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00後」決定住進養老院

2024-06-05推薦

暮氣沈沈的養老院缺的從來不是房間

而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最遠的電話從黑龍江打來。

年輕人情緒低落,他失業了,但不想立刻回家,看到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養老院的「跨代共居」專案,可用誌願服務時長抵扣房租,他想來試試,「我多做一些誌願服務都沒問題」。

作為縉雲縣民政局養老科科長,吳佩珍在電話裏開心地回復,「完全歡迎你」。

「對於在縉雲租房上班的年輕人來說,住房可能會成為生活開支的重頭。」2024年2月,縉雲本地自媒體「縉雲微聞」釋出了縉雲縣養老院的義工招募廣告,養老院決定對18歲到45歲的中青年人開放出租員工宿舍。

起始房租費用為每月1000元,住客提供10小時誌願服務,可減免200元房租,服務20小時,減免500元,服務30小時,則可免去房租。

「跨代共居」起源於歐美國家,在2021年,廣東佛山就有養老機構嘗試用兩折租金吸引年輕人入住提供誌願服務,此後,上海、南京等地亦有嘗試。

之所以能在縣城縉雲落地,起因是今年1月,縉雲縣委書記發給民政局幹部的一條影片:在杭州市濱江區,年輕人住進養老院,陪老人聊聊天,幫老人下載幾部電影,都可以算作誌願服務時長,每個月服務10小時,就可以只交300元房租。

縉雲縣養老院采用「公建民營」模式,總投資接近2億元,於2021年投入使用。影片從民政局幹部轉到了養老院院長胡楊方的手機上,已經沒什麽好猶豫了:員工都是本地人,一整幢宿舍樓幾乎都空著,暮氣沈沈的養老院缺的從來不是房間,而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鴻溝

看到招募訊息,29歲的陳誌威被打動了。

他在縣城一家蛋糕店工作,每天早上七點半就要上班,而他家距離縣城十幾公裏,為了方便,他在縣城租房,房租近千元。

最大的壓力來自每個月3000多元的車貸。讀高中時,靠摩托車出行的父母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改變了陳誌威的人生軌跡。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他棄讀大專,在外面打了幾年工,攢了些錢後,他決定給家裏買輛車。

交了房租、還了車貸,再扣掉三餐,薪金緊緊巴巴。而能減免房租的「跨代共居」,看起來頗為寬松。可以陪老人聊天、散步、看書、下棋、打牌、運動,也可以輔助社工組織的日常活動,還可以協助護理員照料老人,打掃房間、開啟水、量血壓、幫忙分發點心水果,這都算照料陪護。除此之外,甚至可以教老人用智能電話,向他們做科普,或者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教他們學樂器等技能。

陳誌威性卻雲和,也願意陪伴老人。唯一的疑慮來自時長。考慮到老人的作息,誌願服務最晚要在晚上7點結束,而蛋糕店5點才能下班。此外,蛋糕店每個月只允許他休息兩天。

考慮再三,陳誌威決定試試。他開出養老院要求提供的無犯罪記錄證明和體檢報告,趁調休參加了養老院的面試,輕松透過。

住進養老院一個月,看到養老院招聘後勤專員的訊息,陳誌威主動應聘,想從誌願者轉為正式員工。在過去的幾年裏,陳誌威在成都、義烏打過工,回到縉雲,沒讀完大專的小夥子找不到什麽好工作,還在大潤發裏殺過半年魚。在他看來,管理規範的縉雲縣養老院提供了能交「五險一金」的好工作。

聽到訊息,胡楊方暗自開心。決定招募義工時,胡楊方就期待年輕人不只來做誌願者,還能在熟悉養老院的真實環境後,願意作為員工留下。陳誌威成為正式員工的訊息一路傳到民政局,「那個蛋糕店的小夥子」現在負責院裏的日常采購、消防,幫院長開車接送訪客,跟著院裏的水電工師傅學維修。

興趣班結束後,陳誌威(左一)和鄧俊麗護送行動緩慢的老人進入電梯。陳誌威是「跨代共居」專案最早招募的年輕人之一,他喜歡養老院的工作環境,一個月後,主動應聘了「後勤專員」的職位,順利成為養老院的正式員工。攝影/本刊記者 王宇

