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新疆主席換掉最高領袖?重慶談判蔣介石「招安」,主席如何應對?

2024-04-13歷史

1945年8月28日下午,一架由延安起飛降落在重慶的軍用飛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毛主席第一個走出機艙,揮舞著手中的考克帽向接機的眾人致意。

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慶談判

毛主席抵達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的訊息震驚了國內外,一時間眾人都為毛主席的「彌天大勇」而贊譽, 因為這場由蔣介石主動發起的重慶談判,是徹頭徹尾的「鴻門宴」。 對於毛主席的到來,蔣介石心中十分得意, 認為毛主席是在他的「應召」下而來 。影響中國未來的重慶談判就此拉開帷幕。

在談判期間,蔣介石曾想「招安」毛主席 ,希望中國共產黨裁去軍隊,來國民政府內做官, 蔣介石還答應省政府主席一職可以由中共領導人擔任,他為毛主席準備的職位就是新疆省主席 。蔣介石的想法可謂是異想天開,在國民黨的嚴苛條件下,重慶談判註定不會順利。

蔣介石

今天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蔣介石與毛主席的直接較量,1945年重慶談判。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註,既方便回顧往期文章,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異想天開 彌天大勇

1945年的8月,對於當時的中國人民來說有著兩件大喜事,一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就此結束;二是國共兩黨領袖展開了直接談判,這將決定中國未來的前途走向。

抗日戰爭的勝利固然帶來喜悅,全國各地都在舉行著盛大的慶祝活動,但喜悅之下又有著憂慮, 那就是滿目瘡痍的中國面臨著國家重建的任務 。曾經因為聯合抗日而合作的國共兩黨和軍隊今後還能繼續合作下去嗎?經歷了多年戰亂,中國人民能享有久違的和平生活嗎?面對這些問題,沒有誰敢打包票。

1945年9月日本向中國投降儀式

一直以來支撐著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目標「抗日救亡」已經取得了勝利 ,如釋重負的同時, 就必須再找一個凝聚大眾的新目標來代替抗日勝利帶來的真空 ,因此, 1945年的中國社會,國共談判與和平建國就成為了這一新的目標和希望所在。

但抗日戰爭的結束是一個時期的結束,國共談判只不過是新時期來臨前的過渡,這個新時期如今我們已經十分清楚,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這也是曲折艱難的整個中國近代革命事業的最後一步。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鬥爭雙方僵持的過渡時期總歸是短暫的。所有人總歸要倒向兩個陣營,一個是革命的陣營,一個是反革命的陣營。從這一點上來說,毛主席看的十分清楚。

毛主席

1945年8月10日,當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傳至重慶時,蔣介石就先下手為強,在8月14日給毛主席發來一份邀請電,邀請毛主席赴重慶談判, 電文中寫有「萬急」「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等表達急迫心情的字樣

難道蔣介石真的想邀請毛主席和平談判嗎?實際上蔣介石並非真心希望毛主席赴重慶談判, 他只是借助國內外的和平呼聲,擺出姿態,掌握政治話語權罷了。和平、民主在當時的中國是民心所向 ,蔣介石接過這些口號,擺出了一副不忍再挑起戰爭主動發起和談的架勢。

如果毛主席不來,那麽蔣介石就占據了政治話語權,將拒絕和談的責任推到共產黨頭上,從而發動內戰。如果毛主席來了,就「招安」共產黨,迫使其交出軍隊,最後仍可任蔣介石宰割。

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打得叮當響,他心裏還是覺得毛主席不敢前來,於是在一個月內又連發兩封電報,盛情相邀。蔣介石已經擺下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那麽毛主席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蔣介石

在接到蔣介石電報後,黨中央就接連召開會議進行討論。重慶談判是由蔣介石發起的,一開始主動權確實在國民黨一邊,在黨中央還未做出毛主席赴重慶談判的決定時,中國共產黨確實是處在被動地位,蔣介石言必稱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勠力,從事建設。」蔣介石發出咄咄逼人的攻勢,一時間國際國內輿論對中共十分不利。 對於重慶談判,美國是極力支持蔣介石的,而蘇聯方面也表達了明確的態度。

