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我治內傷雜病,都以這4個背俞穴為基礎方

2023-12-18養生

專業內容,僅供醫療專業人士參考,請勿自行操作!

導讀:背俞四穴重在調和氣血,透過靈活配伍,在臨床套用廣泛。

「背俞四穴」的臨床套用

田從豁

「背俞四穴」即 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四組背俞穴。筆者常以此四穴為主配合少量他穴治療內傷雜病,往往能取得理想療效,在此願與同道一起學習、研討。

一、背俞四穴重在調和氣血

背俞,即臟腑經絡之氣輸註於背部的特定穴。【類經】中記載:「五臟居於腹中,其脈氣俱出於背之足太陽經,是為五臟之俞。」五臟各有一俞,可方中僅選用肝、脾、腎三俞,外加血之會膈俞,該方的組方原則是調和氣血。

氣血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和生理功能,氣血調和,五臟六腑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氣的升降沈浮依賴於肝的正常疏泄,因此方中選 肝俞疏肝以理氣,與血之會穴膈俞共奏調和氣血之功 。氣血調和需建立在氣血充盈的基礎之上,氣血的化生又依賴於脾氣的正常運化,所以方中選用 脾俞健運脾胃以化生氣血 。脾氣的運化需元氣的推動,即腎陽的溫煦蒸散、腎陰的滋養濡潤,故另 輔以腎俞以助其力 ,從而 既調補了後天之本,又鞏固了先天之根

四穴共奏調和氣血、溫健脾腎之功能。

二、靈活配伍、一方多用

筆者在臨床上套用此方既單獨使用也配伍他穴套用。其配穴多依病癥不同靈活選用。

如治療失眠、神經官能癥、精神分裂癥等神經精神性疾病常與心俞、大椎配伍;治療咳嗽、哮喘常與肺俞、風門、大椎配伍;治療腸胃系統疾病則配與中脘、梁門、足三裏等調和脾胃諸穴;治療耳聾、耳鳴配角孫、聽宮、翳風;治療蕁麻疹配用百會、風池、期門。

套用此方之廣在此難以一一表述,僅就診治的典型病例與讀者一起推敲之:

病例一:

石XX,女性,38歲,小學教員。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手發作性疼痛,經多家醫院診為「雷諾氏症候群」,經中西醫治療數載均未見效,近3月來病情加重,雙手每因裸露於冷空氣中或著涼水而誘發,疼痛劇烈,呈針剌刀割樣,伴腫脹瘀斑。

患者就診於三伏盛夏之際,自訴仍需溫水洗漱。筆者認為此證屬寒凝血脈,氣血瘀滯,治療當溫經散寒,調和氣血。

刺之「背俞四穴」以調和氣血,灸之大椎以溫通陽氣,驅逐寒邪,十宣放血以祛瘀生新。

三診後,患者即訴疼痛減輕,六診後疼痛已少有發作。

病例二:

王XX,女性,58歲。主訴耳聾、耳鳴4月余,患者4月前因春節前操持家務,自感身心憔悴,某日晨起突感右耳堵悶,不聞聲響,並伴頭暈耳鳴,經北京人民醫院電測聽檢查,診為神經性耳聾,經大量西藥及高壓氧治療無效,經人介紹前來就診,予針刺「背俞四穴」配角孫、聽宮、翳風。

一療程後(10次為一療程),頭暈耳鳴癥狀減輕,聽力改善,可用患耳接聽電話。兩療程後,兩耳聽力基本一致,建議復查電測聽,因患者聽力已恢復正常,故不願配合。

神經性耳聾是臨床公認的難治性疾病,20余次的針剌治療基本痊愈實屬不易。

三、病癥不同,施法有別

病有寒熱虛實,法有溫涼補瀉,「背俞四穴」作為一組處方並不能完成其補虛瀉實的目的,筆者常常是在這些穴位上再施以其他的方法,如 實者、熱者、瘀者輔以點刺放血法,虛者、寒者輔以溫灸法,風者、痰者則施以拔罐法 。如筆者成功地治療一例安眠藥成癮的病例:

病例三:

張XX,男性,62歲,河北邯鄲人。患者30年前因精神剌激出現失眠,經多方治療無效,無奈開始服用安眠藥,時經30年藥量逐漸增加,就診前每日服用安定20余片,外加白酒6-7兩,方可入睡,每夜約睡2-3小時,白日需飲濃茶提神,每餐必佐大量辛辣方可下飯。患者就診時面色紅赤,語重氣粗,激動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滑。

久嗜酒藥,酒藥之毒入血,致使氣血瘀滯,郁久化熱,熱擾心神。治療當瀉其毒熱,調其氣血。

先針「背俞四穴」加大椎,起針後再行諸穴點刺放血,由於毒熱較重,每次治療均輔以放血。

按上法施治一周,酒癮即斷,兩周後開始減用安眠藥,20次後,藥減至每日4片,酒茶全部戒斷。

該病例屬典型的實證、熱證,單獨針刺「背俞四穴」已不能達到清熱瀉實的目的,所以又輔以刺血法以瀉熱祛瘀 ,從而達到調和氣血的目的。

四、強調手法,多用斜剌

在刺「背俞四穴」時,無論令患者采用坐位還是俯臥位,皆是自上而下、先左後右的針刺順序,註重尋找針感,探求氣至病所,然後按補虛瀉實的要求施以提插、撚轉等綜合手法,並強調刺激量的掌握,需補者應施以輕刺激手法,需瀉者應施以重刺激手法,若無明顯寒熱虛實之征者,則多以平補平瀉和中等度刺激。

留針時間一般30分鐘左右。一些反復發作性疾病,如癲癇、哮喘等,有時要求留針一小時。

還有一種現象值得一提,就是 針刺方向問題 ,在針刺背俞穴時(腰骶部俞穴除外),皆采用 由下向上斜刺或平刺 ,這裏的針刺方向無迎隨補瀉之意,而是遵從【針灸大成】「腹部深如井,背部薄如餅」的告誡,也是為了方便針後覆蓋衣被,避免傷及內臟的一種務實方法。

結語:

「背俞四穴」雖為一組針灸處方,實則體現了治療內傷雜病的一種方法。【內經·調經論】曰:「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因此調和氣血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

然調和氣血法,因辨證取穴和手法不同有千差萬別,作者運用「膈俞、脾俞、肝俞、腎俞」(簡稱「背俞四穴」)作為調和氣血的配穴組方,是經過近50年反復驗證的經驗積累,經我們大量的臨床觀察,確有很多常見病、疑難病以「背俞四穴」為主辨證施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臨床隨時記錄以待今後深入研究。

內容來源:【田從豁臨床經驗】

作者:田從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