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馬鴻逵拒絕起義:我對共產黨有恩,打贏解放軍再談和

2024-02-27歷史

1949年隨著我第一野戰軍橫掃大西北,曾經盤踞西北數省達幾十年的馬氏軍閥集團灰飛煙滅。

但神奇的是當了13年「寧夏王」的馬鴻逵面對我軍要求他主動起義的勸告,居然大言不慚地說其對解放軍有恩;並要求手下打幾個勝仗,好能讓解放軍同其簽訂城下之盟。

但是馬鴻逵這個反動至極的封建軍閥最後只能被歷史無情淘汰,1970年在美國淒涼地結束其罪惡的一生。

馬鴻逵

其父親在庚子國難中意外崛起,投靠蔣介石後馬鴻逵成為「寧夏王」

提到歷史上西北的馬家軍,許多人都知道馬步芳的騎兵曾經給紅軍西征部隊造成淪陷性的打擊。但事實上在整個民國時期,西北馬家軍大致為兩個系統。

以馬步青、馬步芳兩親兄弟為代表的,盤踞在甘肅、青海一帶的被稱為「青馬」。而馬鴻逵與馬鴻斌兩堂兄弟則盤踞在寧夏一帶,其所部被稱為「寧馬」。

雖然都姓馬但二者親緣關系非常疏遠,所以在上世40年代二者之間的矛盾遠大於合作。

直到今天有些寧夏老人回憶起馬鴻逵,仍然會說起他給當地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馬鴻逵

馬鴻逵生於1892年,是晚清馬家一位軍官馬福祥的長子。

1900年在抵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其兄馬福祿血戰正陽門英勇犧牲,馬福祥臨危受命接管了其所部兵馬。馬福祥又率隊護送慈禧一路西行,因護駕有功被賞給提督記名。

馬福祥自然非常感念其兄長之恩,故而將馬福祿之子馬洪斌接到家中撫養。

1910年馬鴻逵在父親的運作下從甘肅陸軍學堂畢業,並在清末新政的大潮中當上了新軍統領。辛亥革命後馬鴻逵果斷宣布擁護共和,但之後到北京投靠袁世凱。

袁世凱死後馬鴻逵被段祺瑞排擠而不得不回到家鄉,與馬鴻斌等親屬逐步發展起了在當地的馬家軍勢力。然而馬鴻逵同馬鴻斌之間一直不和,寧夏這裏歷來自保有余而擴張就極為困難。

馬福祥

1927年廣東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後馬鴻逵和馬鴻斌都積極投效,馬鴻斌被馮玉祥任命為寧夏主席。

可之後馬鴻逵率步挺進河南參與中原大戰,1931年為感謝他的支持蔣介石改命馬鴻逵為寧夏省主席。馬鴻斌改任甘肅省代主席卻在甘肅遭陷害鎩羽而歸,馬鴻逵則趁機控制了「寧馬」大部份勢力。

1932年馬鴻逵在蔣介石命令下多次參加「圍剿」紅四方面軍的作戰,1937年還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7集團軍總司令。

之後他在寧夏當了整整13年的土皇帝,就連馬鴻斌的殘部都被其趕到靈武。

蔣介石

自認有些實力還有恩於共產黨,馬鴻逵拒絕一切同解放軍和談的提議

盡管到了1949年我軍已經發展到400多萬,可許多頑固透頂的軍閥仍然妄圖抵禦解放軍,繼續維護其腐朽到極點的統治。

1949年初「三大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命令將華北軍區第一、二、三兵團更名為解放軍第18、19、20兵團,同時增派大量軍隊支援徐向前攻擊太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解放太原,而原西北野戰軍主力又將胡宗南打得被迫撤往四川,消滅盤踞西北幾十年的「二馬」勢力成為可能。

馬鴻逵所部當時只有四個軍的編制,但仍然被分為兩個集團。

長期被排擠的馬鴻斌和他的兒子馬惇靖控制的81軍有1.8萬人,裝備水平相對較差。

馬鴻逵

而馬鴻逵和他的次子馬敦靜指揮寧夏軍團戰鬥力強,下轄馬光宗的第11軍、盧忠良的第128軍和馬敦厚的騎兵第10軍。

閻錫山集團覆滅、胡宗南逃往四川之後,馬步芳和馬鴻逵這對曾經矛盾重重的遠親不得不研究共同抵禦解放軍。

但事實上馬鴻逵和馬步芳都妄圖借解放軍之手削弱對方,以繼續維護自己在已有地盤上的統治。

馬鴻逵唯恐率部去蘭州會被馬步芳扣押而被迫交出軍隊,後來坐視幾十萬解放軍進攻蘭州。

為了減少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早在1949年8月解放軍總司令部就要求第一兵團司令楊得誌,政委羅漢先對「二馬」開展政治活動,希望「二馬」勢力最終能和華北傅作義系統那樣接受和平改編。

