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小班的孩子用胖乎乎的小手包出一屜餛飩;中班的孩子拿玉米皮編織筐子、用草編螞蚱、用繩編工藝品;大班的孩子穿針引線做刺繡……在李滄區紅黃藍春之都幼稚園(以下簡稱春之都幼稚園),小朋友們專註地坐在桌前,嫻熟地擺弄著手裏的材料,做出的作品精細程度甚至不輸成年人。這是幼稚園開發的非遺勞動課程,目標是提升幼小銜接基本素養。
每年的5月20日到6月20日是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人生百年,立於幼學」,這句話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先生曾在其著作【變法通議·論幼學】中提出的。幼稚園(學前)階段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最快、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學前教育既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開端,又是孩子成長路上最為關鍵的「引路人」。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學什麽?怎麽學?是從幼稚園到小學過渡的幼小銜接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幼稚園孩子知識量大,卻專註力弱
「幹活挺好玩的,不過在家裏的時候我不幹,因為奶奶不讓。」一名正在編織繩結的大班兒童說,每天回家之後,他有線上英語課、鋼琴課,沒時間做家務。
類似的情況,在幼兒教育階段普遍存在,相比於讓孩子「愛勞動」,很多家長更傾向於讓孩子做知識儲備。但按照教育部推進幼小銜接的指導意見,幼稚園到小學階段,孩子需要做好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
「我們去年針對幼兒在幼小銜接段所需的素養做了調研,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非常強,但是動手能力和專註力很弱。」春之都幼稚園園長曹峰介紹,很多孩子能靈活地刷手機、錄制甚至編輯影片,卻不會自己系扣子;孩子知識量很大,就是坐不住,沒法安靜地獨處……資訊化時代,從小接觸電子產品,在碎片化資訊中成長起來的「20後」們也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如何賦予他們應有的能力,讓幼兒順利度過銜接階段?學校嘗試開發了非遺勞動課程。
春之都幼稚園的非遺勞動課程從去年6月份啟動,一年時間裏,所有年級的幼兒每周四次參與到課程中。課程分層次展開,比如小班學習串珠,有的孩子手裏的「線」是摩擦力更大、更容易抓握的扭扭棒,到了進階難度的「線」則會軟一些、細一些,小手最靈活的孩子甚至可以用魚線串項鏈。盤腿坐在地上,搓著麻繩編筐的中班孩子們技術純熟得讓很多成年人都自愧不如。記者看到,多數非遺手工制作需分組協作完成,每個組負責作品的一個環節,小組成員根據孩子的掌握情況動態調整,確保每個組有一個能力強的孩子做組長,帶領引導其他同學共同完成任務。每個學期,孩子們都能接觸兩項非遺勞動專案,參與到整個制作流程中。鬧鬧穿著防油圍裙,戴著防護眼鏡,教同學們用兒童煎鍋煎雞蛋,他告訴記者,自從學會了煎雞蛋,爸爸媽媽的早飯已經被他「包」了。
做手工、參與勞動,一年時間裏,孩子們的成長顯而易見。大班兒童紀驍渺表示,自己的手有勁了,握筆更穩,寫字也越來越好看。因為每次非遺勞動課都要進行40分鐘,孩子們安靜地沈浸在自己的任務裏,手眼協調能力和專註力都得到了提升。而這些都為他們的小學學習做好了準備。
對幼小銜接的認知在家長和專家層面有「分歧」
作為家長關註的焦點,青島市幼小銜接工作保持了較高的覆蓋率。各區市均將幼小銜接工作納入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95%以上的幼稚園都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幼稚園與小學基本建立了「多對一」的協作關系。但不可否認,銜接仍存在著「重知識、輕全面」的問題。
提早學習小學知識弊大於利已經是教育專家的共識,他們指出,在不適宜的年紀「搶跑」,容易打擊幼兒自信心,令其產生厭學情緒。進入小學後,孩子可能會因為反復學習,養成上課走神、不註意聽講的壞習慣。但在家長層面,這一教育理念並沒有被完全接受。教育部在指導意見中明確,幼小科學銜接包括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個方面,而現實中仍然存在過度重視知識儲備進而發生超標學習、超前學習的情況。在家長群體中,這一誤區尤為突出。家長傾向於提前學習小學學科知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怕輸」,考慮到別人都去學,教師一定會根據大部份孩子的情況調整課程進度,怕自己的孩子不提前學就跟不上;二是為了「學好」,認為一年級的部份學科知識內容多、進度快,從零開始學難度大、學不懂,比如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拼音的學習,從認讀到書寫,再到拼讀套用,只有一個月時間,家長擔心零基礎的學生很難紮實掌握。
同時,幼小銜接社會環境仍然存在「亂象」。比如「小學化」的幼小銜接活動有反彈態勢。部份校外培訓機構以「幼小銜接班」為賣點開展超前培訓,並向家長傳導「不學就跟不上」等觀點,誤導家長。部份托管班等非教育機構利用場地、生源優勢開展「小學化」教學活動,解決了家長暑期孩子托管和提前學習兩大需求,贏得部份市場,同時也成為監管空白。市教育局組織的一次調研中,參與座談的8名一年級學生中有4人曾參加過社會機構舉辦的幼小銜接班,主要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拼音、漢字認讀和書寫等,其中2人是在幼稚園畢業後的暑期參加的培訓,2人在幼稚園大班下學期退園參加了社會幼小銜接班。
學前教育要堅持全面銜接,突出關鍵素質培養
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處負責人介紹,青島將堅持全面銜接,突出關鍵素質培養,推動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個方面全面銜接,彼此之間有機融合和滲透,改變片面追求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的準備,甚至以小學知識技能的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代替全面準備的錯誤做法。加強校(園)長和教師的幼小銜接培訓,重點對新入職教師、轉崗教師、初任校(園)長等進行培訓,提高科學銜接意識和課程實施能力,讓幼小銜接更加科學地發生。
同時,圍繞社會交往、自我調控、生活自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專註堅持等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在大班入學準備期進行重點培養,結合實際研發銜接主題課程。完善全市銜接精品課程評選和成果推廣機制,邀請相關專家,對部份優秀課程進行打磨提升,大力推廣使用,讓精品課程「活起來」「亮起來」「用起來」,讓關鍵素質培養透過課程落地見效。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曾在回答「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這一問題時回答:「是幼稚園。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後要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兒童時期優秀的品質習慣是人生發展的基石,圍繞幼小銜接所開展的工作,不光是在為上好小學做準備,更是在為更長遠的人生奠基。(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作者:趙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