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法軍從不主動沖鋒,越軍行動總是遲緩,陳賡:真是一對絕妙的對手

2024-07-22歷史

1945年2月4日~11召開的雅爾達會議,劃分了此後大半個世紀的國際大格局,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宣布:在打敗日本之後,對於占領越南的日軍,以北緯16度線為界,以北由中國部隊受降,以南由英軍受降。

可在1945年9月,以胡誌明領導的北越剛成立不久,法軍就在英、美兩國的支持下在西貢上岸,占領了越南南方大部份地區。越南抗法戰爭由此爆發。

1946年3月,駐紮在北越的蔣系部隊撤出,法軍隨即在海防、河內兩地集結大量兵力向北越發起進攻。

到1947年9月,法軍已經占領了中越邊境地帶,大致完成了對北越部隊的包圍。北越部隊只能撤至北部山區。

1949年初,中國的形勢發生巨變,法國也意識到,不久之後,中國部隊定會打到中越邊界。為了搶在中國部隊趕到中越邊境之前消滅北越部隊,法軍加緊了對北越部隊的「圍剿」,北越形勢岌岌可危。

為了尋求中國的援助,胡誌明派出代表奔赴中國求援。

1950年3月10日下午,中國派出的聯絡代表羅貴波來到越南太原省的領導駐地,就中國如何援助越南一事展開討論。

越方提出,當務之急是組織一場戰役,將已經被法軍封閉的中越邊境開啟一個口子,開辟一條由中國通往越南的運輸線。

為此,越方提出了兩個方案:

其一、進攻老街,開啟中越雲南邊境的通道,爭取利用滇越鐵路運輸援助物資。

其二、進攻高平,開啟中越廣西邊境的通道。

1950年3月20日,羅貴波致電國內,報告說他正在與越方進行進一步會商,考慮在越南的雨季前,也就是7月份之前解決老街、高平的戰鬥。

由於有了羅貴波在身邊,越南方面大受鼓舞,很快就制定了老街與高平兩個戰役的作戰計劃。由於這兩個戰役所在的區域都在中越邊境,因此統稱為「邊界戰役」。

越方雖然制定了兩個作戰計劃,但羅貴波認為,還是先打高平更為有利。

理由是,雲南的位置太偏,即使打通了邊境,物資和交通條件也不足以供應越南戰爭的需要。而滇越鐵路則因為在抗戰時期有部份路段已經被拆除,在短期內根本無法修好。因此,羅貴波提出建議,先打高平,將廣西作為援越物資的主要通道。

可越方卻認為,他們在老街地區的實力比較強,尤其是當時越軍僅有的一個整編師308師此時正在老街方向,並且正準備進入中國進行訓練和換裝。因此越方認為,先打老街把握會更大一點。

可在1950年6月21日,羅貴波再次致電國內,說北越在老街方向的部隊因缺乏糧食,難以實施原有的作戰方案。因此,決定暫時放棄老街戰役,改為高平戰役。同時,由於正在雲南進行訓練的308師對高平一帶的地形比較熟悉,準備把308師調往高平方向作戰。

偉人得到報告後,表示同意該計劃,並任命陳賡為全權代表赴越南指揮戰事。

1950年7月7日,陳賡從昆明秘密出發趕赴越南。

7月9日,正在行進中的陳賡接到了羅貴波轉發來的電報,說越軍總部已經改變了先打老街的計劃,打算先打高平。

7月10日,陳賡接見了正在雲南訓練的越軍308師幹部,接著又聽取了負責訓練越軍的老部下13軍軍長周希漢的匯報,對越軍的戰鬥力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即越軍經過了月余的訓練,進步很大,尤其是解決了戰術思想問題,這讓陳賡感到很欣喜。

可周希漢的另一番話卻讓陳賡感到有些不安。

原來,越軍連以上軍官大多數受到的都是法式教育,認為中國派來的軍事顧問都不是軍校畢業的,學歷都沒有他們高,很「土氣」,認為我軍打蔣軍還行,可要打法軍,恐怕不一定行。

