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病有經絡,藥亦有經絡,不可不知!

2024-01-26養生

中藥講究性味、歸經,歸經即靶向也,【醫論三十篇】雲:「 病有經絡,藥亦有經絡 ,某藥專入某經,或兼入某經,果識之真而用之當,自爾百發百中;倘辨之不明,焉能鑿柄相投?」

了解和歸類藥物所屬的臟腑之經以及升降浮沈之性,便於選擇適宜的藥物進行組方治療,直搗病所。

李時珍曾言:「 天地賦形,不離陰陽,形色自然,皆有法象 」, 中藥同樣也具有望、聞、問、切四法,透過望其形色、聞其氣味、嘗其味道和切其質感,可推測出中藥的藥性歸經。此法罕有人知!

望其形色,推其歸經

中醫學認為「 形同而性近 」,即中藥的外在性狀特征相似,其藥性相似,因此透過歸納總結藥物的外形與人體臟腑的關系,可進一步推測藥物歸經。

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曰:「凡藥各有形、性、味、質,其入諸經,有因形相類者,如連翹似心而入心。」中醫學認為,動物藥可以「以臟補臟」「以骨補骨」,植物藥可以「以皮治皮」「核以治丸」「心以治心」「枝達四肢」「蔓藤舒筋」。

合歡皮 ,取自於合歡幹燥的樹皮,常於夏秋采,曬幹後得用。一觀其形,合歡枝幹高達 10 米以上,筆直而立,枝繁葉茂,正如人中正直一派,開郁暢通,低調沈靜。用以取象類比之法,合歡入藥,益於寧心安神,解郁除煩;合歡皮之於合歡如同皮膚組織和血液組織之於人體,可疏通血道,以促進肌表水液流動,因此有活血消腫的治療效用。

二觀其色,合歡皮的黑色體現了其具有寧心安神、解郁除煩的功效。棕黑色深可以鎮靜安神,筆直中正可開郁除煩,合歡皮的物理表象符合心經特征,因此可以類推得知 其入心經

作為血肉有情之品中典型藥物的 烏梢蛇 ,我們入藥的是剝離內臟、去皮留頭尾的全體。蛇類屬於脊椎動物,身體由骨骼連線。這類藥材因本身結構的節段性,可類比至人體之中具有透關節、通經絡的作用,從古至今的臨床套用也驗證了烏梢蛇的療效。

肝臟易受風邪影響而引起筋經阻滯,因此節段清晰、可疏經通絡和祛風邪的烏梢蛇與肝聯系密切, 推測烏梢蛇入肝經

聞其氣味,知其歸經

芳香燥烈之藥多可化濕溫裏,而脾和腎多生濕寒,因此,大多芳香燥烈中藥常入脾、腎二經;清涼之藥具有發散清熱而潤燥之功效,而心、肝、肺三臟常生火熱風燥,故大多清涼之藥可入心、肺和肝三經

全草入藥的 藿香 ,香氣馥郁,混合著樹脂和草本的清香,其中藥特殊的苦澀和清涼的木制薄荷香氣,雖芳香但卻不燥烈。首先,芳香之性托燥化蒸散的濕氣上行,最終將邪發於體表,達到燥化水濕、和解中焦翻湧之氣的效果,起到和中止嘔、宣化濕濁的功效;其次,芳香之氣易趨於外向,托濕氣升浮於外,達到燥化蒸散其於體表之功效。因此,可推測芳香外溢、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的藿香 入脾經、胃經和肺經

麝香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入鼻可知其辛溫之氣,其香濃烈。【本草經疏】言:「麝香,其香芳烈,為通關利竅之上藥,凡邪氣著人,淹伏不起,則關竅閉塞,辛香走竄,自內達外,則毫毛骨節俱開,邪從此而出。」而【素問·靈蘭秘典論】認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因此,推測具有辛溫之氣、開竅醒神的麝香 歸屬於心經 ,且麝香走竄的辛香又可治脾之脹急痞滿,所以可知其 入脾經

