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川大教授蔡尚偉:李時珍長子任蓬溪知縣,對編撰【本草綱目】起到重要作用|尋路本草

2024-01-05養生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劉彥君 受訪者供圖

在四川蓬溪,有著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這裏成書的傳言。走進這片土地,可以看到「本草文化 」紮根這方水土,已經生長、蓬勃並激蕩出跨越時空的生命力,潤澤蓬溪文旅新色。

1月4日,「尋時珍足跡 講蓬溪故事」封面新聞「尋路本草」大型人文采訪活動在四川蓬溪啟動。記者將從此地出發,前往全國多地追尋李時珍足跡,弘揚中醫藥文化。

「李時珍與四川的關系,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李時珍的長子李建中曾任10年‘四川蓬溪知縣’。」

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蔡尚偉教授

曾以「李時珍」的形象出現在「小小郎中說」中醫藥故事公益演講大賽總決賽上的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蔡尚偉教授接受專訪,向記者講述他眼中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與四川。

李時珍兒子曾任10年「蓬溪知縣」

敕封文林郎 四川蓬溪縣知縣 蘄州 李時珍 編輯

「提起李時珍與四川的關系,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李時珍的長子李建中曾任10年‘四川蓬溪知縣’,因此李時珍也沾光被敕封為‘蓬溪知縣’。」蔡尚偉介紹,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就明確署名過「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

關於李建中任蓬溪知縣的證據,已有史料可考。據「民國」、康熙、鹹豐、光緒【蘄州誌】、「民國」【蓬溪近誌】、張慧劍【李時珍】等史誌著述記載,李建中,字龍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科舉人,隆慶五年(1571)任河南光山縣教諭,萬歷三年(1575)擢四川蓬溪知縣,萬歷十三年(1585)升調雲南永昌府通判,萬歷十五年(1587)告官回鄉。

而關於李時珍曾被「敕封蓬溪知縣」,在【本草綱目】第一卷【序列·歷代諸家本草】中這樣寫道:「明楚府奉祠、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蘄州李時珍東壁撰」。

無獨有偶,在卷首載湖廣黃州府儒學增廣生員李時珍次子李建元【進疏】中,也曾提到:「醫故父李時珍,原任楚府奉祠,奉敕進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知縣」,以及「敕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縣知縣蘄州李時珍編輯」。「白紙黑字,足以讓人重視。」蔡尚偉說。

翻開歷史典籍,記者發現在王重民的【善本醫籍經眼錄】也有所考證:「又考【蓬溪縣誌】李建中萬歷三年知縣事,觀時珍題銜,已得敕封蓬溪知縣,建中又已遷升,則萬歷六年(1578)至十年(1582)之間,方可得有如此銜名。」

另據光緒【蘄州誌】記載:「六朝文獻,兩鎮幹城,在東門外,為知縣李時珍、同知李建中、副使李建木、兵備李樹初建。」記錄在明天啟甲子年(1624),蘄州官府為李時珍及其子孫建立了四賢坊,也提到李時珍任「知縣」一事。此「知縣」,應為沿用【本草綱目】中「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的說法。

如今,走進四川蓬溪縣,提起關於李時珍與蓬溪的故事,當地文史館老師信手拈來,如【藥物與人】1995年第2期【李時珍開方戲官】載:明代醫藥家李時珍,曾任四川蓬溪知縣。蓬溪及蓬溪分拆成立的大英縣境內,至今流傳著一些關於李時珍以及他的後代在當地的傳說故事。

據傳,李建中在蓬溪擔任十年知縣之間,曾在蓬溪和四川其他地方遍訪名醫,遍采百草,尋訪四川中醫藥文化,而這些知識直接呈現在【本草綱目】內容之中。蔡尚偉提到,在【本草綱目】中便記錄了380種蓬溪道地中藥材,能夠予以佐證。

「因為家學淵源,作為李時珍的兒子,李建中有著非常豐富的醫藥知識。」蔡尚偉說,十年任期間,李建中在四川蓬溪不僅僅是做地方長官,對當地全域進行領導,也會有他作為醫藥世家的專業優勢,和獨特的眼光。這應該也是向四川中醫藥文化吸取營養,獲取知識,增長技能的十年。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李建中擔任十年蓬溪知縣,對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蔡尚偉認為。

