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團結之花處處綻放|一名漢族老人和他的藏族「兒女」

2023-12-25育兒


12月10日

康定北門某樓房六樓

86歲的竇誌熔老人翻看著相簿

看著一張張照片

追憶著遠逝的歲月

沈浸在往事之中

臉上時不時浮現出慈祥的笑容


相簿上很多照片都已發黃

有些孩子叫啥名字

竇誌熔透過老花鏡要盯著想半天才想得起來

思維從記憶中閃回到現實

老人感嘆:「翻開這些資料,仿佛又回到昨天

這些娃娃啊,太可愛了!」


幫助兩百個孩子進課堂

大家都叫竇誌熔是「老革命」。「要說參加革命工作,我14歲就開始了。」竇誌熔追憶童年,無比感慨。


參加工作的竇誌熔最初在康定團工委工作,後來輾轉到魚通區公所、營官區公所、木雅區公所、塔公區公所工作,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康定。


在走訪中,竇誌熔發現很多孩子沒有讀書,想到自己當初由於家庭困難不得不輟學的情景,他一方面動員家長送孩子讀書;一方面收集了解相關家庭的具體困難,與教育部門協調,解決實際問題,讓更多的孩子走進學堂。


那時,孩童輟學的最大原因不僅是就學條件困難,更多的是家長根本沒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認為讀再多的書也還得回家幹農活、放牛羊。當時康定縣普沙絨鄉有個孩子叫紮西,很聰明,也喜歡讀書。竇誌熔一到村裏,10歲的紮西就纏著他,說:「叔叔,我想讀書,我想走出村子。」看著孩子渴望的眼神,竇誌熔的心被觸動了。孩子想讀書,可父母卻不這樣想,「現在放牛、幹活抵半個大人,再長幾年就可以派上大用場了。讀書有啥用?還不是得幹活放牛。」竇誌熔苦口婆心地勸說,可紮西父親就是不松口。竇誌熔只好與他商量——補貼他家30元錢,就當買紮西去讀書。紮西是高高興興地去讀書了,可那時30元錢是「大錢」,薪金中一下少了30元,一家人的開支馬上就捉襟見肘了。幾個月後,紮西父親到學校去,聽到老師對兒子的誇贊,看到兒子完全改變的精神面貌,才覺得竇誌熔說的話「真是有道理!」


「究竟我幫助了多少孩子走進學堂?大體算了一下,有兩百多個吧。」為了讓這些孩子讀上書,他不知跑了多少路、費了多少口舌、欠了多少人情,他說:「我雖然苦一些、累一些,但看到別人因我的幫助而改變生活狀況、甚至改變命運,我心裏就非常高興,感到苦也值得、累也值得。」


竇誌熔與收養孩子「父子情深」


藏家孩子有個漢族好「阿爸」


「幹爹,你休息哈,註意身體喲。」看著竇誌熔看了半天書,一個中年人端來熱氣騰騰的茶水,幫他揉起肩膀來。這名43歲的藏族中年人叫次村,他與竇誌熔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他與竇誌熔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竇誌熔老人在認真學習

究竟收留了多少孩子?竇誌熔扳著指頭算著:「次村、巴登、澤仁紮西、降措、紮洛、建華、建康、高學貴、尼瑪、西繞、斑鳩……」算著,算著,他自己都算不清了,「有十多個吧,不只康定的,全甘孜的,青海玉樹的都有。」


翻看著曾經的照片,竇誌熔述說:「我也沒給這些娃娃什麽,只是管了他們吃住,要求他們不去做違法的事。現在這些娃娃很多都有出息了,有的當了老板、有的在銀行、有的是醫生、有的是法官、有的是公安,走得最遠的是尼瑪,跑到上海工作了。當初收留他們就怕他們學壞,現在看來,這些娃娃都走了正道,我覺得我做對了。」


大德善行

一個漢族老人成為

一群藏族孩子內心溫暖的依靠

助力他們構築未來和夢想

用善行大愛澆灌出高原一朵朵鮮艷的格桑花


記者:謝臣仁/文 林革文/圖

編輯:楊雪

校對:嶽詩蕊

責編:白馬

稽核: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