楊得誌

然而馬步芳父子卻堅持負隅頑抗,導致蘭州戰役我方損失同樣很大。當時傅作義曾經給馬鴻逵打了個電話,希望他能為寧夏人民主動同我軍合作。

面對傅註義的好言相勸,馬鴻逵自己一句「軍人守土有責」將其搪塞過去。

傅作義奇怪他明知這樣做是自取滅亡,於是就問他若打不過解放軍怎麽辦?馬鴻逵居然回答他可以南撤投奔胡宗南,或者到西面的沙漠裏打遊擊。

1949年9月青海和平解放後寧夏成為了孤懸中國北方最後一處反共堡壘,當時「寧馬」所有高級將領都能看得出以寧夏那幾萬軍隊對抗解放軍無異於以卵擊石[1] 。

傅作義

盡管手下將領對前途不抱希望甚至隨時準備「投共」,馬鴻逵卻認為他對共產黨有恩;共產黨就應該對他照顧,最好讓他繼續在寧夏擔任軍政主官。

馬鴻逵還對手下說: 「一槍不放就把寧夏讓給共產黨,共產黨會怎麽看待你們,還會讓你們繼續當軍長、師長嗎?那還不如打一打再說,打得好才能好好談。」

可馬鴻逵既然是極端反共反人民的代表,當年又為何會對中國共產黨「有恩」呢?原來在1925年後的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也曾經派一些人員到北洋軍閥部隊當中去搞兵運。

而對於當時以馬鴻逵、馮玉祥為代表的那一批軍閥來說,中共背後的蘇聯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一樣是個大金主。所以馬鴻逵明知這些人是共產黨員,卻仍然放任其公開活動。

馬鴻逵

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事變後馬鴻逵也將部隊中的共產黨員全部「禮送出境」,還贈予了後來建立陜北根據地的劉誌丹400大洋。

中國共產黨不會就此放棄在所部發展力量,兩年後另一名地下人員賀晉年搞兵運被抓。

馬鴻逵得知賀晉年想拉走他的隊伍本欲將其槍決,但因為他的母親說: 「我兒罪孽太重,這個人就放了吧。」 馬鴻逵礙於母親的情面只好放人,賀晉年就這樣逃過一劫。

所以馬鴻逵認為他曾經放過共產黨人,現在共產黨人也有義務保障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

而打一仗再和談很容易讓人想起【水滸傳】中的梁山招安,但事實上這是馬鴻逵從馬家軍起源那裏得到的「啟示」。

1863年陜西、寧夏回民起義爆發後,甘肅河州莫尼溝大阿訇馬占鰲和馬海宴等人起兵反清。

馬鴻逵

1872年馬占鰲率部在太子寺一戰大敗清軍之後,居然主動提出歸降朝廷。此時負責鎮壓起義的左宗棠為實作「以穆制穆」同意收編,馬海宴等人從此就世代成為軍閥。

馬鴻逵也很清楚自己部隊的戰鬥力,擔心若直接投降則沒有足夠的籌碼,只有打疼了解放軍才能漫天要價。

1949年9月10日馬敦靜居然利用我軍在攻克蘭州後一時松懈的時機,出動其寧夏軍團主力突然進攻下馬關地區的我軍部隊。

西北軍區獨一師和獨二師猝不及防,尤其獨2師防線全部被突破損失巨大。但在獨1師和191師的支援下穩住了陣腳,馬敦靜只好下令退兵。馬鴻逵父子完全低估了解放軍的戰鬥意誌和強大戰鬥力,所以最後自然難逃覆滅的結局。

馬鴻逵

馬鴻逵父子先後逃離銀川,「寧馬」大部選擇投奔光明

1949年蔣介石認為只有靠重用「二馬」才能保住西北,5月18日出於分而治之的心態任命馬步芳為代理西北軍政長官,馬鴻逵為副長官但卻兼任甘肅省主席。

也就是說蔣介石妄圖讓馬鴻逵和馬步芳在蘭州城裏內鬥不斷,借以實作對其控制。

但馬鴻逵接受了甘肅省主席的任命卻並沒有去蘭州,只是派其部隊開赴寧夏西側組成所謂的「援甘兵團」。

結果出於保存實力直到蘭州解放,這個兵團都沒有進入甘肅省境內。蘭州解放之後蔣介石召馬鴻逵去重慶商議軍國大事,馬鴻逵借機向蔣介石索要800萬銀元的軍費。

蔣介石

雖然這些錢大部份被其個人所貪汙。但他還是將保安部隊升級成了所謂的賀蘭軍。在回到銀川之後他命令各部在中寧經中衛至吳忠堡地區,布置三道防禦陣地堅決頑抗。

甚至準備在解放軍兵臨城下時炸開黃河大堤,淹沒寧夏人民賴以生存的寶貴耕地。

9月1日蔣介石再一次召他去重慶研究對策,馬鴻逵看到了他離開銀川的最後機會。

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幾個姨太和搜刮來的金銀坐上了美國「飛虎隊」提供的專用專機,離開了曾經作威作福了13年的銀川城。盡管他遙控馬敦靜絕不接受和平改編,但解放軍仍然沒有放棄和平的努力。

