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講健康問題的時候,列舉的是腎病的治療方法。然後有朋友留言說,覺得把問題講得太簡單了,其實臨床上的治療,遠比講得復雜得多。
如果說張先生離我們太遠了,他那時侯的治療方法也許已經不適應現代人的身體情況,那今天我們就講一個現代中醫的治療醫案,看看現代的真正中醫是怎麽診斷治病的。
今天要講的這個案子,是當代著名溫病學家趙紹琴先生的醫案。他是原北中醫的教授,這個案子是他治療若幹腎病中一個小小醫案,但就是這小小的醫案,就可以看出真正的中醫是怎麽辨證論治並用藥的。
那是一個和平時一樣的就診日,趙老的診室裏來了一位68歲的婦女。當時,她已經患了水腫病整整3年,時輕時重,經某醫院診斷為腎病症候群。
期間服了很多中西藥,都沒什麽確切的療效。在就診前的2個月,水腫加劇,腫到什麽程度呢?就是下肢已經無法行走了,得別人攙扶著才能挪步。用手指按下去,一按就是一個小坑。
頭面部也腫,臉色㿠白,眼瞼已經腫到難以睜開,兩眼瞇成了一條小縫。肚子和腹部也腫脹如鼓,小便不利,大便艱澀難下。全身上下所有的關節都腫痛,一動就疼。
趙老診脈,發現她的脈沈遲,舌胖,但舌質嫩顏色淡紅,舌苔白膩滑潤。
問了一下患者,發現前面診治的所有醫生,開出的藥除了補腎的腎氣丸,就是消水腫的五皮飲、五苓散之類,確實是「對癥」用藥,但是用了以後都沒什麽效果。
而趙老結合病人的舌脈診,以及整體情況辨證,認為這個病完全是因為「中陽不足,真元大傷,寒濕阻絡,失於溫化,經脈閉阻,三焦不暢導致的。」一定要用大劑量溫通的藥,才能「解其寒凝」。
簡而言之,這個所謂腎水腫的病,是個陰寒證,要用熱藥把寒邪趕出去。至於水腫,不用管它。
於是趙老給這個患者開了個小方子,總共7味藥。
淡附片,淡吳萸,淡乾薑,肉桂,炒川椒,細辛,茯苓。先3劑。
結果,4天以後,這位之前是被人攙扶進來自己不能走路的婦人,自己邁著大步就來了,啥也不扶,就服趙老。趙老一看,患者身上的腫已經消了一大半,整個人縮水了一圈。
然後這個患者說,那天藥拿回家以後就趕緊熬了一劑喝,結果喝完的當天夜裏,突然腹痛難忍,趕緊跑去廁所,「下如稀水,連續三次,其勢如註,總量約5000毫升」。
因為這肚子拉的也太猛了,家人都很擔心,都勸先別再吃藥了,等天亮了趕緊再到醫院看看。可是患者本人在嚴重腹瀉之後,卻自己覺得身體輕松了很多,精神也很好,瀉完後暢快淋漓,居然安安穩穩地去睡覺了,一覺到天亮。
於是第二天,患者堅持服用了第二劑,結果還是狂瀉。這次又瀉了3次,總量約為3500毫升。第三天,服用了第三劑,瀉了2次,總量為2000毫升。
三天之內,總共拉了8次,水腫一天比一天減輕,精神越來越好,腹脹也好了很多,居然開始有胃口了。所以3劑藥吃完,患者趕緊自己跑來復診。
這時候趙老再診脈,發現患者的脈雖沈緩,但較之前有力了許多,舌苔白膩水滑的現象也有緩解。說明這3劑溫熱的藥,已經振奮起身體的陽氣,而瀉出的稀水糞便,其實就是陰寒的水濕。所以患者瀉後,不但人沒有感到困倦乏力,反而精神倍增,這就是三焦暢通的結果。
於是趙老還是沿用之前的思路,溫陽益氣,又加了些藥培土制水。
淡附片,淡吳萸,淡乾薑,川桂枝,炒川椒,黃芪,黨參,白朮,茯苓。5劑。
這個只有些稀松平常藥物的方子,患者回去服用後,再次來診時,已經臉色紅潤有光澤,精神十足了。飲食睡眠都棒棒噠,二便正常,行動自如,甚至能幫助家人幹點兒簡單的家務活。
看到這個結果,趙老和患者本人都覺得很滿意,雖然這次病治好了,但是怕以後再有反復,所以還是開了一些溫陽補氣、健脾除濕的藥,做成了丸藥,讓患者回去繼續鞏固一段時間。
後來這個患者就此身體日漸強壯,腎水腫之證再沒有犯,也就是說,這個腎病症候群就這麽好了。
這個病,如果只是按照補腎氣,去水濕的辦法,可能永遠也治不好。因為一聽到腎病症候群這個病名,很多醫生的思維就被固定在補腎上,疑難雜癥上。是不是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把問題想復雜了?拋開西醫的診斷,我們單從中醫的陰陽、寒熱虛實入手,反而有可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所以這個案子,雖然講起來是腎水腫,但是趙老從頭到尾用的8劑藥方中,沒有補腎和瀉水濕的思路,只是簡單地從振奮陽氣,驅寒逐邪,同時兼補脾胃入手。
至於水腫是透過瀉還是汗的辦法排出體外,完全看各人——再次說明,中藥治的不是病,而是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的機能,至於其他,都交給身體自己去處理就好了。
很多朋友在用了中藥後出現泄瀉、嘔吐或者頭暈的現象都很害怕,趕緊停藥。但那其實很多都是身體自然排邪的反應,停藥真的很可惜。那如何判斷什麽是好的現象,什麽是病情加重了呢?就是看這些反應後,身體的狀況。
比如說出現泄瀉,如果越瀉人越舒服,這就是好事兒。比如說頭暈目眩,如果能沈沈地入睡,睡醒後精神很好,這個就是好事兒。如果不停地嘔吐,結果吐出汙穢之物後,人感覺說不出的清爽,這個就是好事兒。
不管是古代名醫也好,還是現代名老中醫也好,真正的中醫,治病用藥都及其簡單,思路也非常清晰。所謂「大道至簡」,絕不是指書上寫的簡單,臨床上根本沒用。
我們學習中醫,都應該好好反思,為何經方在我們手中,就常常變成了有時神效有時沒用的東西,為什麽臨床那麽多疑難雜癥都讓我們束手無措?真的是疾病升級了嗎?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中醫版本太低?
中藥不治病,不用瀉藥也可以讓你拉稀,水腫的問題可能不在腎虛而在陰寒。。。。。相信你一定可以從這個案子中讀出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