1945年抗戰即將勝利時,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表示此後中國共產黨將收到來自蘇聯的援助,以完成中國的革命事業 但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與蘇聯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蔣介石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換取了蘇聯一切援助只給國民政府的承諾。 在得到美蘇兩個大國的支持後,蔣介石就在8月14日這一天立即發出了邀請毛主席赴重慶談判的電報。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約現場

毛主席期待的蘇聯援助沒有等來,蘇聯卻公開支持蔣介石的國民黨,在蔣介石第一封電報發來後, 黨中央以朱老總的名義公開提出六點要求,其中包括國民黨廢除一黨專政、成立民主的聯合政府等,如果這些要求不能實作,那麽毛主席也不可能前去重慶。

但史太林卻發來電報明確支持毛主席去重慶談判 史太林希望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否則「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淪陷的危險。」

彼時的八路軍、新四軍已經枕戈待旦,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時刻準備著武力推翻蔣介石政權,可史太林的一封電報卻表示「不許革命」,要中國共產黨向蔣介石妥協。這封電報引起了毛主席的極大不滿,毛主席表示「我就不信,人民為了翻身搞鬥爭,民族就會滅亡?」

其實恰恰相反,只有鬥爭才能取得人民的解放,只有中國人民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中華民族才會真正走向輝煌。

史太林

自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以來,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目標就從來沒有變過。 眼見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的力量得到了發展,已經有足夠的實力與蔣介石鬥爭,又怎麽可能放棄武裝力量,跑去給蔣介石當官呢?

1945年8月12日蔣介石發出要求八路軍停止進攻,不許擅自行動的命令,妄圖讓國民黨軍全面接收淪陷區。

8月13日毛主席在延安幹部大會上說「桃子該由誰摘?這要問桃樹是誰栽的,誰挑水澆的。蔣介石蹲在山上一擔水也不挑,現在他卻把手伸得老長老長地要摘桃子。他說,此桃子的所有權屬於我蔣介石,我是地主,你們是農奴,我不準你們摘。」

這些話引得台下一陣大笑,毛主席接著說「我們對蔣介石說,你沒有挑過水,所以沒有摘桃子的權利。我們解放區人民天天澆水,最有權利摘的是我們。」

毛主席

但史太林的電報發來,毛主席只好改變原定的戰略部署,詳細地討論起和談的事來 。在蔣介石給毛主席發來第三封電報時,史太林也發來了第二封電報,再次催促毛主席前去談判。 史太林指出,蔣介石再三邀請和談,如果一味拒絕,內戰真打起來責任由誰承擔?史太林還在電報中承諾,毛主席去重慶同蔣介石的談判,其安全由美蘇兩國負責承擔。

美蘇兩國都不支持中國爆發內戰,毛主席決定接受蔣介石的邀請,深入虎穴。毛主席認為「去,這樣可以取得全部主動權。要充分估計到蔣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簽字之手在我。」

毛主席也考慮到當時的敵我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的困難、外國的幹預四個條件,認定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但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準備坐班房」。

1937年在延安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周總理一行抵達重慶,詩人柳亞子稱頌毛主席的這一行為是 「彌天大勇」 ,任誰都知道這是蔣介石布下的鴻門宴,毛主席敢來赴宴,讓許多人真正認清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景,也將和談的主動權從國民黨手中奪走。

國民黨方面普遍預計毛主席不會親赴重慶,因此等到毛主席親臨時,蔣介石的心態極為復雜。8月30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毛澤東果應召來渝,此雖威德所致,而實上帝所賜也。」蔣介石的 「應召」「威德」 等詞把他以統治者自居,內心高高在上的態度表露無疑。

