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63歲女子因掏耳朵住進醫院?醫生再三強調:2個錯誤,還有人在犯

2024-05-31養生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

「哎喲,這耳朵裏面真是難受,我得掏掏。」

吳大媽邊說邊拿起了她的老花鏡和一根精細的耳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透過窗戶投射進來的陽光, 開始了她的「掏耳大作戰」。 吳大媽,63歲,是一個退休的工廠工人。

自從退休後,她便有了更多的時間照顧自己,其中就包括了她那不可開交的掏耳愛好。她總覺得耳朵裏堵著東西,不掏幹凈心裏難受。

於是,每當午後的陽光正好,她就會拿出自制的小耳勺,進行仔細的清理。 這天,吳大媽像往常一樣開始掏耳朵。

可就在她輕輕地挖掘時,突然感覺到耳朵裏一陣劇痛,連帶著一種奇怪的眩暈感。「這下子怎麽回事?」吳大媽皺起了眉頭,她試圖再挖一挖看能不能緩解痛感,但是疼痛只是加劇了。

經過一番掙紮,吳大媽放下了耳勺,決定去看醫生。到了醫院,經過檢查, 醫生發現她的耳道內部因頻繁掏耳而出現了紅腫和輕微的損傷。

吳大媽的這一情況並不罕見,許多人因為錯誤的掏耳方式而傷害到了自己。醫院的經歷讓吳大媽開始反思,她意識到可能是自己的掏耳方法有問題。

這次的醫院之行,不僅僅是為了治療,更是一個關於自我健康意識的提醒和學習的機會。吳大媽開始懷疑, 自己多年來堅持的掏耳習慣是否真的有益, 還是只是一種無謂的堅持。

在醫院的診室內,醫生詳細地檢查了吳大媽的耳朵,並用一種非常通俗的方式向她解釋了掏耳朵的正確知識和她所犯的兩個典型錯誤。

首先,醫生強調,很多人認為耳朵裏的耳垢是臟東西,需要經常清理才幹凈。其實, 耳垢本身具有保護耳道、防止細菌侵入的作用。

耳朵內部的皮膚非常脆弱,耳垢可以作為一層保護層,避免塵埃和微生物直接接觸耳道皮膚。因此,常常掏耳其實可能適得其反,去掉了耳朵的自然屏障。

其次,醫生提到吳大媽使用的掏耳工具問題。很多人喜歡使用棉簽、發夾甚至是匙子之類的工具來掏耳朵,這些都是不推薦的。 因為這些工具很容易損傷到耳道或是鼓膜。

特別是像吳大媽那樣使用硬物如小勺子,非常容易劃傷耳道,引起炎癥或是更嚴重的傷害。更糟糕的是,使用不當的工具還可能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栓塞,這反而會導致聽力下降。

醫生接著解釋了耳朵的自潔功能。 人的耳朵是有自我清潔功能的,耳道內的皮膚細胞會像傳送帶一樣,慢慢將耳垢從耳道深處推向外部,自然脫落。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並不需要頻繁地清理耳朵,耳朵能夠自己處理那些多余的耳垢。然而,如果確實感覺耳朵內部不適,醫生建議可以采取更為安全的清理方法。

例如,可以在藥店購買專門的耳朵清潔液,這種清潔液可以軟化耳垢,使其更容易自然脫落。如果耳垢真的造成了堵塞, 最安全的方式是去醫院由專業的醫生幫助處理, 他們會使用安全的工具和方法,避免對耳朵造成傷害。

最後,醫生還提醒吳大媽,一些耳部不適的感覺如耳鳴或是聽力下降,並不一定是因為耳垢過多。這些癥狀可能與年齡相關,也可能是其他耳部疾病的訊號。

因此,遇到這類癥狀時, 最好的做法是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耳部檢查, 而不是自己在家盲目掏耳。

透過醫生的解釋,吳大媽對於耳朵的保護和清潔有了新的認識。她了解到,掏耳朵並非無害,而是一個需要謹慎對待的行為。

透過這次經歷, 她也意識到了專業醫療指導的重要性, 決定以後對於身體的任何不適,都會選擇正確的方式和途徑來解決。

(以上人名均是化名)

關於掏耳朵的危害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