這件事雖然是一樁小事,可又不是小事。如果在戰役打響後,雙方在戰術思想上產生分歧,很有可能會釀成戰役的失敗。

1950年7月19日,陳賡踏上了越南的國土,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可隨著陳賡同越方幹部們的不斷交流,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越軍的幹部對接下來的戰役討論更多的是如何奪取更多的地盤,而非如何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

這個分歧是雙方在戰術思想上一個根本上的區別。

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講究的是不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的。而像越軍考慮的那樣,即使攻占了高平糊老街,但沒有殲滅法軍的有生力量,那日後法軍定會卷土重來,原來占據的地盤也未必能守得住。

因此,陳賡思謀已定之後,提出了自己對高平戰役的想法:

其一、越北的作戰方針是爭取與野外作戰中殲滅法軍的機動部隊。

其二、爭取首戰必勝,先拔掉法軍的一些小型據點,積累經驗,樹立信心,然後再逐步轉入大規模作戰。

具體的作戰計劃是,先打高平外線的分散而孤立的據點,然後用圍城打援的方式創造戰機,把法軍來援的部隊殲滅在野外。

既然作戰計劃已定,那接下來的就是如何打的問題了。

8月14日晚,陳賡趕到越軍總部,聽取了前線指戰員們的匯報。

當時,法軍在高平的據點工事堅固,並且駐有兩個營的士兵。可由於北越部隊過早地暴露了要攻打高平的意圖,法軍又向高平增兵一個營。並且為了加強高平的指揮力量,原駐守在七溪的法軍上校薩克東也已經趕赴高平。

如果按照原計劃攻打高平,北越部隊定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陳賡一邊聽取報告,一邊在地圖上觀察,他發現距離高平以南約45公裏的地方有一座叫東溪的小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確實,東溪雖然是一座非常小的鎮子,但卻正好卡在了由廣西水口關經布局關進入越南的交叉點上。

東溪南距七溪25公裏,北距中國邊境10余公裏,西距高平45公裏,由七溪到高平的4號公路穿鎮而過。更重要的是,4號公裏兩旁都是高山,山上林木茂密,正適合布置伏兵。

看到這裏,陳賡眼前一亮,一個新的作戰計劃產生了。

第2天,陳賡找到越軍總司令武元甲表示,要改變先打高平的計劃,改為先打東溪。

對於陳賡的提議,武元甲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只能表示,對新的作戰計劃沒有成熟的想法。

陳賡很清楚,要想改變先打高平的計劃,就要先說服武元甲,然後再統一越軍各級指揮員的思想。

陳賡的意見主要有三條:

其一、先做到知彼

此時,法軍在越南雖然擁兵20余萬人,實力超過越軍,但其弱點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越南的法軍主要有三部份組成,法軍、法軍非洲軍團、僱用兵。

在這三支部隊中,法軍的戰鬥力稍強;法軍非洲軍團雖然人數多,但在訓練上差強人意,戰鬥力很弱;而那些僱用軍,則大多數是由「二戰」時期的戰俘組成,大多數都是東歐人和德國人。這些人是為了錢來打仗的,很難想象這支部隊會有多強的戰鬥力。

而且,法國此時還面臨著兩大困難,一是,國內反戰的呼聲很高;二是,「二戰」後,法國的實力嚴重下滑,根本無力繼續向越南戰場增兵。

因此,雖然從表面上看,法軍裝備精良,來勢洶洶,但實際上已經處於強弩之末。

其二、要做到知己

北越部隊此時正面臨著轉型時期,即由遊擊隊向正規部隊轉變,由分散的遊擊戰向集中的運動戰轉變,由消耗戰到殲滅戰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註意的就是慎重初戰。

