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6年白崇禧女兒秘密回大陸,後帶走一樣東西,我方察覺後做了什麽

2024-01-07歷史

您可以點選關註,並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寶貴的評論和意見。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會激勵我更加努力地創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夠給我這個機會,同時也是對我文章的一種認可。

前言

「我認為白崇禧是國民黨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而這句話可以說並非過獎。他不用說有多年的軍事經驗,他的指揮也比其他國民黨軍將領高明,可是因為他的軍隊現在是非常明顯而且公開地在與人民為敵,而作為一個政黨的國民黨已經四分五裂,而且軍事上的形勢各方面也對他完全不利。因此,白崇禧那一點或多或少的軍事才幹,實質上在這裏也就已經起不了什麽作用。」

以上這番話是林彪在結束衡寶戰役後,接受采訪時說的。林彪跟白崇禧先後有過三次較量,分別是在四平之戰、青樹坪戰鬥和衡寶戰役中。因此,林彪的評價並非沒有事實依據,相反,他是在跟白崇禧多次交手後才得出的結論。

在眾多國民黨將領中,有不少因跟蔣介石有矛盾、而又沒有留在大陸的將領,大多選擇了留在香港,或是定居美國。

然而,得罪過蔣介石的白崇禧卻選擇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地方——台灣。

1948年12月,白崇禧提出國共和談,並提出讓蔣介石的下台的建議。這也讓他跟蔣介石之間有了隔閡。

1949年12月10日,白崇禧收到了蔣介石的一封親筆信,信中, 蔣介石「真誠」地邀請白崇禧赴台灣共謀大事,同信一起送來的,還有一些金磚。

最終,白崇禧經過反復思考後, 最終去了台灣,促使他作出這一決定的,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有一種民國的情懷。 但令白崇禧失望的,來到台灣後的日子並沒有他想象中的好過, 他不僅受到蔣介石的嚴密監視,而且一家人的處境也越發艱難。

「老蔣恨我們比恨朱毛更甚」

對於新中國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不少人都將原因歸結為充分利用偶然出現的機會。實際上, 近代以來,還不曾有一個政治集團經歷過中國共產黨遭受過的嚴酷的考驗。

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之初,黨員還很少,資源就更不用提了。 直到1927年的時候才逐漸發展起來 。然而, 隨著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中國共產黨遭受嚴重創傷,可以說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上了井岡山後,好不容易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但在蔣介石連續五次「圍剿」後,中國共產黨又放棄了這些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根據地,被迫踏上了長征之路。

在一次又一次的絕境處尋得求生的希望和機會,中國共產黨才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其中, 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信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民黨的失敗也並非是因為缺少精兵強將和軍事人才,相反,蔣介石身邊還有不少智囊。

例如,被周恩來稱贊為 「高明的戰術家」的陳誠。 他不僅有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政治上也很有一套。

第四次反「圍剿」時,陳誠便向蔣介石提出了一個建議, 要求在蘇區進行土改。 表面上看,是國民黨圍剿紅軍,而紅軍在進行反圍剿, 但實際上這並不僅僅是兩支軍隊的較量,是國民黨軍隊在跟根據地的所有民眾在進行鬥爭。

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陳誠才向蔣介石提出 「我們也將土地分給農民」 的建議。

不過,陳誠一提出這個建議,便遭到了國民黨內部的反對, 「我們絕不能這樣做,如果我們做了,那不就成了共產黨了。」

最終,陳誠的建議自然沒有受到重視,更沒有被付諸行動。不過, 在他跟隨蔣介石來到台灣後,關於土改的政策卻實作了。

不過,陳誠提出的土改跟中國共產黨的可不一樣, 他是要先把土地買回來,然後再分給農民。 於是,國民黨用偷運過來的黃金、金條等從當地的地主手中買回土地,然後再分給農民。最終,台灣才穩定下來。

除了陳誠之外,有著 「小諸葛」 之稱的 白崇禧 自然更算得上是智囊了, 尤其是他在軍事方面展現出的才能。

紅軍最終踏上了長征之路後,蔣介石根本不相信, 他不相信共產黨人離開經營多年的根據地,進行轉移。

1934年4月,紅軍還沒有長征的時候, 還在廣東的白崇禧便透過分析,得出了紅軍一定會進行戰略戰役的結論。 除此之外, 他還針對紅軍轉移的方向、具體時間作出了大致判斷。

結果一切如白崇禧預料的那般。不過,白崇禧雖然對自己的判斷十分自信,但他並沒有告訴蔣介石。因為白崇禧明白,作為桂軍的領頭人, 一旦蔣介石信了自己的判斷,他首先就會借紅軍長征,將其逼入兩廣,借此機會消滅自己和李宗仁等。 正如白崇禧曾說的 「老蔣恨我們比恨朱毛更甚。」

