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安國力主和親交好匈奴,最終惡了漢武帝,被貶官降職郁郁而終

2024-07-21歷史

韓安國出仕於梁國,在七國之亂中大放光彩,又調和竇太後與梁王母子感情,引起朝廷關註,被提拔到朝廷任職。

然而,韓安國處事有心計,最後又在國策上與新皇帝漢武帝產生矛盾,為自己埋下禍端。

1.勸諫丞相

公元前131年,因為灌夫醉酒罵人,竇嬰這個老外戚與田蚡這個新外戚之間的爭鬥越演越烈。漢武帝不好直接處理,於是就讓兩人在他面前進行辯論。

結果兩人都自認為自己有理,不願意放棄對對方的職責,鬧得不像話,漢武帝於是又向在朝的大臣們征詢意見。

韓安國就對漢武帝說,竇嬰說灌夫的父親為國獻身,每逢遇敵身先士卒,身受創傷幾十起,在軍中赫赫有名。如果現在僅以酒後失德就處以死刑,是沒有辦法說得過去的,所以竇嬰說得很有道理。

不過田蚡說得也不錯,灌夫確實與一些奸猾小人結交,欺壓百姓,貪奪財物,欺辱皇室,所以這件事只能由陛下親自裁決了。

退朝之後,田蚡邀請韓安國與其同乘一車,然後就質問韓安國為何要說話模棱兩可,不幫助他對付竇嬰。

韓安國就勸說他, 您不應該這麽不自愛自重,他對您進行誹謗,您就應該當場摘下官帽,解下印綬,歸還給皇上,然後向皇上請罪並請求原諒。

這樣皇上必定會對您進行寬容,不僅會稱贊您的寬宏大量,還不會罷免您。作為您的反面,竇嬰必然會內心慚愧,回去自盡了事。

現在別人詆毀您,您卻也反過來詆毀別人,這樣您們就和一般人吵架沒什麽兩樣,在皇上看來就太不識大體了。

田蚡聽了之後才恍然大悟,對韓安國自稱自己有錯。

2.國策爭執

漢武帝即位後,匈奴出使要求漢朝準備和親事宜,並索要更多的財物,引起漢武帝的不滿。漢武帝於是召集眾臣商談此事,但以韓安國為首的大臣們不願與匈奴開戰,漢武帝只得妥協。

後來主戰派王恢將燕地與匈奴有聯系的豪紳聶壹上書的誘敵之計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以此為契機準備向匈奴展示一下漢朝的武力。

一切安排就緒後,王恢統領諸位將軍帶領幾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城之外。 結果卻因為計劃執行不夠嚴謹,導致匈奴人起了警惕之心,從被俘虜的漢朝官員那裏得到真相,最終功虧一簣。

這個結果導致以韓安國為主的主和派占據上風,最終以王恢的自殺為結束。盡管對王恢做出處罰,但是 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和平局面也不再存在,大戰已經在醞釀之中。

3.失利被貶

後來丞相田蚡去世了,擔任禦史大夫的韓安國代理丞相。但是在漢武帝想要任命韓安國正式為丞相的時候,就派人去看望韓安國。

韓安國之前為皇帝引導車隊曾墜下車導致跌跛了腳,使者去了發現韓安國的腳還很嚴重,於是漢武帝就改任別人為丞相。

等到韓安國腳痊愈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機會,漢武帝又任命他擔任中尉,後來又調任衛尉。也正是在這期間,漢朝與匈奴開啟了大戰。

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從上谷郡出塞,在龍城打敗了匈奴。 將軍李廣則曾被匈奴俘虜,公孫敖損失不少士兵,都被認定有罪該殺,透過出錢贖買才免罪。

不久之後,匈奴大舉入侵邊境以報復漢朝,殺死遼西太守,並殺死和擄走雁門幾千人。

此時韓安國擔任將軍駐守漁陽,曾抓到匈奴的俘虜,俘虜供稱匈奴已經離開。 韓安國沒有進一步調查,立刻上述皇帝認為現在是農耕時節,應該暫時停止屯軍,恢復農耕。

結果停止屯軍不久,匈奴再次大舉入侵,韓安國由於兵力不濟只能敗退,匈奴又掠奪大批財物和人口離開。

漢武帝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非常憤怒,派出使者對韓安國進行斥責,然後將其調任更遠的方向去應對匈奴。

4.結束

由於被漢武帝排斥,又接連被貶官降職,韓安國心中郁郁不樂,最終於公元前127年去世。

以韓安國離世前的表現來看,其也不具有寬宏大量,做事也時有機巧,最終導致自己苦悶離世,當然最根本原因還在於他面對的是漢武帝。

在中國的政治制度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即使韓安國在和親這一決策中獲取暫時的勝利又有何用,最終還是要受制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