如果首戰打不好,將會嚴重影響士氣。

其三、要正視現實

高平工事堅固,而且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屬於易守難攻之地。以當下越軍的戰鬥力要想拿下高平是很困難的。即使強攻拿下,也會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為此,陳賡建議,先不打易守難攻的高平,而是攻打相對弱小的東溪。東溪守敵僅有兩個營的兵力,屬於弱敵。而且,在攻打東溪的同時,還可以吸引七溪的法軍來援,這就為越軍在野外殲敵創造了條件。

對於工事堅固的高平,則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不打高平,法軍堅固的工事就發揮不出作用。待到把法軍孤立的據點消滅幹凈之後,再集中兵力圍殲高平守敵。

經過陳賡的一番分析,本來對先打東溪持有不同意見的武元甲也心悅誠服,接受了陳賡的計劃。

見眾人再無疑慮,陳賡就擬定了作戰計劃:

其一、越軍174團和209團兵分兩路,從南北兩路攻擊東溪。

其二、308師埋伏在東溪以南地區,準備伏擊從七溪來援的法軍。

其三、派出兩個營的兵力在七溪以南阻擊諒山方向的法軍援兵。

其四、以少量兵力圍困和監視高平之敵。

作戰的指導思想是,如果七溪之敵來援,308師就在野外殲滅之;如果七溪之敵不來援,那就在打下東溪後,揮兵南下殲滅之,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打高平。

但為了減少傷亡,要盡可能把法軍驅離防守嚴密的工事,爭取在野外殲滅之。

可讓陳賡沒想到的是,在1950年8月23日召開的戰前動員會上,越軍一些團級的指揮員仍然對不打高平,先打東溪的計劃議論紛紛。

而作為越軍總司令的武元甲並沒有能夠做通說服解釋工作,只得再次請陳賡現場解惑。

陳賡到會後,有人提出,越軍的力量有限,因此就應該先集中主力打高平,如果先打東溪,再打七溪,他們的力量會消耗很大,就不一定能夠打下高平。如果打不下高平,中越邊境的通道仍然不能開啟。

陳賡解釋道,一次戰役的首要目的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然,即使打下了高平,也鞏固不了。而先打東溪,則可以做到初戰必勝,就可以樹立起信心。如果敵人來援,還可以透過野外伏擊戰予以殲滅。

另有人提出,先打高平,法軍沒有準備,根本來不及增援,而先打東溪和七溪,法軍就會加強高平的力量,以後要打就要苦難很多。

陳賡解釋道,趁敵不備,突然進攻在戰役發起時確實很起到一定作用。可越軍此時的技戰術水平根本無法保證能一舉攻下高平,如果戰事膠著或越軍損失過大,將會影響士氣。

而先打東溪和七溪,則會給駐守高平的法軍帶來心理上的威懾,會讓其軍心動搖。而越軍在屢次獲勝之後,信心更足。那時候再攻打高平,就不是困難,而是容易。

還有人提出,先打東溪,再打七溪,然後還要接著打高平,越軍根本就沒有連續作戰的經驗,體力也跟不上。

陳賡解釋道,如此就更要先打弱敵,後打強敵了。體力不足不要緊,搞好夥食就好了。沒有經驗更不要緊,在戰鬥中獲取經驗就好了。

經過陳賡的一番說法,這些團級指揮員們才得以統一了作戰思想。

可對於陳賡來說,自從成為統兵幾十萬的將領後,還從來沒有因為打一個由千八百人駐守的據點而費這麽大勁的時候。如果是在國內,這種小型戰役由一個師級指揮員出面就足夠了。

按理來說,這些說服解釋工作都是應該由武元甲這位越軍總司令來完成的,武元甲卻偏偏把這個工作推給了陳賡。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武元甲在內心還是傾向於先打高平的,只不過礙於胡誌明已經同意了陳賡的計劃,自己不便反對,這才讓手下的團級指揮員們來向陳賡發難。

陳賡對這其中的微妙是感覺很深的,他完成在越南的顧問工作趕赴北韓戰場的時候,彭總還特意詢問過武元甲打仗的水平如何。陳賡的回答是,很滑頭,還很不謙虛。

就在北越部隊緊鑼密鼓準備發起進攻的時候,法軍也意識到了危險,可他們卻不相信,越軍能夠發起一次大的殲滅戰。

9月12日,越軍向老街發起了進攻,但法軍指揮官卻很疑惑,既然越軍把主力都集結在高平、東溪、七溪一線,為何還要對老街發起進攻呢?究竟是佯攻呢,還是真打呢?

