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孩子一哭要不要馬上哄?處理不當可能會寵壞娃哦!

2024-03-12育兒

「我家孩子好像比其他小朋友更愛哭,一遇到稍微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哇哇大哭怎麽辦?」

相信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深有感觸: 這時候到底是哄還是不哄?哄的話怕孩子被寵壞,不哄的話又實在心疼。 這種情況該怎樣處理呢?

01

孩子為什麽喜歡哭鬧?

孩子習慣性用哭鬧解決問題的根源 在於家長們對孩子無節制地關註和寵愛。

其實哭泣是孩子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自然而必要的迴圈: 寶寶感到不適—啼哭—父母過來安慰

在人生最初的6個月中,啼哭的寶寶必須迅速得到安撫,這樣才能獲得人際安全感。 然而,經常性利用哭鬧達到自己目的的孩子往往語言溝通能力較差,因為如果僅靠哭鬧就可以輕松制住爸媽,解決問題,幹嘛還費勁去說話,去溝通呢?

有的家長可能會疑惑: 孩子還小,什麽都還不懂,多給予一點關愛不好嗎?

關愛並不等於無條件溺愛 ,如果父母沒有早早讓孩子明白這種故意哭鬧得不到什麽結果,反而讓孩子意識到如果他大哭特哭,就能抵抗父母的反對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樣往往獎勵了孩子哭鬧的行為,下一次當他不滿時便又會如法炮製。

當孩子開始熟練地故意利用啼哭來抵抗父母的反對,也就是當孩子一遇到稍微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哇哇大哭時, 我們就應該警惕,是否過於寵溺孩子了。

02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哭鬧?

01

接納哭鬧情緒

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首先要穩住自己的陣腳,不要被孩子的哭鬧行為引爆自己的情緒。

我們只有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靜下來理解孩子哭鬧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

其次要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尊重孩子的情緒表達,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02

找到哭鬧的原因

行為主義學家斯金納認為,不應只重視行為,而忽視了行為背後的原因(ABC行為分析法)。

面對孩子的哭鬧情緒,我們首先要尋找其哭鬧的原因 ,到底是因為想要得到某樣東西而哭,還是吸引家長的註意力而哭,或者是想要逃避某件事情而哭?以此來明確哭鬧行為背後的功能是什麽?

另外,還有一些幼兒自身的原因,如: 身體上的不適、孩子本身的氣質類別 等等。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後,我們再采取相應對策。

03

設立明確的限制

任何滿足並非無條件的,家長們要透過設立明確的限制並堅持這些限制來牢固地樹立起自己的威嚴 ,讓孩子知道,他有權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這種權力是有限度的。

如果家長沒有原則地妥協最終會導致孩子將哭鬧作為武器,造成惡性迴圈。

例如: 當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時,父母可以針對買玩具的開銷制定預算,買玩具的價位限制在多少錢,控制買玩具的頻率,如生日或者節日允許購買,或者多久買一次。可以讓孩子參與這個計劃的制定,孩子更願意延遲滿足來獲得自己心愛的玩具。

04

態度溫和且堅定

當看到孩子哭鬧時,不高聲批評孩子,而是溫和地蹲下來,先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幫助孩子辨識情緒,理解孩子產生情緒的原因,隨後引導孩子區分感受與行為 ——傷心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大聲吼叫,或者在地上打滾的話,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待孩子停止哭鬧,情緒平穩後,再就問題進行溝通和協商。

當然這並非要求家長們過於嚴厲指責孩子,而是用愛、堅定和理解的方式對待孩子。

一般孩子會在8~22個月期間減少哭的次數,抱怨也會減少,逐漸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