10月10日,秋冬之際,紅軍開始長征。這時的蔣介石卻以為五次「圍剿」行動發揮了作用,大局已定。結果,紅軍並沒有被消滅,只是轉移了。蔣介石這才驚訝地問出了一個問題: 「走的是主力嗎?」

一兩個月後,蔣介石才真正確定了「紅軍主力轉移」的事實,而 他手下的智囊白崇禧早在紅軍主力轉移的半年前便已經判斷出來了。

白崇禧沒有跟蔣介石提,其實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畢竟,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內鬥不止,白崇禧想要保全自己和軍隊,選擇閉口不提便是最好的。

抗日英雄白崇禧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一場正義之戰,在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憑借著不屈的戰鬥精神,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最終取得了勝利。

「九·一八」事變後, 主政廣西的白崇禧意識到,中日之間必有一場大戰。 於是,他提出了「 武化廣西」 的方針,這一時期, 全省18至45歲的男子全都參加了民團。其最根本的動機是抗日。

抗日戰爭爆發後,白崇禧便很少回家,而住在桂林的一家老小也時常要躲避日軍空襲。桂林有不少天然形成的山洞,很適合當做防空洞。

日本人的飛機到處扔炸彈,不分軍民,這一時期,包括桂林在內的不少地方的老百姓都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

這一時期,白崇禧幾乎每天都在抗日前線指揮作戰。台兒莊戰役是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極大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戰精神。其中,白崇禧功不可沒,他留在徐州協助李宗仍指揮了這場戰役。

在炮火聲中,白崇禧更是經常親往戰地跟各級指揮官聯系,鼓舞士氣,交代作戰戰略和方針。

1944年,廣西桂林淪陷,當地百姓進行大逃亡。 由於奉行「焦土抗戰」,因此,桂林當時已經陷入了一片火海,所有的物資都被燒光了。

當時, 白崇禧整個家族80多人,由其妻子馬佩璋帶領著逃到了重慶。 由於家中有兩位分別是90歲和70多歲的老人,因此,白家拖到了最後一批才離開桂林。

逃難途中的日子很是艱苦,大家擠在火車上,都不敢下來,就怕下來了就上不去了,而火車後面還有日本人在追著。

1944年12月,一路擔驚受怕,白崇禧一家人終於來到了重慶。不過, 來到重慶也並不意味著安全,他們依然每天都要關註著日軍飛機的動向。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宣布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傳來, 整個重慶都沸騰了,大家連覺也不睡了,大街上滿滿的都是人,大家歡聲笑語,期待著未來的新生活。

不過,沒過多久,解放戰爭便爆發了。白崇禧又上了戰場,同解放軍展開廝殺。這一時期,蔣介石和白崇禧的關系很好,不過, 他們更適合「共患難」,而非「同富貴」。

其實,從蔣介石和白崇禧的關系是很復雜的,雖然蔣介石是「總統」,但白崇禧性格並不是唯唯諾諾。所以他 們的關系好壞是階段性的。有時候好,有時候又不好。

蔣介石很器重白崇禧的軍事才能,因此,可以看到,戰爭時期,兩人的關系便很好。然而,其他時間就不是很好了,尤其是在白崇禧來到台灣後。

白崇禧來到台灣後,雖然他還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待遇也很高,經常要出席重要的活動、軍事演習等。但實際上 ,他卻時時刻刻被特務監視著。 對此,白崇禧並沒有提出過什麽反對的聲音,他 選擇了以沈默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1952年以後,白崇禧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雖然事業不順,但他的家庭生活過得十分和睦。而這,跟他的妻子馬佩璋無不關系。

馬佩璋出生於桂林的一個官宦家庭,生活條件優渥,作為長女,馬佩璋在家中受到萬般寵愛。 她未出嫁時,便已經開始管家了。年紀輕輕,便展現出了獨當一面的氣魄。

馬佩璋雖然出生在一個封建家庭,但她的思想可不封建, 讀過幾年私塾,又在新式學堂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學生時期,還參加過學生遊行。

出身名門,加之本身就很優秀,因此,說媒的人都快把馬家的門檻踏爛了。然而,馬佩璋的父親對女婿的要求可是很高。

最終,看來看去,選來選去,白崇禧進入了馬家的視線。在媒人的介紹下,白崇禧便和馬佩璋走到了一起。 雖然是聽從父母之命結下的姻緣,但這段婚姻卻十分美滿。

1925年,白崇禧和22歲的馬佩璋結婚,婚後, 馬佩璋過上了相夫教子、操持一家人生活的日子。 馬佩璋自己是不喜歡拋頭露面的,為此,她還多次婉拒了宋美齡、回教同胞等推舉她出任重要職務的提議。當然,除了因為不喜歡拋頭露面而拒絕這一提議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她 對政治不感興趣。

