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肝臟致病特點,臨證備要

2023-12-30養生

【臨證備要】

1. 肝為剛臟,性喜升發,臨床以實證、熱證較多見。至於肝的寒 證,多為寒凝厥陰之脈而致少腹冷痛及寒疝,可用暖肝煎、橘核丸加 減。它如肝氣虛、肝陽虛證,因陽氣不足,升發無力,又須用溫養法, 雖屬變治,但不可不知。其中肝陽虛常兼腎陽虛,肝氣虛則與肺脾氣虛關系密切。

2. 肝氣、肝火、肝風三者在病機變化上有密切聯系。如病初為肝氣郁結,繼則郁而化火,發展為肝火上炎,火盛又可生風,發展為肝風內動。在轉化過程中每多相互兼夾,臨床應掌握主次,隨證施治。

3. 肝陽化風和陰虛陽亢的臨床表現雖然大致相同,但前者偏於實, 治宜平肝息風為主,後者則屬本虛標實,以育陰潛陽為宜。蓋肝陰虛者,腎水亦虧,肝陽旺者,相火不潛,故常用肝腎並治之法。

4. 肝系病證,在病機發展方面有上升、下註、橫竄、侵脾、侮肺等不同。如肝陽偏亢,可上竄清空而為頭痛、眩暈,甚則卒中昏倒;肝 風、肝氣,可橫竄經絡,肢體出現麻木、震顫、抽搐;肝經濕熱下註, 可發生陰囊濕疹,奇癢難忍,或帶下淋濁;肝木克犯脾胃,而為嘔呃、腹痛、泄瀉;肝火侮肺,發為嗆咳、咯血。故診治肝系病證,應註意整體情況,隨證處理。

5. 肝體陰而用陽,氣郁每易化火傷陰,陽亢易於動風,故治肝應掌握「理氣還防傷陰」之旨,辛燥香竄之品,不宜多用久用,必要時可配合輕清疏透之品,如厚樸花、玫瑰花、月季花、佛手、香櫞皮等。

6. 膽虛註意心膽同治。膽虛每多兼有心虛,而為心膽虛怯,可見膽怯不寐、心悸不安等癥,治療宜同時補益心氣。膽實每與肝同病,而為肝膽濕熱。若蘊久不化,膽汁結成砂石,阻滯氣機,疏泄失常,往往突發脅痛、黃疸、嘔吐,或伴寒熱等癥,治療當用清熱化濕、利膽消石、理氣行瘀、通腑等法。

7. 膽實證在飲食上須禁忌動物脂肪、油煎雞蛋等,以免助濕生熱, 影響膽汁的疏泄,加重脅痛與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