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列寧格勒不能動,因此蘇芬邊界必須變!蘇芬戰爭,蘇聯的夢魘

2024-01-25歷史

芬蘭和蘇聯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芬蘭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的歷史。自中世紀以來,瑞典一直是波羅的海的霸主,但俄羅斯,一個對西方出海口充滿野心的國家,卻對鄰近的富饒土地——芬蘭有著深深的眼饞。

征服強大的瑞典,奪取芬蘭,一直是歷任沙皇的夢想。然而,盡管沙皇俄國多次發動俄瑞戰爭,但並未取得實質性的勝利。

亞歷山大一世,一位歷史上著名的「雙面人」。他的亂倫之戀備受世人詬病,然而他的開疆拓土、奪取芬蘭之功卻不可磨滅。

在他的領導下,國內的內政改革為奪取芬蘭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而國際形勢也對俄國大有裨益。西歐各國在拿破侖的鐵騎下顫抖不已,俄國的鄰居自然不會插手此事。

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俄國在俄瑞戰爭中的敗績得以扭轉。1809年,瑞典這位海上霸主黯然退場,放棄了它的東方行省芬蘭。

瑞典承認芬蘭以大公國的身份並入俄羅斯,保留了原有的民主憲政。自此,沙皇俄國開始了在芬蘭長達100余年的統治。

芬蘭的並入使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並且很快超越了俄羅斯。這一切都得益於強大的俄羅斯軍隊,他們結束了芬蘭數百年來受欺壓的局面,芬蘭人民生活在有「千湖之國」之稱的富饒土地上,加上勤勞的人民,各種工業體系很快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來,芬蘭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

尼古拉二世在處理芬蘭事務上的舉措,無疑讓芬蘭人對他的專制統治深感不滿。他繼位後就嚴格限制了民主言論,以加強自己對輿論的控制。

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為了參加一戰,在芬蘭境內征兵,還征收苛捐雜稅,讓芬蘭人開始萌生獨立意識。然而,芬蘭人苦於沒有合適的時機來追求獨立。

直到一戰爆發,芬蘭人看到了希望。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倒行逆施和國內的民族矛盾,讓芬蘭人有機會反抗他的統治。

他的軍事失敗,更是嚴重削弱了他的威信。此外,1915年,尼古拉二世竟然被欺騙,離開大本營前往前線督戰,只留下皇後亞歷山卓和妖僧拉斯普金處理政府事務。

這使得沙俄國內形勢更加動蕩,也給了芬蘭人更多的機會。

新的文案: 全球範圍內的反抗運動如火如荼,沙皇尼古拉二世試圖維護自己的權力,但已無法抵擋這股浪潮。最終,他在反對浪潮中黯然下台,蘇維埃政權得以建立。

然而,這個新生政權並未得到全國大部份省份的支持,國際社會也對其充滿了敵意。內外的敵對勢力聯手攻擊,從四面八方夾擊這個新生的政權。

在這種情況下,蘇維埃布爾什維克忙於應對自己的國內問題,無暇顧及附屬國芬蘭。 芬蘭這個小國,長期以來一直處在瑞典和沙俄的控制之下,對周圍的強大鄰國充滿了恐懼和仇恨。

獨立後的芬蘭,面臨著德國和蘇聯的兩面夾擊,必須要在這兩個強大的國家之間尋求平衡。因此,芬蘭被迫采取中立的外交政策,與前蘇聯保持和平,同時也盡力討好西方國家,深化與西方的經濟往來,以確保國內的和平與穩定。

在芬蘭獨立後的國內戰爭中,蘇維埃政權與芬蘭同樣面臨了國家實力的下降和與鄰國關系的緊張。為了建設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雙方最終選擇了和平共處,並在1920年和1932年簽署了一系列平等互利的條約。

然而,二戰爆發後,蘇聯對領土的野心再次膨脹,為了保護列寧格勒,蘇聯向芬蘭提出了租借漢科半島和芬蘭灣的請求,這導致了雙方的緊張關系再次升級。

史太林曾經坦率地說過:"列寧格勒不能被侵犯,因此我們必須在蘇芬邊境上采取行動!"這不僅公然損害了芬蘭的主權,更是將芬蘭作為蘇聯對歐戰爭的戰場。

可想而知,堅持中立政策的芬蘭政府是不會同意的。蘇聯公然撕毀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並派出了23個師,共45萬軍隊,以及1300輛坦克,1800門火炮和約800架飛機的精良武器進攻芬蘭。

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認為芬蘭肯定會被大軍摧毀並迅速求饒,蘇聯領導人和軍隊也同樣這樣認為。然而,事實證明,蘇聯的樂觀太早了,他們忽視了芬蘭人民為保衛家園,誓死戰鬥的不怕死精神。

曼納海姆元帥以其獨特的兵法在芬蘭抵抗侵略的戰爭中表現出色。他深入了解敵我雙方的態勢,充分利用芬蘭惡劣的地理環境,讓森林和群山成為芬蘭人民抵抗侵略的武器。

芬蘭士兵發揮出滑雪、射擊和熟悉地形的優勢,成功阻止了蘇軍的進攻,同時等待英法的援助。 然而,當時的二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德國的戰爭刀鋒指向了英法,他們自身難保,無法對芬蘭伸出援手。

芬蘭期望英法能伸出援手,但現實情況並不理想。芬蘭在沒有外部援助的情況下陷入了困境,蘇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最終攻破了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蘇芬戰爭以芬蘭的屈辱求和告終。