蓬溪與【本草綱目】的成書有著密切關系

蓬溪高峰山

「有人稱,【本草綱目】的初稿誕生地是在四川蓬溪縣,該說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蔡尚偉解釋,【本草綱目】一書是李時珍祖孫三代共同著述的成果。初本由李時珍主筆撰寫、輯註,長子李建中附圖編輯,次子李建元、李建木繪圖,孫子李樹宗、李樹聲校對,上表成書時間為明萬歷六年(1578)。

【本草綱目附圖】卷之上曾寫道:階文林郎蓬溪縣知縣男李建中輯、府學生男李建元圖、州學生孫李樹宗校。

蔡尚偉推斷,根據各種誌史書籍對李建中的記載,李建中為官清廉,人品端正,大概率不會因【本草綱目】一書故意為自己添名增利,而是實實在在做了該書附圖、編輯工作。

「而李建中參加編輯【本草綱目】,只能在蓬溪縣進行。」蔡尚偉說,【本草綱目】編輯成書後,李時珍被朝廷以長子李建中任蓬溪知縣之名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名銜。另有專家考證,此名銜應在1578年-1582年之間。

而1575年-1585年這十年間李建中在蓬溪知縣任職,蔡尚偉認為其不可能經常請長假回到湖北蘄春老家做【本草綱目】的事情,也不可能讓李建元把整套書稿拿到蓬溪來讓他對照編輯。

很有可能是,李時珍和李建元等李建中到四川蓬溪任官職後,父子徒弟幾人一直待在一起,潛心整理書稿。而李建中、李建元等便在李時珍的指導下,將【本草綱目】編輯成冊。

「從這些角度來看,四川蓬溪可以說是【本草綱目】的孕育地。」蔡尚偉補充,但無論叫什麽地,蓬溪與【本草綱目】的成書,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本草綱目】與四川歷史淵源深厚

蓬溪產金絲皇菊

作為中醫藥文化的巨大寶庫,【本草綱目】其中記載的資訊對後世的醫藥學、地理學、農學、氣象學、博物學等都有著積極影響。達爾文曾多次參照過【本草綱目】,並將之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公布的【世界記憶名錄】中,【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一並被收錄,也是僅收錄的兩部中國醫學典籍。

「【本草綱目】是以宋代四川成都名醫、藥學家唐慎微所著【證類本草】為藍本的。」蔡尚偉說,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引據了眾多古今醫家書目。

其中提到:自陶弘景以下,唐、宋諸本草參照醫書,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多。而曾在央視播出,備受關註的【典籍裏的中國 本草綱目】節目中也提到:【本草綱目】以宋代唐慎微【證類本草】為藍本,集唐、宋諸家本草之精粹,廣征博采、獨辟蹊徑,闡發藥物的性味、形態、產地、采集、主治、炮製、方劑配伍、用藥法則等,形成了醫藥並重、特色鮮明的理論體系。

「唐慎微的著作【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受到歷代醫藥學家的重視。」蔡尚偉說,李時珍對唐慎微有很高的評價,「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沒者,皆其功也。」藥物學著作而附有方劑的,實際是從此書開始的。

如今,在四川大學圖書館和四川省圖書館都收藏著明時期不同刻本的、後人在唐慎微原作基礎上增訂重修而成的【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三十卷】,並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子部古籍。

另外,【蜀本草】也是【本草綱目】參照最多的醫書之一。李時珍說到【蜀本草】,蜀主孟昶命翰林學士韓保升等與諸醫士,取【唐本草】參校增補註釋,別為【圖經】凡二十卷,昶自為序,世謂之【蜀本草】。其圖說藥物形狀,頗詳於陶、蘇也。

翻開【本草綱目】,也可以看到其中記載了不少的川藥資訊。比如川芎條目下寫道:「蜀地少寒,人多栽蒔;深秋、莖葉亦不萎也。清明以後、宿根生苗,分其枝、橫埋之,則節節生根。」

「這些事實都充分說明了四川中醫藥文化的發達和影響深遠,也表明了【本草綱目】和四川醫藥典籍之間顯著而重要的繼承關系、親緣關系。」蔡尚偉總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