1945年9月27日 重慶 蔣介石毛澤東並肩而立。

8月28日當晚蔣介石舉行歡迎宴會,第二天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展開第一次商談,並確定了雙方的談判代表。 蔣介石判斷毛主席不敢來重慶,因此在談判問題上準備工作極不充分。在毛主席飛臨重慶時,他才召集部下「研究與中共談判腹案,確定在政治上可以寬容,在軍事上不稍遷就的原則。」而毛主席也在後來的延安幹部會議上稱「他們連發三封電報邀請我們,我們去了,可是他們毫無準備,一切提案都要由我們提出。」

經過幾天的交換意見,共產黨方面向國民黨正式提出了11條談判要點 其中第一條表示中共擁護三民主義,第二條是承認蔣介石現在的全國領導地位, 這兩條讓蔣介石甚為滿意, 但隨之的懲治漢奸、停止武裝沖突、承認各黨派合法地位等條件,卻讓蔣介石非常生氣,覺得這是獅子大開口。

蔣介石對國民黨代表說「中共代表昨日提出之方案,實無一駁之價值。」而為了這次談判,中共已經做出了相當大的讓步,唯有在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問題上據理力爭。在1945年9月4日雙方的「第一次談話記錄」中周總理對國民黨代表邵力子說「認為聯合政府既不能做到,故此次並不提出,而只要求各黨派參加政府……」

1946年,毛澤東與蔣介石

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把國民政府改組為由各黨派參與的政府,這一條件也被蔣介石無情拒絕,蔣介石明確表示,他能接受的最大限度是共產黨人來國民政府中做官,也就是蔣介石的底線,即「招安」。

國共雙方代表的談判舉步維艱,而毛主席在談判桌外的社交活動卻異常豐富,他在重慶的這段時間 會見了許多民主人士 參加國際活動 接受各國記者的采訪 ,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和氣度,一掃數十年來被國民黨妖魔化的「赤匪」形象。

毛主席

除了與各界民主人士把酒言歡之外,毛主席還主動接觸國民黨內的各派人士,尤其是國民黨右派人士,對此大家都很不理解,這些國民黨右派是極端的反共人士,平時都是敵人,有什麽好見的。但毛主席卻胸襟廣闊,他表示「我到重慶來,還不是為跟反共頭子蔣介石談判嗎?」

毛主席在重慶還因為一首【沁園春·雪】掀起了不小的旋風 ,展現了其卓絕的政治家、文人的風采,這倒是讓蔣介石失算了。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美國大使赫爾利、蔣介石一起合影

毛主席在重慶出盡風頭,蔣介石則一個人躲在屋子裏寫日記,謀劃陰謀。蔣介石曾考慮過 趁談判之機扣押毛主席的方案 ,但經過反復權衡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蔣介石的談判底線就是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縮減至16個師,而到了非讓步不可的時候,蔣介石準備讓毛主席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這一底線要求蔣介石並沒有直接表達出來,因此我們也無從得知,當毛主席得知蔣介石準備讓他當中國偏遠省份的新疆省主席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重慶談判進行的十分艱難,重慶的空氣中也彌漫著火藥味, 在重慶待了43天的毛主席決定先行返回延安,而眼看談判難有結果,國民黨方面也只能同意。雙方將歷次談判記錄整理成一個書面檔【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史稱【雙十協定】。

1945年10月11日,毛主席啟程返回延安。經過這次重慶之行,毛主席也敏銳地洞察到了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看似強大表面下的軟弱本質。 回到延安後毛主席說「我看,現在是有蔣以來,從未有之弱。」

而蔣介石則認為自己處在事業的頂峰,自1927年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聲望與地位。蔣介石自負地在日記中寫下對毛主席的評價「斷定其人決無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之事業。」

此後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主動挑起內戰,最終兵敗逃亡,蜷縮在台灣一省了卻殘生。

老年蔣介石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點贊評論關註支持一下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