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賽力斯吃起華為第二波紅利

2024-08-01推薦

文 | 賽博汽車

華為紅利,又被賽力斯吃上了。

7月29日, 賽力斯股價開盤後一路上漲,最高達到78.89元/股,漲幅超過6%,截止當天下午15點收盤,最終落在77.96元/股,增長5.32%

原因當然還是與華為有關。

就在前一天,賽力斯釋出公告稱, 擬投資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引望」) ,「啟動與引望及其股東協商加入對引望的投資,共同支持引望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部件產業領導者,並成為服務汽車產業的開放平台」。

公告還指出,若本次交易完成,引望將成為公司參股子公司,公司合並報表範圍不會發生變化。

深圳引望公司成立於今年1月16日,註冊資本10億元,為華為車BU成立的新公司,將裝載車BU的技術和資源,後續將引入更多企業成為一個股權多元的技術開放平台。 目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持有引望100%的股份

早在去年,華為就對智選車合作夥伴開放車BU股權邀請,如今賽力斯率先官宣入股,再次加深與華為關系。

賽力斯近五個交易日股價

對此,資本市場顯然看好,股價應聲而上。

7月26日收盤之時,賽力斯股價為74.02元/股,總市值1118億元;7月29日收盤則漲到77.96元/股,總市值1177億,躍升近60億元

華為第一波紅利,賽力斯吃盡

賽力斯是華為「造車」後的首個合作車企,也是受益最大的一個

華為剛宣布要和賽力斯合作「造車」時,外界是存疑的。

一位新人拖著一款舊車,怎麽看都不是一張好牌。

在華為進入之前,賽力斯SF5已經被認為一款失敗的產品,至少從市場層面看是如此

2021年賽力斯品牌月銷量(輛)

但,華為硬是一步步把賽力斯SF5從「深淵」裏給拽了出來。

2021年底,華為冬季旗艦新品釋出會上,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隆重介紹了AITO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問界M5。

盡管他反復強調,這款車型除了生產端在賽力斯,其他方面華為全面介入,但大家都知道,這還是那款基於賽力斯SF5改款而來的車型

起初外界對其並不抱有很大的期待,但現實很快給不懂「互聯網」的傳統造車人狠狠一巴掌。

從2022年3月5日交付開始,問界M5在華為品牌、流量和渠道加持下,很快從當年2月的870輛,一路上漲至2022年12月的6400輛,被認為是20萬以上新能源SUV的新選擇。

看到了華為「甜頭」,江淮、奇瑞、北汽等車企也陸續宣布要和華為合作,造「智選車」。

時至2023年,雖然上半年,或者說大半年時間,華為智能汽車業務過得並不好, 但同年9月,憑借著M7上市,華為再次「改命」,月銷量快速回歸五位數

隨後,在M7和M9兩款主力車型下,問界品牌銷量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多次登上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寶座。

今年7月29日, 問界方面釋出訊息稱,歷時28個月,問界已經下線40萬輛車,「成為最快下線40萬新能源品牌」

得益於問界的成功,賽力斯業績扭虧為盈。

業績預告顯示,賽力斯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作營業收入639億元到660億元,同比上升479%到498%;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作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9億元到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作扭虧為盈。

銷量、資金豐收的同時, 賽力斯還實作「低價收購華為資產」

今年7月2日,賽力斯釋出公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擬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持有的已註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價款合計25億元。

隨後,余承東在一次直播中,回應「問界」等商標轉讓的原因。「因為國家法規要求品牌商和生產商必須合一,品牌必須生產廠商擁有。所以我們現在按照國家的法規要求,把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個品牌轉讓給車廠。」

「問界這個品牌現在以很低的價格就給了賽力斯。」盡管他表示,這件事賽力斯賺了。「華為對問界投入很大,這一品牌至少值上百億元以上。而且連AITO這個名字已經都轉過去了,以AI開頭的4個字母品牌在全球註冊是很難的,是個非常好的名字。」

但資本市場並沒有認這筆賬,自7月2日以來,賽力斯股價不斷下跌,最大跌幅近20%,市值蒸發超240億元

華為車BU獨立,第二波紅利賽力斯也要吃上

此時, 無論是出於資本需求,還是企業需求,賽力斯入股引望,並不意外

去年11月,長安汽車釋出公告表示,與華為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經協商,華為擬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而長安汽車擬投資目標公司並開展戰略合作。

公告釋出次日,賽力斯即對外宣布,已收到投資合作的邀請,公司已就此展開討論。

隨後,余承東在智界S7釋出會上也透露,已向「四界」合作夥伴,即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