兩國簽訂停戰協定,芬蘭割讓了國土中的10%給蘇聯。蘇聯得到了一個位於列寧格勒附近的緩沖地帶,成功構建了夢寐以求的東方防線。

然而,這場史太林曾認為會輕易獲勝的戰爭,最終造成了蘇聯700,000人員傷亡,喪失了國際輿論支持,並為希特勒發動對蘇戰爭增加了信心。

更令蘇聯始料未及的是,他們自己培養了一個本不該存在的敵人,連精心設計的東方防線也在頃刻間崩塌。真是咎由自取,不可救藥。

在德國人在西方戰場取得勝利後,又把目標轉向了東方的蘇聯。

德國代表團在希特勒的領導下,試圖邀請芬蘭參加反對蘇聯的戰爭,承諾芬蘭的要求將會得到滿足。然而,芬蘭領導人曼納海姆元帥保持清醒,表示芬蘭無意卷入蘇德戰爭,也不會提出任何要求,但若得到援助,收復1940年蘇芬戰爭被占領的領土,芬蘭將感激不盡。

然而,當德國發動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時,希特勒卻在電台講話中宣稱德國軍人與芬蘭結盟,共同戰鬥在北冰洋沿岸。

雖然芬蘭政府立即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宣布中立立場,但史太林卻堅信德國與芬蘭已經秘密結盟,並派蘇聯空軍轟炸芬蘭軍事基地。

這使芬蘭民族的復仇情緒更加高漲,最終在民眾的鼓動下,芬蘭政府向蘇聯宣戰。

在德軍的協助下,芬蘭軍隊發起了全面攻勢,蘇聯北極熊的噩夢成真。不到三周的時間,芬蘭軍隊就收復了1939年失去的全部領土,實作了收復領土的願望。

然而,曼納海姆元帥及時阻止了芬蘭進一步的戰爭,以避免長期與德國捆綁在一起。在他的領導下,芬蘭軍隊立即由進攻轉為防禦,任憑德國的威脅和勸說都無法改變他們的決定。

到了1944年,德國敗局已定,芬蘭的外交訴求轉向了脫離德國。然而,由於與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三巨頭之一史太林的矛盾,芬蘭政府只能求助於英美。

英美可能出於阻止法西斯陣營擴大或遏制蘇聯的原因,共同向史太林施壓,調解了蘇芬矛盾。最終,雙方各退一步。

芬蘭除承認1940年的蘇芬邊界外,還把貝柴摩省割讓給蘇聯,將赫爾辛基附近的波卡拉半島以五十年的期限租借給蘇聯,作為收回漢科半島的代價,還要付出三億美元的賠款。

此外,芬蘭還需將駐紮在芬蘭的德軍全部驅逐出境,蘇聯則承認芬蘭的民族獨立。雖然這些和約的要求對芬蘭來說十分苛刻,也給芬蘭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使芬蘭在戰爭中所有的收獲化為烏有,但芬蘭總算是得以全身而退,保全了國家的獨立。

芬蘭在戰後堅決執行國際法,主動承擔責任,透過與蘇聯重訂條約,解散國內的法西斯組織,並且履行對蘇聯的賠款義務,展示了其對國際秩序的尊重和負責任的態度。

同時,芬蘭從中立政策出發,將與蘇聯的友好關系作為政策的基石,同時與其他大國保持友好關系。在馬歇爾計劃和【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中,芬蘭堅持中立立場,履行維護蘇聯國界安全和不參加反蘇聯盟的義務。

這種「對蘇和睦友好,與其他北歐國家保持傳統合作,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不介入大國糾紛」的和平中立政策,得到了蘇聯和西方國家的承認和默許,證明了芬蘭政府中立政策的成功。

在冷戰時期,芬蘭雖然處於兩大強國的夾縫中,但仍然能夠在國際社會中保持自己的地位,甚至獲得一些小利。

由國際認可到維護國家主權的過程 芬蘭的外交政策一直以來都是以中立為原則,透過實施和平中立政策,芬蘭成功地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認可,同時也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國家主權。

1955年到1956年,蘇聯租借波卡拉半島50年後,為了爭取芬蘭的支持,蘇軍從芬蘭波卡拉半島撤軍。

這表明蘇聯承認了芬蘭的中立國地位,也表明芬蘭和平的願望得以實作。 當時,北約和華約對峙,華約的軍力全部部署在歐洲,沒有在蘇芬邊境。

這再次證明了蘇聯對芬蘭中立國地位的承認。 在此期間,美國也給予了芬蘭經濟上的援助,進一步證明了中立政策的優秀之處。

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芬蘭的外交空間變得空前寬廣,但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社會中,芬蘭仍然堅持睦鄰友好政策,這是因為睦鄰友好政策總比以鄰為敵政策強千百倍。

對於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芬蘭雖然有時可能受到美國對其制裁的影響,但基本上保持了與俄羅斯的友好關系。

芬蘭的中立政策不僅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而且還在美蘇之間維護了國家主權。這說明,芬蘭的中立政策是基於國家利益,也是維護國家主權的有效途徑。

芬蘭中立的成功範例,為現今被大國夾縫所困的小國提供了優秀的參考。與其期待一方大國的援助來對抗另一方,不如學會左右逢源,積極維護與鄰國的友好關系。

中國古語有雲:「遠親不如近鄰」,這個質樸的哲理,正是芬蘭人一直努力實踐並取得顯著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