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國中醫藥大會】裏的山東人這樣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

2023-12-28養生

12月23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扁鵲脈學診法」代表性傳承人齊向華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校友、岐黃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史大卓教授受邀出席節目,節目中亮相的【天回醫簡】是2012年從成都市地鐵建設中發現的漢墓中出土的。經研究發現,這批醫學竹簡屬於中國古代名醫扁鵲一派的醫學,是迄今中國考古發現的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古代醫學文獻。而成都天回鎮漢墓出土醫簡及醫藥文物整理研究課題負責人柳長華也是山東人,也是山東中醫藥大學校友。節目中,這些山東人、山東元素共同展現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齊向華:重現「懸絲診脈」

影片載入中...

節目現場,齊向華教授在隔音狀態下,用手指透過連線到鋼琴的鋼絲,感受機械臂傳達的5個不同標準力敲擊琴鍵細微差異,判斷出力度大小並進行排序,重現「懸絲診脈」,折服所有人。他用音叉感受振動頻率,喚醒手指的振動覺,體會脈中的諧振波,真正展現「致廣大而盡精微」,於細微處見精妙。現場展示臨床中獨特實用的脈診快速學習法,效果立竿見影!

齊向華,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博士就讀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系統辯證脈學創始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 重點專項「基於系統辨證脈學的系列新型智能化脈診儀研發」負責人(課題總經費586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660萬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腦病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專家委員會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扁鵲脈學診法」傳承人,山東省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齊向華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專家,世中聯脈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深耕臨床四十余年,研究實踐脈學三十余年,在繼承扁鵲脈學診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傳統脈法與現代科技結合,構建了「系統辨證脈學」體系。系統辨證脈學將傳統脈象從空間、壓力、速度、溫度等角度分解,重新整合為25對脈象要素,與傳統脈診對脈象資訊的描述以文學語言、比喻式描述為主不同,其更註重手指感覺功能的開發和分化、各種脈象要素感覺「情景記憶系統」的建立以及疾病過程中客觀「證據鏈」的診查。真正做到「凡診者,必知終始」。

史大卓:分享「望聞問切 四診合參」的智慧

史大卓教授向大家現場講解如何透過觀察手掌根部顏色、光澤等手部情況來了解自身健康狀況,「顏色若是白裏透紅、有光澤、飽滿充盈,一般代表身體氣血沖和」。他闡釋了「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哲學智慧,以及如何從整體觀、動態變化觀、相互聯系觀以及動態平衡觀四個不同的維度,全面了解人體不同健康狀態和疾病資訊等方法。

史大卓,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本科1979級、中醫內科學碩士1987級校友,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國家中醫心血管病重點專科主任,衛生部突貢專家,全國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政府津貼專家,全國第六屆中醫師承老師。兼任世界中醫聯合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同時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副總編,環球中醫雜誌副主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委等。從事中西醫結合內科臨床近40年,擅長治療介入後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心衰、高血壓病、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如采用益氣活血生肌治療心肌梗死;活血祛瘀散結治療介入後冠心病;補腎平肝安神治療心律不整;益氣活血利水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補腎活血解毒治療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活血化瘀平肝治療高血壓病等,皆獲顯著療效,受到廣泛贊譽。國內外發表論文500余篇,主編【中醫內科辨病治療學】【心血管內科手冊】等18本臨床專著,在國內外產生顯著學術影響。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5項。主持研發國家5類新藥2項,國家6類新藥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

柳長華: 建成國內首個出土醫學文獻影像數據庫

2012年,歷史名醫扁鵲、倉公傳書,漢代醫學簡書——天回醫簡在成都出土,引起社會轟動的同時,也帶動了出土醫學簡帛文獻的整理研究熱潮。

2019年1月,在四川省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推動下,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正式成立,柳長華應邀出任院長,開展對天回醫簡的系統性研究。

經過三年建設,冷門絕學碩果累累。在柳長華團隊手下,天回醫簡不僅得到了詳盡解註,還將透過數碼化手段,建成國內首個出土醫學文獻影像數據庫——成都天回漢墓醫簡影像數據庫。

這也意味著,沈睡於地下兩千余年的天回醫簡,將在現代社會重煥生機。而看似修復殘斷缺損、文字漫漶的醫學簡書,則是補全浩瀚中國文化重要的載體,在吉光片羽間予歷史以文明。

柳長華教授,山東淄博人,1983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成都天回鎮漢墓出土醫簡及醫藥文物整理研究課題負責人,【天回醫簡】主編(文物出版社,預計2022年底出版)。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古籍數碼化研究重點專案,獲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先後立項,提出的「基於知識元的古籍電腦知識表示方法」為建立中醫古籍知識庫解決了關鍵技術,發展成為引領全國的研究工作,2014年科技部驗收評為優秀成果。

(大眾新聞客戶端 李麗 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