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桿金頂棗陽槊,橫掃千軍如卷席。單雄信,這個名字在隋唐年間可謂是非常的響亮,不管是在正史之中還是在演義中。單雄信都占有相當的篇幅。他是如何從一介草莽英雄,成長為反隋先鋒,最後又為何被李世民給斬了呢?
義薄雲天單二爺
在演義小說中,單雄信此人極為傳奇。他是位名震江湖的綠林好漢,一桿金頂棗陽槊,橫掃千軍如卷席。他乃山西潞州八裏二賢莊莊主,更有「赤發靈官」之稱,行事光明磊落,深得人心,江湖上素有「義薄雲天小關羽」之美譽。
當年,李淵被楊廣追殺,險些誤傷了單雄信的兄長,這一誤會鑄就了單雄信與李家的深仇大恨,自此不復投唐。而後,在秦瓊遇難之際,單雄信多次伸出援手,讓秦瓊免遭牢獄之災。楊林派遣十三太保押送皇崗,單雄信便傳令天下,綠林好漢紛紛響應,一場驚天動地的劫寶大戰拉開序幕。
秦瓊母親壽宴之上,單雄信帶人前去捧場,與秦瓊、程咬金等四十六位兄弟在賈柳樓結下金蘭之好。然而,好景不長,劫皇崗事泄,程咬金與尤俊達不幸落網。單雄信與兄弟們齊心協力,力挽狂瀾,勇救二人脫險。隨後,他們采納徐茂公之計,襲取瓦崗寨,揭竿而起。
瓦崗寨中,程咬金榮登大德天子之位,而單雄信則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不幸的是,朝廷隨後得知訊息,派兵掃蕩二賢莊,戰火蔓延至瓦崗寨。盡管如此,單雄信與兄弟們不懼強敵,以一當十,力保瓦崗不受侵犯,更收降了裴元慶等豪傑。
當程咬金將天子之位讓給李密,換取蕭妃的那一刻,單雄信心中生出無盡的不滿與憤懣。他決定獨自離開瓦崗,投奔洛陽王世充。王世充得悉後,立即將單雄信奉為座上賓,並將女兒許配給他。
秦瓊、程咬金雖同至洛陽,但他們不願為王世充當差,巧妙設法離開了洛陽城。而羅成,在李世民圍攻洛陽時,竟出其不意倒戈相向。單雄信在戰場中與李元霸交鋒,終因寡不敵眾而敗陣。巡視禦果園時,他意外遇見李世民,心中怒火中燒,孤身上前追殺。
最終,單雄信被擒。昔日的兄弟徐茂公等人紛紛向李世民求情,勸單雄信投降。然而,單雄信寧死不屈,忠義雙全,最終被李世民斬首於洛陽城外,一代豪傑就此落下了生命的帷幕。
立場有問題
上面的演義中,單雄信的形象很是正面,義薄雲天,忠貞不二。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單雄信卻是個立場非常不堅定的人。
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天下烽煙四起,翟讓於瓦崗起義,揮師聚眾,單雄信與徐世勣聞風而動,前來歸附。在徐世勣的計策下,瓦崗軍攻取了滎陽、梁郡兩郡,勢力蓬勃,人馬過萬。
是年,李密助楊玄感反隋,事敗,轉投瓦崗,自此瓦崗實力更盛。大業十三年,王伯當與徐世勣勸翟讓讓位予李密,李密自立為魏公,封翟讓為司徒,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
同年,七月,李密與王世充交戰,雙方各自占優,彼此互不相讓。王世充兵臨城下,翟讓之弟王儒信謀奪李密之權,翟讓卻是忠心不二,拒絕了這個建議。李密得知後,決意清除翟讓,遂於酒宴上暗施毒手,翟讓慘遭毒手。徐世勣受創,單雄信無奈,跪於李密面前求饒。
李密見單雄信才力過人,不忍殺之,寬慰其心,命其統攝翟讓部眾。單雄信遂暫保一命,收拾心情,繼續輔佐李密。
不料轉眼唐武德元年,宇文化及弒隋煬帝,李密接受王世充的拉攏,抗擊宇文化及。九月,李密敗宇文化及於偃師,卻反遭王世充圍攻。李密命王伯當守金墉,親率大軍前往偃師。王世充趁機攻擊單雄信,李密遣程咬金和裴行儼救援,裴行儼中箭落馬,程咬金英勇救出。終因寡不敵眾,單雄信等人投降王世充,唯徐世勣投奔李唐。
武德三年,李世民率軍征討洛陽,單雄信迎戰,欲取李世民,被徐世勣勸阻,單雄信隨即退走。
武德四年,李世民大破王世充,單雄信等將領被俘。李世民傳令盡斬之。徐世勣苦求李世民,願以己身換得單雄信不死,然而李世民不許。
單雄信面對死亡,泰然自若,對徐世勣言道:"吾命該絕於此,吾已知命也。"徐世勣謂:"忠義難兩全。"並承諾照顧單雄信家人。徐世勣割肉相贈,單雄信含淚吞下後赴死。
李世民的決定
單雄信在真實歷史中的形象與民間傳說和演義中差異極大。劉昫在【舊唐書】中評價他「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也提到「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所以從武力值上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勇冠三軍的猛將,要不然其在瓦崗的地位還在秦瓊之上。
他與徐世勣(徐茂公)關系密切,兩人誓同生死,共同參與了瓦崗軍的起義活動。但是單雄這個人的忠誠度很成問題。先奉翟讓,後尊李密,再降王世充,說他是三姓家奴也不為過。
李世民決定處死單雄信,更多是出於政治考慮而非個人仇恨。單雄信選擇效忠王世充,與李唐為敵,這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使得李世民認為單雄信難以成為可靠的臣子。單雄信的忠誠度、他在瓦崗舊部中的影響力,以及他與李唐的敵對行動,特別是對李世民個人的威脅,都成為李世民決定不寬恕他的理由。
在瓦崗軍內部權力鬥爭中,李密謀殺了原首領翟讓,單雄信在關鍵時刻向李密求饒並表示效忠,這體現了他輕於去就、對舊主不忠。後來,當李密敗給王世充,單雄信又選擇投降王世充,擔任大將軍,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墻頭草」式的形象。
實際上,單雄信並不是不願意投降唐朝。歷史上的單雄信在王世充兵敗後確實有過投降的意願。但因為他的歷史行為和忠誠度受到質疑,特別是他之前多次易主,以及在洛陽之戰中對李唐勢力的抵抗,甚至差點傷及李世民,這些都導致李世民對他難以信任。李世民認為單雄信這樣的人物即使投降也不會忠心,因此堅持要處決他。盡管徐茂公(即歷史上的徐世勣)極力為單雄信求情,甚至願意用自己的官爵來換取他的性命,但李世民或李淵最終沒有同意,單雄信最終被處死。
後記
單雄信的後代在歷史上也小有名聲。據【元和姓纂】記載,單雄信生有一子單道真,官至梁州司馬。單道真又生有三子:單思敬、單思禮、單思遠。其中,單思敬官任安東都護府都護,有子單光業;單思遠則官任河南尹、岐州刺史,有子單有鄰、單不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單雄信的第11代孫中有單興、單旺、單茂、單盛四人,他們加入了黃巢起義,並成為黃巢身邊極為重要的將領,人稱「黃軍四傑」。黃巢起義對唐朝的影響深遠,可以說是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然而,有關單雄信後代直接導致唐朝滅亡的說法並不準確。雖然他的後人中有參與黃巢起義的人物,但唐朝的滅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以因果迴圈論把大唐滅亡說成是單雄信的後代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