在戰場流血的白崇禧回到了家中,就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丈夫和父親。 一直以來,雖然白崇禧很有社會地位,但馬佩璋卻也時刻擔驚受怕。戰亂中,家中幾次逃難都由馬佩璋帶著。

此外,白崇禧在跟孫傳芳激戰時,一度失去了訊息,外界甚至不斷傳出白崇禧已經陣亡的噩耗。當時,整個白家都籠罩在一片陰郁之中, 只有馬佩璋不相信,她獨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四處尋找丈夫的身影,一直從上海找到了南京。

馬佩璋甘心躲在白崇禧身後,管理著一整個大家族。 無論是在風光無限的時候,還是在台灣受到冷落的日子裏,白崇禧和夫人馬佩璋依然相親相愛,生活溫馨幸福。 兒子白先勇在回憶父母時,曾這樣說:

「我父母關系很好,我父親是個性強悍的人,但是他謙讓我媽媽,吵架了,我媽媽撒點‘老嬌’,他就讓了。」

1962年12月4日,馬佩璋在台灣病逝,終年59歲。 妻子的離世讓白崇禧深受打擊 ,兒子白先敬心疼地說:

「一宣布我母親死亡的時候,我父親血壓馬上飆到快兩百,我父親血壓量的。他坐在那裏還能強忍住,我看得真是印象很深刻、很痛心地看他,看我父親忍在那裏,撐在那裏,他那種撐,他撐了一輩子撐在那裏為了什麽,但我母親過世我想他撐得最辛苦。」

白崇禧的女兒回到了家

1986年,由廣西電影制片廠拍攝的 【血戰台兒莊】 正式上映,而外界在得知中國大陸正在籌拍這一電影的訊息後,立即引起了巨大反響。

李宗仁的兒子李幼鄰專門從美國回到了大陸探親,並提出了觀看【血戰台兒莊】的要求。 雖然當時影片還在後期制作中,但有關方面還是為他播放了沒有剪輯好的影片。

影片上映後,還引起了白崇禧的後代的關註。由於影片的故事講述到1938年4月7日日軍被趕出台兒莊,但 滇軍在台兒莊戰役中作出的貢獻則是在這之後 。期間,不僅雲南方面向劇組提出了要展現滇軍貢獻的要求,劇組還收到了很多民間的來信。

因此,考慮到這些, 在【血戰台兒莊】這部影片中,還為白崇禧親自加上了一句台詞,向觀眾說明滇軍六十軍正在趕來台兒莊的途中。

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句話, 讓白崇禧的女兒白先慧時隔四十年後,重新回到了故鄉。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台灣逝世,死後,跟其他將領一樣,他的墓地也朝著大陸的方向。白家的孩子們深知父親落葉歸根的遺憾和渴望,他們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回到大陸。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心願一直未能實作。

1979年1月1日,大陸釋出【告台灣同胞書】,這標誌著 兩岸關系即將迎來新的變化 。也 讓白崇禧的女兒白先慧萌生了回家的想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岸關系進一步升溫。 【血戰台兒莊】上映後,由於引起了很多國民黨將領後代的關註。

白先慧回家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她找家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的是,卻遭到了強烈反對。兄弟姐妹們紛紛勸她 ,「父親被共產黨列入了‘內戰戰犯的名單’中,只是因為大陸上映了一部電影,你就要以身犯險。我們不同意。」

其實,白先慧在問他們的時候便已經下定了決心。盡管大家都不支持她,但白先慧還是收拾好行李回來了。她認為, 既然李宗仁的兒子能夠來去自如,為什麽白崇禧的孩子就不行呢。

就這樣,白先慧默默地回到了家鄉桂林。起初, 為了不讓有關方面發現她的行蹤,她便借住在了李宗仁原配妻子李秀文家中。 李秀文得知她是白崇禧的女兒後,很是高興。

剛來桂林的前幾天,白先慧十分小心,還多次叮囑李秀文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過了幾天後,白先慧發現根本沒有人註意自己。於是, 不好意思一直打擾李秀文的白先慧,便住進一家旅館。

過了一段時間後,白先慧準備退房離開時,卻被前台的服務員告知 「不收房錢。」 同時還 「歡迎她和家人回家」。

白先慧立即意識到他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原來, 白先慧一進入大陸,國家有關部門便已經知道了,為了不打擾她,特意沒有同她見面,只是交代了賓館盡可能照顧。這讓她十分感激。

來到機場安檢時,機場的工作人員發現白先慧行李中帶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開啟後才發現,原來她帶了故鄉的一些泥土和石頭。

原本還在擔心帶不走這些東西的白先慧,卻 看到機場的工作人員默默地幫她拉上了行李,讓她帶走了。

這趟桂林之行,白先慧收獲了來自家的滿滿的感動。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 「關註」, 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