問其味道,辨其歸經

問,辨其字義為入門乃須口嘗,中藥之五味起始於神農嘗百草,依據其性味辨其經絡的歸屬。

【素問·宣明五氣】認為「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 」,奠定了中藥五味歸經的基石,後世深入解析後總結出如下述: 辛,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止血之功,歸肺經;甘,能補、能和、能緩,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之功,歸脾經;酸,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之功,歸肝經;苦,能泄、能燥,有通便、降泄之功,歸心經;鹹,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之功,歸腎經。

因此,可以透過感受中草藥的味道從而合理推測藥物的歸屬經絡。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幹燥近成熟果實,入口酸味十足,略有澀味,酸澀之味多具有收斂、固澀之功,【黃帝內經】中有記載:食物的酸味與肝相應,有增強肝臟的功能,因此可推測出酸之烏梅入肝經。

肉桂 為樟科植物肉桂的樹皮,口嘗可知其性味為辛、甘。

  • 其一,【黃帝內經】有「辛甘發散為陽」的記載,辛熱之性可助腎陽蒸散氣化津液,行補火助陽、引火歸元之功,歸屬腎經;
  • 其二,辛能活血,甘可入血,而心主血脈,且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道中正常執行,脾可主氣血生化,所以肉桂歸心、脾經以溫通經脈;
  • 其三,辛味藥能行、主動、主升,於五臟來言,辛味藥的作用與肝的生理功能和特性最為吻合,此為辛味藥與肝同氣相求,所以肉桂可入肝經;
  • 其四,辛能散寒,治療亡陽虛脫、肢冷脈微、腰膝冷痛等癥,所以歸心、腎經。
  • 綜上所述,可以推測肉桂 入腎、心、脾和肝經

    切其質感,分其歸經

    升降浮沈是中藥的基本效能,是指藥物作用於人體向上、下、外、內不同方向的作用趨勢。透過象思維的構象、比象、抽象,透過中藥的內在物理特征類象至中藥作用於機體的藥性趨向,即從物態之象出發,套用陰陽模型,再推衍出藥物升降浮沈規律之象。

    依托手的傳感,采用掂量、捏彈、按壓和撫摸等方式,感受中藥本身輕重寒熱的物理性質,再透過象思維的取象比類,類推至其藥物性質的升降浮沈和寒熱溫涼。如寒涼的藥,石膏色白、入口如雪屬大寒,所以石膏屬於寒性。

    用手掂之,「輕清升浮為陽,重濁沈降為陰」;凡用手撫之,「溫熱者升而浮,寒涼者沈而降」;凡用手捏之,具黏性之中藥,多有滋補厚膩之性;凡用手撚之,具粉性之中藥,多有收斂之性。其次,溫熱藥大多具有辛、甘味及升浮之性,寒涼藥大多具有酸、苦、鹹味及沈降之性。

    因此,可以大膽推測 多數溫熱藥歸肺、脾經,大多數寒涼藥歸肝、心、腎經;透過掂量可以感受草、葉、枝類的輕浮之性,一般大多歸屬於肺、脾經;透過觸碰可以感受礦物、貝殼類的寒涼沈降之性,一般大多歸屬於肝、心、腎經

    朱砂 為硫化物類辰砂,主要含有硫化汞,用手觸摸可感知其寒涼之氣,質地厚重且趨於沈降。「重濁沈降為陰,寒涼者沈而降」,因此朱砂質重沈降之性,可以重鎮降逆以安神,其次,寒涼之氣可以清熱解毒除煩。而又因心主神明,神誌病均與心經相關,所以可由朱砂的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推測其 歸為心經

    熟地黃 為生地黃的炮製加工品,捏彈和按壓可知其質軟,斷面油潤,中心部往往黏性較大,有黏膩之感。「凡用手捏之,具黏性之中藥,多有滋補厚膩之性。」滋補厚膩的熟地黃可以補血滋陰,又可補精益髓,而十二正經之中又以肝經與腎經精血虧虛居多,因此合理推測,質軟潤黏的熟地黃 入肝、腎二經 而滋陰補精。

    結語

    「四診合參法」推測其藥性歸經,不僅全方面、能動地反映了中醫藥的整體觀和辨證觀,完善和發展了中醫藥文化理論體系,而且對於中醫藥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增加了全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