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善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
因為孩子耳濡目染會變成父母的樣子,而孩子最終會隨著強烈的共情心理在父母身上尋找捷徑。
因此,父母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影響到自己,更是深深影響到孩子。
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卻不自覺地做出一些行為傷了孩子,又傷了自己。
父母這些行為有多丟人?
為了防止自己中招,提前預防就好了。
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冷漠。
「如果找不到人就不要了,我就是你的父親。」
這段在網上流傳的影片令人心寒。
影片中間說這句的人,是一名小女孩的父親。
小女孩在和同學玩耍時摔倒了,哭著要找爸爸,卻被爸爸冷酷地說:「如果找不到人就不要了」。
在這個時刻,能感受到小女孩心裏是多麽難過。
這個父親並不能對孩子做到真正的關心,反而教會了自己的孩子如何不關心別人。
我們不能否認孩子不需要獨立的階段,但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類,在感情面前是很脆弱的。
脆弱的時候往往需要依靠,一個溫暖的擁抱或者低沈溫柔的話語都能給予緩解,讓他們重拾自信.
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孤獨,降低他們的心理韌性和社會適應能力,進而影響他們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將來的挑戰應對能力。
同樣道理,父母們也應該學會在生活惡劣和壓力巨大的時期能夠依靠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伴侶,他們也是孤獨脆弱的.
因此,父母應該成為孩子依靠的堅實後盾,只有這樣才能真的讓家成為避風港。
看不見應私密。
有些家長喜歡翻看孩子手機,檢視瀏覽記錄、聊天記錄等,這很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這種對私密的侵犯很容易使孩子感到不安,不被尊重,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成長並導致叛逆心理。
沒有私密根本無法保護自我的人本意識就像沒有安全網的人本反應一樣不值得信任。
如同之前提到的,在激烈意外情況下,進行搜尋並獲取資訊的人最終也不會真的負責。
兒童私密的安全不僅在於私密本身,更在於處理私密的手段。
如果孩子這麽容易就被幹擾,那有哪個家長會不擔心自己什麽近乎私密也能隨手獲取?
不能尊重別人判斷力的人自己也不會很可靠。
如果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那麽就要從這樣的點做起——不再強迫,不再窺探,要求透明並不能帶來自信。
有暴力行為
許多家長無意識地打罵自己的孩子,以至於這些行為習以為常,從未意識到這會對孩子造成持久深遠的負面影響。
大多數孩子是認可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的,如果父母經常打罵他們,他們勢必會認為這是一種正確的方法,並繼承這 adopt method.
長大後的這些人可能會透過暴力傷害他人,也可能會成為受害者。
還有一種情況是,結婚後的這些人發現自己不受待見時,會用打罵來宣泄情緒,而伴侶成了受害的一方。
這將是一個惡性迴圈,因為原本打罵應該接受的是自己的孩子。
另外,在家庭中,有暴力行為的人往往不夠溫厚善良,自私自利,對外界充滿敵意,對於身邊的人則可能表現出冷漠無情或忽視,這樣的人相對較少樂於助人,因此缺乏朋友圈,也難以形成家庭觀念,由此家庭觀念往往會傳遞給下一代。
如上所述,這樣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社會性極差,以至於無法適應社會或者只能在邊緣奮鬥,成為底層。
父母有一個好的品行最終會輻射到孩子身上,這是應該特別強調和重視的一件事情。
溺愛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卻存在過度溺愛孩子的問題。
他們以為給孩子更多自由與支持就是最佳育兒方式,但實際上這些舉動正在潛移默化地扼殺孩子身上產生獨立性、自律性的重要因素。
這種舉動可能在家庭環境中對他們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但更有可能會毒害到將來的伴侶和下一代。
如今網絡上充斥著奇葩老公和奇葩媳婦的影片,每次看到這些影片觀眾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但背後的現實卻令人痛心。
想象一下這樣一對夫妻:
妻子十七歲考入大學,丈夫二十三歲研究生畢業,兩人在大學相遇相識相知,被彼此吸引走到一起,共同努力奮鬥著,當迎來畢業時曾經發誓一定會結婚生子的年輕夫妻領取完學位證書時,卻意外地發現懷孕了。
這個年輕夫婦慌忙討論後決定墮胎,但妻子實在承受不了醫生的一雙雙好奇眼神,以至於丈夫不得不陪同她走進去並進行手術。
這是一個多麽悲慘又可笑的場景啊,他們成為了它們反面教材,而反面教材不會引導那類取樣器去創造更好的未來。
如果不能建立起獻身精神,這種夫妻的婚姻隨時可能結束,而他們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長都有問題。
出現這種悲劇現象的原因是什麽?
因為利潤!
父母身上沒什麽錢但還有一定誠信會使花錢成為一種有效社交工具。
如果夫妻雙方都被金錢吸引汗流浹背拎著一袋子錢走進手術室,這就成了另一回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得越來越體面擁有越來越多財富,也許還會擁有兩個兒女。
久而久之,看到手裏拎著兩袋子錢,不僅賣命送妻甚至沒命送妻也不會覺得是什麽丟人的事,畢竟社會不得罪我我也不敢得罪社會。
為自身掙命的問題確實要歸習慣問題管,但是破壞準則的是利益!
這是幾乎所有人的共識,也可以說利益是社會需要遵循的一條!
引導行為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其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物件。
然而,有些父母缺乏自省意識,讓自己的行為傷害到自己的種子。
例如,說臟話、偷竊、參與違法活動等,這些行為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道德問題,它們直接關系到子女是否能真正融入社會。
作為父母,要時刻保持警覺意識,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讓它們成為子女模仿錯誤榜樣的源頭。
例如,有些父母認為酗酒無所謂,不僅自己習慣性酗酒,還鼓勵自己的小孩也學,因為小孩總會纏著幹什麽,可謂「我們不喝酒幹啥呢」!
殊不知,對於兒童來說,沒有消聲屏障的酒桌就是洗腦機,對兒童成像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嫌疑!
一次否定對於構建自信至關重要,沒有自信更要命!
所以應該引導兒童明辨是非,讓他們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而不是學習仇恨!
寫到最後
總之,不管是行為還是語言,都應該成為引導子女走向積極正面的力量,而非消極負面的示範作用!
不要做因為結果抑或習慣而視為癡愚的人!
善待子女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