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開啟孩子心智的最有效方式

2024-02-09育兒

文丨呂靜賢

孩子之間為什麽相差那麽大?

01

台灣著名漫畫家蔡誌忠,36歲時已出了200本漫畫書,有3棟房子,860萬台幣的存款,實作了財富自由。

實作財富自由後的他開始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關閉動畫公司,到日本閉關4年。再次出現時,呈現給世人的是一整套【漫畫諸子百家】系列;10年閉關研究物理、數學……

成名後的蔡誌忠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為何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孩子,人生會相差這麽大?

他的大哥從小是個聽話又認真念書的乖寶寶,高中畢業後一生都在高雄電信局上班;

二哥從小愛玩,長大後在菜市場賣鴨肉;

大姐18歲時便嫁作商人婦;

妹妹是普通的家庭婦女。

是自己的智商很高嗎?蔡誌忠認為不是。

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經歷,認為是3歲半前大量地聽故事影響了他的人生足跡。

02

蔡誌忠一出生就受洗,6歲的二哥每天早上抱著只有1歲的他到教堂和20多個教友小孩一起上課,每天早上9點上到中午12點從不間斷。1歲小孩雖然還不會說話,但天天聽,聽久了還是能慢慢明白。

教士每天教他們讀【聖經】、唱聖歌、背誦經文,從創世紀講到耶穌受難被釘十字架到復活為止。

要成為正式教友,必須讀完整部【聖經】,學會背誦經文、辦告解、望彌撒、唱聖歌、領聖體等一切上教堂的儀軌。然後透過主教當面口試的堅貞禮,主教會發給一串十字架念珠當信物,才算是真正的天主教徒。

3歲半時,蔡誌忠已經會背誦【天主經】【聖母經】【玫瑰經】等多篇經文,也學會懺悔祈禱,進教堂望彌撒、辦告解、唱聖歌、領聖體等標準天主教信徒應該會的一切基本要求。所以,他3歲半就透過主教口試堅貞禮,正式成為教友。

更重要的是,3歲多的蔡誌忠小腦袋裏已裝滿了100—1000個【聖經】故事。

而這時,受故事的啟蒙,才三歲半的他就開始去思考自己將來到底想要做什麽。這一思考,竟思考了整整一年。

直到4歲半的一天,他從一塊小黑板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是:「我會畫畫,我愛畫畫,只要餓不死,我便要畫一輩子。」

自此,他走上了終生畫畫的道路。

03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經歷,蔡誌忠得出這樣的感悟:

他認為自己的智商不是來自父母,而是3歲半之前就聽了1000個故事,引發自發性思考才變聰明。

他說:

「【聖經】中的歷史、神話就是我的早教啟蒙,這對我的一生非常重要。」

因為三歲半前腦袋裏裝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啟發了年幼的他去主動思考將來要做什麽。

並整整思考了一年,最終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並從此走上了專心畫畫之路。

試想,如果沒有小時大量的聽故事,很大可能性蔡誌忠的人生和哥哥姐姐的沒什麽區別。做得最好的,也是像哥哥一樣,畢業分配到一個單位,一直幹到退休。

開啟孩子的心智,從給他讀故事書開始

04

說到給孩子讀書,不少父母走進了這樣一個誤區,就是:給孩子讀書,唯讀有用的書。

什麽是有用的書?在這些父母眼裏,有用的書就是益智類的書。

他們認為孩子應該讀這些書。至於其它故事書都是浪費時間的。

其實這裏走進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05

書籍從內容上來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故事類(虛構類),一類是非故事類(非虛構類)。

非故事類(非虛構類),如益智類書、自然科學、數理化等這些以非虛構內容為主的書;

小說、故事、詩歌等都是故事類,是以虛構方式為主的。

哪些看起來更有用呢?在很多人眼裏,當然是非虛構類的書。至少在表面上看,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尤其是學校學習和考試。

但實際上,故事類的作用跟非故事類的作用實際上是一樣重要的。

因為一個人心智的發展和成長,不僅僅是知道表面上的、實在的東西,還應懂得如人情世故、人性等這些看不到但又實實在在每個人活在這世上都不可避免接觸的東西。

故事,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情感、心理上的成長和發展。

非故事類,則教會我們表面上的各方面技能。

06

一個人,要想各方面獲得成長,僅僅只會技能是不夠的。還需要心智的成長。

就如蔡誌忠,如果小時候父母一上來就教他寫字、畫畫、做算術等各種技能。而不給他讀任何故事書。

你覺得後面他會去立誌終身做畫家,並一直保持前進的動力和熱情嗎?

很大可能性不會。

為什麽?

因為他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做這些、堅持這些。盡管父母、身邊人會一直跟他說:只有好好讀書,將來才會過日子。

道理孩子也許會明白,可「為什麽」孩子還是無法深入理解,因為他缺少切身感受。

他只是從父母口中獲得這些表面上的道理。

但如果他透過讀故事書,走進各種各樣的人生裏,看清世界的真相。

他就會明白甚至切身地感受到好好學習的重要性。

一個人是在讀各種故事中獲得心智的啟蒙和成長。

而不是在學各種技能的過程中獲得心智的啟蒙和成長。

讀書,讓我們獲得更多體驗和成長

07

不單止孩子要多讀故事,我們成人也應多讀故事。在故事中增長人生智慧,獲得成長和啟發。

而不是非要依賴自己的親身體驗(或教訓),去獲得成長。

比如在感情世界裏,有些人信奉以心交心,只要好好地付出,就一定可以贏得對方的心。

很多人覺得那些拋妻棄子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都是不負責任的男人。誰要是選擇了這樣一個男人,那真是瞎了眼。

但如果你讀了【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也許你很多想法會改變。

你會發現,這世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一輩子在尋找愛,有的人一輩子追逐名利,還有的人是追求藝術……

一個情感、生活經歷簡單的已婚女子,遇上一個才華橫溢但又窮困潦倒的追求藝術的人,並愛上了他。她願意為這個男人放棄一切。她以為只要為這個男人提供一個溫暖的家,就一定能贏得這個人的愛。但三個月後,她絕望的自殺了。

因為這個男人永遠不會愛上她,他愛的是藝術並矢誌不渝,為了藝術可以放棄一切,包括自己的婚姻、家庭,甚至生命。

讀了這本書,也許你會有這樣的感悟:

人與人是不同的,一個人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三觀和小世界裏;

愛對人很重要,所以不要盲目地投入一段感情。而是先看清人再做選擇;

不同的人,選擇、追求的重點不同。沒有對錯,只有合不合適;

……

還有,評價一個人看不了表面,就像那位藝術家,在情感上很多人會認為他是渣男:為了所謂的夢想拋妻棄子,無情無義、沒有責任心。

但在藝術上,這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為藝術而生、而死,全身心獻給藝術的人。

所以不能僅從表面去看待和評價一個人。

……

讀一個故事,就可以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多啟發。

如果讀很多故事呢?

人的心智的開啟和成長,就是這樣透過讀書,在一個個故事中獲得的。

可見,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我們成人,大量地閱讀故事書,是開啟心智的最有效方式。

(本文素材來源:【我命由我不由天】,作者:蔡誌忠、李虹)

呂靜賢,一個育兒路上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母親。關註孩子教育、自我成長。喜歡我文章的人可關註我公眾號,讓我們一起攜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