截至目前,「四界」只有賽力斯釋出公告,確認入股獨立後的車BU

賽力斯官宣投資引望

賽力斯也是除長安外,第一個以檔形式確認投資合作的車企。但相關合作具體事項還未明確,需要進一步洽談。

賽力斯公告也指出, 關於入股引望的投資額、交易方式、交易價格需以雙方簽訂的最終交易檔為準

目前,華為車BU獨立,已經成立了新公司。

據企查查顯示,今年1月16日, 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 。經營範圍包括智能車載器材制造、智能車載器材銷售、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顯然,引望即是華為車BU成立的新公司,其將裝載華為車BU目前的技術和資源。

華為車BU獨立新公司已成立

深圳引望成立兩個月後, 華為又先後在東莞、南京、蘇州、上海和杭州成立了分公司,註冊資本4000萬到1億元不等

法人都是鄭麗英,現任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同時, 華為也申請註冊了多枚「引望」「引看」「引眾」「INVISOL」「INNOWARD」等商標,國際分類包括科學儀器、運輸工具等

不過, 關於車BU到底如何運作,還沒有確切的訊息

盡管長安與華為早在去年11月就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且根據當時的說法,雙方將會在6個月內,也就是今年5月底,敲定最終的交易方案。

但目前來看,雙方合作時間是有所延期的

今年5月6日,長安汽車披露投資進展公告稱,專案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公司已基本完成相關盡職調查。當前,雙方正在就交易關鍵條款進行進一步協商。公司預計不晚於2024年8月31日簽訂最終交易檔。

長安今年5月釋出公告宣布專案延期

可以理解為, 專案後延了三個月左右時間

7月2日,長安又釋出公告,再度提及與華為合作的新進展。

在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長安表示,正在與華為就交易關鍵條款進行進一步協商。鑒於專案重大性、復雜性及交易各方推進內部程式的需要,專案進度較備忘錄中預估有一定延遲。

「由於工作量大、長安汽車屬於上市公司,且與華為雙方有約定,沒有落到簽字那天還不能說最終確定。」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透露, 如果審批可以透過,阿維塔也會參與到新合資公司專案中。

合作,似乎還存有變數的可能。

如今, 伴隨著賽力斯發聲入局,不知道是否會給長安以危機感,加速推進與華為合作落地

車BU開始盈利,引望具有更多話語權

從長安的角度來看,它是不希望車BU新公司過快有更多參與者的。

今年1月,在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上, 朱華榮參照「兩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明確了不歡迎其他廠商加入新公司的態度

他表示,「長安和華為先把這個‘車’拉起來,高速的開起來,讓它真正成為一個公用的平台,然後再向社會其它的整車企業和社會各界來開放。」

顯然,作為首家宣布將入股華為新公司的整車企業,長安汽車並不希望與其它整車企業同時加入華為新公司業務,而是與華為合作將平台執行起來後,再招納其它合作夥伴。

這與余承東,「希望中國更有實力的車廠來共建」的規劃有出入

朱華榮還透露了雙方合作的更多細節。

「(2023年)8月雙方成立了一個工作團隊,進行交流,徐直軍總當時說,華為和長安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車BU未來發展的新方向。長安有沒有興趣?來共同打造一個立足整個行業,貢獻全球的一個平台?」對此,朱華榮回應到:「這是好事情,你這個想法從價值觀,對於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都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隨即,長安汽車與華為的合資合作開始一步步推進。

但,今時不同往日。

此前,華為拆分車BU,一度被被解讀為「止血」、甩掉虧損包袱

畢竟,去年8月,華為車BU正深陷困境。

一方面,問界銷量下滑嚴重

終端銷量數據顯示,2023年1-8月,問界月銷量分別是3261輛、3166輛、3561輛、4416輛、5471輛、4492輛、4501輛和3623輛。最好的月份銷量也僅為5000多輛,與2022年月銷過萬降幅明顯。

一方面,整體業務遲遲無法盈利

2022年7月7日,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余承東曾表示,汽車業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時至2023年,這一狀況也並沒有好轉。

根據今年3月,余承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透露,華為車BU最早一年虧100億元,後來虧80億元,去年依然虧了60億元,這還是在問界銷量後半年發力的情況下, 可見去年8月前,車BU面臨的虧損壓力巨大

而如今,伴隨著問界M7和問界M9兩款爆款車型的相繼釋出,上述兩大問題都迎刃而解。

銷量上,根據問界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品牌共累計銷量為181197輛,僅次於理想汽車,位居新勢力品牌第二,且兩者差距不到8000輛。 如果加上智界,鴻蒙智行整體銷量為194207,則超過理想,拿下新勢力品牌第一位置

營收上,根據36氪汽車訊息, 截止今年7月初,2024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收入達到100億元,已實作盈利

這一訊息盡管沒有得到華為證實,但余承東此前也表示,今年前3個月智選車業務實作扭虧為盈;華為車BU業務接近盈虧平衡邊緣。「我預計從4月份開始,往後應該能實作扭虧為盈,以及良性的正向發展。」

從目前進展來看, 華為的第二波紅利,賽力斯依然有機會吃到最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