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中小學課間延長到15分鐘,有用嗎?

2024-09-04推薦

「除了打水、上廁所,不允許孩子們出教室、去操場,甚至不允許孩子們離開座位、說話。」一位家長在某社交平台上吐槽。

近年來,中小學生「安靜的小課間」現象受到社會廣泛關註,一項針對1900余名家長的調查中顯示:75.2%的家長認為身邊中小學「安靜的小課間」現象普遍,且在小學最為突出。

據報道,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課間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引導師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走進陽光。

對此,不少家長「建議全國推廣」的同時,也在擔心「會不會孩子們只是在教室多坐5分鐘」。確實,在有些學校課間十分鐘都無法「還給孩子」的情況下,將課間延長至十五分鐘,就能讓孩子走出教室了嗎?

8月30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最佳化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在校課間時間指導意見】。指出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將對課間安排做出整體統籌最佳化,原則上落實15分鐘課間時長,提供更加從容的課間時間,引導師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走進陽光。

訊息一出,很多網友表達了支持,並希望「全國推廣」。

@央視新聞 新浪微博的評論區,部份網友評論截圖

但也有一些網友對於後續學校能否將十五分鐘課間落實到位表示擔憂。甚至不少網友質疑這一政策的推出是「表面功夫」:「光延長有什麽用,老師都不讓出教室」"最重要的是走出教室,不然時間再長也沒用……」「延再長還是不讓活動的話,那只不過是更多的煎熬……」

@央視新聞 新浪微博的評論區,部份網友評論截圖

家長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早在2019年,天津就將小學課間時間從之前的十分鐘調整為十五分鐘。

2021年4月,針對「不少學校課間鴉雀無聲,除了喝水上廁所,不允許孩子們下樓」的現象,市教委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各區教育局、各學校要讓全體學生課間「站起來,走出來,動起來」。

今年4月份,市教委印發新修訂的【提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十條措施】,提出除大課間外,確保小學生15分鐘課間活動時間、中學生10分鐘課間活動時間,任課教師要按時下課、不得拖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督促學生課間走出教室、適當活動。學校不得設定限制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定不必要的約束。

相關規定的出台可以說是接二連三。然而,時至今日,在天津中小學生當中,尤其小學生中,「課間靜悄悄」、「課間圈養」、「廁所社交」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在某社交平台上,許多家長吐槽小學課間,除了打水、上廁所,不允許孩子們出教室,甚至不允許孩子們離開座位、說話。

記者采訪發現,學生課間動不起來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學校活動場地小,學生到室外活動不開;二是如今的教學場所都是樓房,即使課間休息延長為15分鐘,除去排隊上廁所和上下樓,小課間也沒有太多活動時間;三是學校擔心學生在課間活動發生磕碰。

資料圖

事實上,一些學校禁止學生出教室,最大的考慮還是在於,學校和教師擔心學生出現安全問題。為了管理方便,幹脆一刀切地把學生「圈」在教室裏、「箍」在座位上。

「但凡學生受點傷,家長一準會找學校或者老師的麻煩——之前就聽說有學生磕掉牙,家長跟學校打官司的。」有老師坦言。

如何破解

學生小課間不能自由活動的困局?

打破「課間圈養」困局

需要從哪些方面著力?

觀點一

轉變觀念,像重視課堂一樣重視課間

「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多,近視呈高發、低齡化趨勢……當前,中國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短板,幫助他們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本就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要保證中小學生在這15分鐘裏走出教室,首先學校和家長層面要達成共識,雙方都要克服唯分數、唯升學評價,學校要重視對辦學、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像重視課堂一樣重視課間,教師要杜絕拖堂和提前上課,尊重中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

明確責權邊界,讓學校敢於「放養」

擔心學生室外活動產生意外傷害、怕家長追責、怕網上輿情發酵……學校的重重顧慮,導致了「一刀切」的處理方式,如何依法認定學生在校園發生意外時學校、老師的安全責任,亟需解決。

目前中國亟需制定一部綜合性、針對性的學校安全法,為安全事故的權責劃分提供法律依據。法律條文應盡可能考慮到課間活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對學校安全所涉及的實際問題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由於學校安全事故的特殊性,需要合理區分學校、家長、教師以及學生應承擔的責任,包括對教師的免責情況加以明確細化。

豐富課間安排,完善場地設施,讓學生們有事可做

課間多了5分鐘,意味著活動可以更豐富。圍繞「課間十五分鐘」展開科學規劃,一些學校在此前已經有了嘗試:有的精心設計長廊、種植園、美術作品展覽區等,讓校園隨處可駐足;有的在走廊設定益智遊戲,在操場劃定不同活動區域;有的透過錯峰或劃分活動區域,讓學生們分批走出教室活動……這麽多值得借鑒的好點子,豐富著學生們的課間生活,也體現著教育教學工作由「管理導向」向「育人導向」的轉變。

資料圖

綜合 | 央廣網 央視新聞 澎湃新聞 中國青年報 黑板洞察 人民教育 天津教育報 天津政務資訊釋出 法治日報 天津日報 瞭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