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每逢佳節倍思親」長子王維背後的故事,扮伶人為哪般?

2024-02-02歷史

身為長子,個人的自由和家族的責任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這就好像和媽媽、老婆掉到水裏只能選一個一樣,是一個亙古難題,但是在中國人的眼裏,這個問題仿佛不像是個問題。

我們從小就學過一個詞叫做 長兄如父 ,兄長要肩負教育養育弟妹的責任,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或者是有兄弟姐妹的朋友,家裏的老大基本上呢都是扮演著半個父親的角色,一個人在外打拼的時候也牽掛著家裏的弟妹。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像寫下這首詩的 王維 本人也是這個樣子,如果你也是這樣,那在王維身上,你也許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了。

他雖然出生於官宦人家名門望族,但在九歲那年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母親只好一人撫育他們六七個孩子,他作為家裏最大的孩子,跟著母親去擺攤賣畫,養育幼小的弟妹母親也對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15歲那年,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家族的復興,他來到了長安,他的身上背負著自己的前途,還有整個家族的希望,但是15歲的他畢竟只是個孩子,兩年後的重陽節是個團圓的日子,他非常想念家裏的弟弟妹妹,於是才有了這首 【九月九日一山登兄弟】 ,但他深知自己作為長子的責任,可以思念但是不能退縮。

為了討得當時的紅人玉真公主的歡心,他把自己裝扮成伶人混入宴會中 ,要知道雖然家道中落,但他畢竟是名人望族,雖然唐朝時期伶人的地位沒有那麽低,但還是比較底層的存在,他是天之驕子,也是家之長子,裝扮成伶人 只為了得到賞識,贏得一張官場的入場券。

我前段時間追劇的時候看到了這麽一個情節, 五個孩子的母親難產去世了,父親不管他們,家裏的大哥幾乎承擔起了父母兩個的角色,給弟弟開家長會,戒掉妹妹的早戀,努力撐起這個家 ,王源也是一樣的,在外打拼不容易,他四處交際,性格驕傲的他給張九齡寫過「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否」 ,我願跪在你面前,求你讓我做你的隨從。他也給李林甫寫過「長吟吉甫頌,朝夕仰清風」 ,為了在官場走下去,他蒙住自己的心,寫了很多迎合唱和的詩,好像只有見到許久不見的弟妹,他才會短暫的放松下來,甚至會流著淚感慨「兩妹日成長,雙鬟將及人」。

性格清冷的詩佛,因為人世間的牽掛,反而更加有了活生生的氣息 ,我記得那個電視劇最後的結局呢, 是大哥得了重病,自己的弟弟妹妹全都陪在身邊,甚至願意為大哥捐獻器官,共同度過了那個難關 ,而王維因為安史之亂時被迫接受了違職,差點掉了腦袋,好在他的弟弟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他才得以被寬宥。

這麽多年背負的東西好像終於給予了他們的回饋,最後王維終於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半官半隱、一山一水一自然,身為長子,他在盡職的同時也終於做回了自己。

如果你也像他一樣背負了很多的責任與使命,那我希望你最後也能被善意回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喜歡可以點個關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