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後,人們似乎發現傳統智慧失去了用武之地,似乎已經過時。那麽傳統智慧是否真的過時了,還有用嗎?
當然有用。雖然現在傳統智慧並不一定可靠,但在古代支配社會運轉以及人文關系的都是傳統智慧。皇帝要統治天下,就要自稱天子,增強「君權神授」的正當性,推行法律的同時,推行改造了的儒家道德,讓人們都要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讓人們嚴格按照等級秩序來生存,而不能隨便反抗。透過改造了的儒家道德,讓人們明白尊卑秩序,明白禮儀道德,而這種政策的推行,正是傳統智慧的表現。雖然有一些愚民的成分,但可以保證社會的穩定。如果從傳統智慧無法消除貧困來看,到現在傳統智慧真的過時了。因為在古代,老百姓基本上無法消除貧困,因為稅負太重,即便有皇帝減免賦稅的時期,也不一定能讓老百姓從繁重的賦稅中抽身出來。皇帝和各級官員算作統治階級,並不直接參加生產勞動,而是要靠大量的農民提供糧食和錢財來生存。為了保證長期剝削和壓迫的秩序,他們就要讓大量的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而不可能讓他們去經商,同時還要提倡「無商不奸」的思想,打擊一些商人。尤其是一些地方官面對過境商人的時候,「雁過拔毛」,弄得很多商人血本無歸。
傳統智慧屬於農耕文明時期的智慧,講究和諧的人際關系,講究知足常樂,講究民不與官鬥,講究原始的互助精神。雖然傳統智慧經常被統治階級利用,而且經常被改造,然後推行,但傳統智慧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卻無法消除貧困。尤其是統治階級長期的壓榨和剝削,弄得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卻吃不上好的糧食。因為好的糧食都交了賦稅,而且受到豪強地主的壓榨,農民們已經生活在貧困線上,甚至長期在貧困的境地裏掙紮。只要有吃有喝,他們就不會造反。因為他們接受了傳統智慧的影響,會知足常樂,會生活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之中。只有鬧了災荒和戰亂的時候,他們吃不上喝不上了,才會逃荒要飯。逃荒要飯也不能生存的時候,他們就會聚集起來造反。傳統智慧套用於社會治理,只需要保證他們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夠了,沒必要讓他們富裕起來,因為統治階級的成員不希望他們富裕起來,也可以說,統治階級成員剝削和壓榨太嚴重,讓農民無法承受,才會造成社會看似穩定和諧,而農民普遍貧困的狀況。
人們無法想象,一個不讀書不識字的農民卻懂得一些禮儀道德規範,還要把這種規範傳給下一代。雖然他們沒錢讀書,但他們從小接受的是封建禮儀規範教育,也是被改造了傳統智慧的套用。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禮儀道德規範,才讓他們甘於做順民,甘於在貧困的境地裏與世無爭。甚至他們普遍迷信人的命運,認為那些做官的都是天上的星相轉世,而自己就是一介草民,賤命一條。有了這樣的命運觀念,他們就會甘於命運的支配,其實只是自己認為而所謂命運的觀念以及迷信思想都是統治階級利用傳統智慧灌輸給他們的。無論是孔孟的思想還是老莊的思想,都經過了統治階級的改變,改變成讓人們安於現狀,遵守社會秩序,聽官員的話,服從命運的安排等等,甚至皇帝帶頭搞迷信活動,要祭天、祭地、祭祖宗,而人們也會祭拜死去的仙人、祭拜神靈,然後才會想到自己,甚至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的需要。
在傳統智慧維系的古代社會,人們大多安於現狀,即便出現了農民起義,出現了改朝換代,也仍然會有傳統智慧的存在,甚至統治階級會借用傳統智慧來為自己的合法性以及正當性做宣傳。這樣的社會形態竟然維系了兩千多年,並沒有被打破。到了現在,傳統智慧似乎已經過時了。但依靠傳統智慧建立的人際關系還存在,尤其是農村,原始的互助精神仍然存在。農村的親戚朋友關系也存在,風俗習慣保留得比較完整,卻沒有完全被工業社會改變。很多人仍然迷信,仍然信奉官員前輩子是神仙,而今生今世只是到人間渡劫。他們相信自己的命運,甚至能夠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要幹什麽,其實只是受到了傳統智慧的影響,甚至只是受到了被改造的傳統智慧的影響,沒有太大的進步。而資本滲透著社會每一個角落之後,搞起了迷信產業,竟然弄得風生水起,甚至有的寺廟或道觀打算上市了。
看來傳統智慧還真的有用武之地,只不過被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改來改去,改得面目全非,只是有利於統治階級的利益,卻產生了愚民的思想,不過仍然有用。知足常樂,勤勞致富等等都是有用的,思想樂觀,積極進取也是有用的,而所謂的封建禮儀道德以及迷信思想就沒什麽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