9月16日,越軍174團突然出現在東溪,並攻占了兩個孤立的小據點。這下子,法軍明白了,之前攻打老街的部隊是在佯攻。

明白了越軍的主攻方向後,法軍指揮官立即派出飛機助戰。

夜幕降臨後,越軍對東溪發起進攻。邊界戰役打響。

9月16日午夜,越軍一個營攻入了東溪,可令人奇怪的是,在17日淩晨的時候,越軍竟然撤出了東溪。

原來,越軍並沒有按照中國顧問要求的那樣隊形緊密,而是分散得厲害。在攻擊的時候,團部竟然離前線有4公裏的距離,根本就沒能掌握一線的戰況,以至於後續部隊沒能及時跟進。

而且,越軍炮兵和步兵的協同也很不到位,炮兵攻擊停止後,步兵離一線的距離過遠,根本無法從炮兵打出的缺口沖進去。讓法軍得以從容地組織火力封住突破口。

眼看天就要亮了,越軍害怕受到法軍空軍的打擊,只能先撤出東溪。

對於這個情況,陳賡也感到費解,他在17日早晨趕到越軍總部做出調整,既然越軍兵力十倍於法軍,那就不要拘泥於主攻和次攻方向,而是要四面出擊。

可陳賡的建議再次被越軍無視,仍然沒有按照部署行事。

第2次攻擊失利後,越軍前線指揮員提出要撤出戰鬥,陳賡再次建議,一定要四面出擊,利用兵力的優勢,千萬不要主攻一面。

好在武元甲此次終於聽取了陳賡的建議。

第3次攻擊發起後,僅過了一個小時,越軍就突破了東溪防線,並於18日上午10時結束了戰鬥。

東溪被越軍占領後,法軍在4號公路上的三個戰略支撐點已經被撕開了一個口子,高平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接下來,就要看法軍如何處理這種局面了。

果然,法軍的行動沒有出乎陳賡預料。在18日,法軍出動了。

可法軍中也有懂兵法之人,他們也知道,此時如果貿然救援東溪,很有可能會落入圈套,因為他們發現越軍精銳的308師竟然沒有出現在東溪和高平任何一地。

於是,法軍將領玩起了「圍魏救趙」之計,他們集結了5個營的兵力突襲越南各大機關所在地太原,意欲把東溪的越軍主力吸引過去,然後再從七溪出兵救援東溪。

不得不說,法軍此次應對的辦法還是很不錯的。

此時雙方勝負的關鍵就是看雙方誰能堅持住。法軍能夠堅持多久不救援東溪,而越軍則是隱藏在密林中308師能夠堅持多久不動搖。

這一堅持,就過去了10天時間。

9月30日下午,負責指揮救援東溪的法軍指揮部勒巴日給部下的四位營長下令,天黑後出兵救援東溪。

10月1日,七溪援兵出現在308師的伏擊地點,陳賡期待的在野外殲敵的機會終於出現了。

可讓陳賡再一次沒想到的是,攻擊命令下達後,308師竟然沒有發起進攻。

原來,由於10天的潛伏,讓308師已經斷糧。308師的師長下令讓一半的士兵下山去背糧。中國顧問雖然反對,但無效。

可就在308師的士兵下山一天後,法軍援兵就到了。

突如其來的訊息震驚了越軍總部。如果讓這股援兵突破了308師的防線,整個「邊界戰役」計劃將化為泡影。

可有意思的是,法軍雖然發現了越軍,但並未發起進攻,反而退縮了。而越軍呢,發現法軍之後,也沒有發起進攻,反而藏起來了。於是,戰場上出現了罕見的一幕,槍聲一響,雙方都躲起來了,也不知道究竟是誰被打怕了。