馬鴻逵

9月16日和寧馬有過交情的郭南浦老先生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到達銀川,將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寧夏的誠意傳達給了馬鴻斌。

可沒想到馬敦靜不但沒有接見郭南浦先生,還勒令其三個小時內必須離開。

見馬鴻逵父子如此冥頑不靈,於是彭德懷命令19兵團司令楊得誌指揮63,65兩個軍從定西、蘭州出發,從西南方向逼近銀川。而19兵團64軍與獨一師,獨二師從由固原和海原出發,從南側逼近銀川。

9月19日我軍已經打到了中衛馬鴻斌和馬惇靖成功帶領81軍起義,而寧夏兵團除128軍外三個軍長也都對抵擋解放軍失去了信心。他們經過商議後認為只有逼迫馬敦靜接受解放軍的和平起義條件,他們才有活路。

馬鴻逵

而馬敦靜不肯面對現實也根本沒有能力抵擋解放軍的強大兵鋒,到了9月21日也乘飛機逃往重慶。

於是三個軍長經過一番商議後,派遣賀蘭軍軍長馬全良去同我軍接洽。

楊得誌司令和李誌民政委對三位將軍選擇和平起義表示歡迎,同時也不忘嘲諷他們中的某些人想去沙漠打遊擊的奇思妙想。馬全良感到非常慚愧,一再希望楊得誌能夠對他們從輕發落。

楊得誌則表示解放軍說話算話,只要他們起義則一概不予追究。9月23日馬全良、盧忠良等人在【和平解決寧夏問題協定書】上簽字,此舉標誌著寧夏終於實作了解放[2] 。

楊得誌等

離開寧夏倍受排擠難以安身,客死美國永遠回不到家鄉

馬鴻逵和馬敦靜父子終於在重慶團圓,但並不認為他們可以在那裏久留。9月30日蔣介石和行政院長閻錫山突然出現在他們的居所外,其大量警衛一度嚇得馬鴻逵以為自己要被逮捕。

當蔣介石入門之後馬鴻逵從床上起身後居然站不穩,跪下抱住蔣介石的腿連說 「我對不起總裁,對不起黨國」。

蔣介石和閻錫山寬慰馬鴻逵「都過去了」,事實上對他只顧搜刮金銀逃跑的行為極為不齒。

幾天後馬鴻逵給蔣介石打報告要去台灣,蔣介石回復同意,但要求其只能乘坐「兩航」的運輸機。馬鴻逵非常清楚蔣介石惦記上了他從寧夏運出來的7.5噸金銀,不得不感慨人在矮人下不能不低頭。

蔣介石等

10月13日馬鴻逵帶領家人登上了他們花費17000銀元券包下的專機,現場無人送行憲兵還收繳了馬鴻逵警衛的槍支。直到飛機降臨台北機場見到台灣省主席陳誠等人親自迎接,才讓馬鴻逵找回了一點曾經「寧夏王」的面子。

可馬鴻逵到台北剛剛安頓下來,老冤家馬步芳和部屬就不想放過他。隨即國民黨眾多要員提出追究馬鴻逵遺失寧夏的責任,弄得他整日坐立不安。

馬步芳又多次指使憲兵去騷擾馬鴻逵的家,馬鴻逵只好設計先讓四姨太去香港治病。

待時機成熟後馬鴻逵求蔣介石讓他去看望「病危」的四姨太,利用這個時機全家從台北來到了香港。而在香港期間前國民黨寧夏省黨部王含章和李翰源,第三次向馬鴻逵傳遞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起義的有關精神,希望他能夠幡然醒悟、回頭是岸。

馬鴻逵

然而馬鴻逵毫無家國情懷,只想用自己那些金銀舒舒服服的過下半輩子。之後他又向蔣介石請求去美國看病,1950年10月馬鴻逵一家最終來到了洛杉磯。

晚年的馬鴻逵表面上非常富足,但卻不得不忍受五姨太鬧離婚,其長子的大兒子與次子爭奪房產等家庭醜聞。

在1970年1月其病逝之前曾經說他想落葉歸根,但家人最終只能將其安葬在台灣。

而「西北四馬」中的另外三位,馬步青在台灣政壇一直活躍到1977年其逝世;馬步芳後來去到沙特,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免職後1975年客死他鄉。

馬步芳

只有馬鴻斌選擇了起義站在人民這一面,以甘肅省第一副省長的身份於1960年病逝[3]。

而如馬鴻逵這般極其頑固,又只想著享受從人民那裏搜刮錢財的反動統治者,他們永遠都應該被後人所唾罵。

參考資料

[1]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下】: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3097頁

[3]李景田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 1921一2011 ) 】人物卷,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