得大臣們也紛紛垂涎三尺,各懷異心,無不謀劃篡奪。太平王燕帖木兒更是連廢立數帝,操縱王室,把持大權。

皇權爭奪導致國力衰竭和內亂不斷,民族壓迫政策埋下起義導火線。

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這個曾經如日中天的大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和覆滅。

結語

回望這個百年帝國,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權力的淪陷性,還有文化融合的重要性。統治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唯有平等理解和包容融合,才能贏得民心和時間。

這是所有政權和統治者都應該汲取的深刻歷史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