好在越軍總部發出了命令,那些背糧的士兵不顧一切地趕了回來,這才讓法軍落了下風。不然,如果法軍趁著這個機會發起猛攻,戰場的形勢定然會逆轉。

如果說,此時法軍援兵就勢撤退,308師是抓不住他們的。可就在這時,勒巴日接到了命令,命令他率部繞過東溪,不惜一切代價接應從高平撤退的法軍。

原來,法軍也意識到高平守不住了,在勒巴日援兵出動不久,就下令高平守軍撤退。

可高平守軍指揮官也是個不聰明的人,悄無聲息撤退不好嗎?可他偏不,在撤退之前,他下令炸毀了所有物資,這無疑是給越軍發出了一個訊號。

這下子,法軍的意圖已經全部暴露,陳賡期待的在野外殲滅敵人的意圖已經全部實作。

可再好的戰略意圖也是需要基層的指戰員們來實作的。

在此次戰鬥中,笑話也是叠出不窮。

為了接應高平守軍逃離,勒巴日召喚法軍精銳的傘兵營增援。可當傘兵從天而降的時候,越軍卻傻了眼,不知道是被這氣勢唬住了還是怎麽的,竟然忘記了開槍。

當時中國顧問就急了。可一來語言不通,二來,轉譯也被驚呆了,遲遲未能轉譯他的話,沒辦法,中國顧問只能用手比劃著開槍的手勢,這才讓越軍指揮官反應過來。

一頓槍響過後,這個精銳的傘兵營被打掉了一半。

10月3日晚上,已經陷入絕境的勒巴日知道,如果再不撤退,就會被越軍包圍在熱帶叢林裏,雖然法軍裝備精良,可要論在熱帶叢林中作戰,還真的不是越軍的對手。

於是,趁著夜色,勒巴日率部撤退。可越軍的表現也很讓人無語,在第2天上午10時才發現正面的法軍已經撤退,這個反應究竟有多遲鈍呢?

後來,陳賡在自己的日記中曾這樣記載:

越南法帝真是一對絕妙的對手,法軍從未主動發起過沖鋒,每次都是擺出挨打的架子;越南部隊行動之遲緩,動作之不主動,均出乎我的意料。

好在越軍雖然反應遲鈍,但在叢林中的行軍速度還是很快的。雖然雙方脫離接觸達到了一天時間,但308師還是追上了勒巴日。

10月5日,雙方戰成一團,互有傷亡。

10月5日晚上,308師提出,是否可以暫時停一停?武元甲表示同意。

可這份命令卻激起了陳賡的怒火:

「這樣的仗再不打,就無仗可打了。」

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司令部動搖,會葬送戰役勝利!

關鍵時刻,還是胡誌明起了關鍵作用,他號召全體將士務必全殲敵人,取得全勝。

其實,此時越軍的傷亡並不大,主要還是疲勞。可越軍疲勞,法軍難道就不疲勞?

關鍵還是越軍的指揮官在關鍵時刻戰鬥作風出了問題。

好在這個問題及時得到了糾正。

10月7日清晨,七溪援兵指揮官勒巴日被俘。7日17時,由高平撤退的法軍指揮官薩克東被俘。

此役,法軍損兵折將達到5000余人,「邊界戰役」,越軍大獲全勝。

10月29日,陳賡致電偉人,表示中國顧問團的能力很強,自己已無長期留在越南的必要,要求回國述職。

10月30日,偉人電復同意。

11月2日,陳賡啟程回國。不久,又踏上了冰天雪地的北韓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