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人體在冬季會切換「節能模式」,這5個器官最怕過冬

2024-01-03養生

天寒地凍的冬天,很多人會聯想到萬物雕零,時常感到情緒低落。

近日,國外兩位心理學專家撰文稱,冬季會給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帶來許多深刻變化。人體切換成「冬季模式」,身體多個器官面臨考驗。

受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 袁勇貴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套用心理系教授 湯永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科主任醫師 李曉林

身體在冬天會切換「節能模式」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估計,約5%的人會患上一種名叫「季節性情感障礙(SAD)」的抑郁癥,變得整天昏昏欲睡、感到生活失去意義、沒有動力參加喜愛的活動,還有很多人雖然沒有達到疾病程度,但也會出現類似焦慮和抑郁的癥狀。

發表在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檔案】雜誌上的一篇研究顯示,SAD的普遍增加可能與陽光照射減少、神經遞質血清素(5-羥色胺)水平降低有關,在白天短、冬季長的北半球更常見。

有科學家認為,SAD與動物冬眠期間新陳代謝降低類似,是人體為了適應能量需求較大的冬天而做出的改變,神經系統興奮度下降、容易困倦昏睡、活動量減少等都有利於保存能量。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袁勇貴表示,冬季氣溫低、日照時間短,大腦中負責「催眠」的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而負責「喚醒」的皮質醇分泌時間延後,因此會感到格外困倦。

雖說「冬天事事提不起精神」,但性生活方面卻是特例。美國研究人員對避孕套銷量、性傳播疾病發病率等數據分析發現,每年存在夏末和冬季兩個高峰期。【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刊登的研究發現,冬天會讓男性分泌更多睪酮,與性欲和勃起能力密切相關。

對此,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套用心理系教授湯永隆認為,冬季是休養生息的季節,性激素變化會使性欲增強;加上冬季室外寒冷,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多,性生活也可能隨之增加。

比利時神經學專家還發現,人們在冬季保持註意力的能力最強,學習和工作上的表現最好。湯永隆解釋說,溫度低的環境更有利於集中註意力,頭腦相對清晰,思考問題的能力自然會增強。

重點保護5個器官

除了思維和行為方式,寒冷還會促使人體其他系統做出調整,尤其某些器官很怕冷,有時稍微照顧不周就可能「罷工」。

1

心血管受不了溫差大

冬季最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發現,每年1月是心臟病患者的死亡高發期。

寒冷會啟用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大、血管收縮「變脆」。

2

呼吸道更加敏感脆弱

從鼻子到肺,整個呼吸道都會因為冬季寒冷幹燥的空氣發生變化。

  • 鼻黏膜黏液分泌會減少,鼻子過濾病原體的作用會減弱。

  • 當幹燥的冷空氣進入上呼吸道,會使氣道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能力下降,若發生呼吸道感染,纖毛變得更少更脆,其功能恢復長達2個月。

  • 古人雲「肺為嬌臟,喜潤而惡燥,畏寒畏熱」,寒冷幹燥易誘發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
  • 冬天來臨,雖然生產花粉的樹木陷入沈睡,但過敏門診患者數量不會明顯下降,因為室內過敏成為常態,塵蟎、寵物、黴菌等都是重要因素。

    3

    胃腸受涼代謝速度慢

    胃對冷空氣十分敏感,受到寒冷刺激易出現痙攣性收縮,若不註意保暖或過量食用生冷、太硬的食物,會加重不適。

    另外,身體為了禦寒,會減少胃腸血液供應,慢性胃腸疾病患者更易出現胃動力不足、腹痛、腹脹等不適。

    還有些人一到冬天就食欲大增,對高油、高鹽、辛辣食物來者不拒,但運動量減少,致使胃腸蠕動速度減慢。

    4

    關節遇冷保護力減弱

    關節周圍皮下組織相對薄,血管遇冷收縮會影響血液迴圈,肌肉和韌帶柔韌性降低,對關節的保護力減弱,易發生關節損傷甚至骨折。天冷還會刺激滑膜,使其分泌的滑液減少,導致關節摩擦力增大,突然換姿勢時就會出現幹澀或酸脹感。

    5

    前列腺也會得「感冒」

    前列腺有豐富的腎上腺素受體,受涼時極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腺體收縮、慢性充血、尿道壓力增加,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尿無力、會陰部及小腹疼痛等癥狀。

    做好4件事至關重要

    從身心關系的角度來看,身體健康心情會變好,心情改善了,身體狀態也會提升。這是一個良性迴圈、互為因果的關系。

    1 盡量心態平糊

    冬季做到心平氣和、內斂寧靜,避免情緒急躁或壓抑。多到戶外曬太陽,有助驅散情緒陰霾、減少褪黑素分泌,振奮精神、愉悅心情。

    冬季還應該經常參與社交活動、與親朋好友交流,有助維持自身情緒穩定,提升幸福感。

    2 飲食均衡溫補養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脾胃科主任醫師李曉林表示,冬季萬物休養生息,人也需要養精蓄銳,順應「冬藏」的特點,因此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運動有度也是關鍵所在。

    冬天氣溫低,汗液減少、不易口渴,但人體此時反而需要更多水分,建議每天喝夠1.5~2升水。

    日常烹飪多選擇溫補性食材,如山藥、蘿蔔、豆腐、白菜、南瓜等蔬菜,羊肉、雞肉等肉類,還可以適當加入核桃、花生、紅棗等幹果。

    烹飪方式最好選擇清蒸或水煮,少油、少鹽、無糖,不食辛辣生冷,有助保護胃腸功能。

    3 適當延長睡眠時間

    充足睡眠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使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睡前可以泡泡腳,驅除寒氣的同時促進氣血迴圈,有助改善睡眠質素。註意睡前少喝水,避免加重腎臟夜間負擔或因夜尿過多影響睡眠。

    4 堅持運動控好強度

    冬季運動不宜過早,老年人最好選擇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下午或傍晚運動,一周3次即可,快走、慢跑、太極拳、健身操、舞蹈、舉啞鈴、深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註意運動前充分熱身;結束時逐漸降低運動強度,並做好肌肉放松;遇到霧霾、雨雪天,應盡量避免外出運動。▲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