陳誌威很機靈,做事也穩重。胡楊方決意培養他,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到獨當一面,計劃周期是3年,「年輕人可塑性強,成長空間大,培養好了,他們就能帶出一批人」。

但也有壞訊息。2月下旬到3月中旬,與陳誌威同期入住的年輕人,至今仍住在養老院的,只有他一個。截至目前,「跨代共居」專案共吸引了26人咨詢、報名,實際入住17人次,有4人退住,累計服務時長350小時左右,租金減免總額約為1萬元。

有的年輕人入住還不滿一個月就想離開。多數人給出的理由都合情合理:工作有調動,家裏人不同意住養老院,通勤有點麻煩……但也有人問:「為什麽只有公共洗衣機?這台洗衣機會不會洗老人的衣服?」

跨代共居,不只是年輕人住進養老院的員工宿舍這麽簡單。年輕人走進老年人的世界,可他們發現,和老年人之間的距離,是代際鴻溝,更是生死鴻溝。自己想後退。

挫敗

房門拉開的一瞬,淤塞的安靜撲面而來。

老奶奶穿得齊齊整整,坐在床邊,茫然地望著電視。順著她的視線看過去,螢幕黑黢黢的,電視機並沒有開啟。

剛一入職,這場景就烙進了鄧俊麗的腦袋,25歲的年輕人立刻洞悉了養老院生活的真相——無聊。

鄧俊麗本在杭州一家電商公司做行政專員。總經理安排的所有雜活她都得幹,月薪5500元,晚上加班到10點卻是常態,刨去1800元的房租,剩下的收入幾乎剛夠她吃外賣。

「在杭州混出了什麽?」家人問她,鄧俊麗無言以對。隨著大流,她回到縉雲老家,報考公務員無果,這才向縉雲縣養老院的社工專員崗位投了簡歷。杭州的工作讓她有了策劃團建活動的經驗,旅遊管理專業教過她影片制作的方法,她一面即中。

老人的「無聊」激出了她的「英雄主義」,她向院長胡楊方宣布,她要「拯救」他們。

67畝土地上,縉雲縣規劃出了500個養老床位,院址選在鄰山、鄰國道、與縣人民醫院只隔一條馬路的黃金地塊。「縉雲本來就是山區縣,土地資源很珍貴,這塊地當時如果拿來做房地產開發,價值不菲,拿來做養老,縣裏下了很大決心。」縉雲縣民政局副局長楊勇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鄧俊麗入職時,500張床位只住了158位元老人,入住率剛達到30%。但比入住率更低的,是社工的配比:整個養老院只有她一個社工。

以一己之力讓158位元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人擺脫「無聊」,這個任務意味著什麽,她沒概念。兩個月後,鄧俊麗哭著向胡楊方提離職:「我實在帶不動這些老人。」

挫敗是一點一點積累的,老人最先澆滅的,是她對活動策劃的信心。

院裏每個月都要替老人辦生日會,手裏沒有演出資源,但鄧俊麗一點兒不怕,她自己就可以當演員,就唱【送你一朵小紅花】。遊戲嘛,在杭州做行政專員時,她積攢了不少,給老人選簡單的,擊鼓傳花、逛三園。

生日會那天,老人們照例聚集在大禮堂。鄧俊麗在台上熱烈地唱,台下的老人們態度冷淡,鄧俊麗這才知道,他們想聽的,是【洪湖水浪打浪】。

原本指望遊戲救場,但這個環節失敗得更徹底。逛三園,水果園、蔬菜園、動物園,逛到哪個園就得說出相關的事物,考驗的是語言能力和臨場反應。但這都不是老人擅長的,許多老人甚至無法理解遊戲規則。擊鼓傳花,夠簡單了吧,但老人拿到花以後會漠然反問:「丟給我幹什麽啊?」

第二次辦生日會,鄧俊麗總結了教訓,把遊戲換成了更簡單粗暴的「滾瓶子」,瓶子滾到哪兒,就可以贏得對應的獎品,洗手液、餐巾紙,都是老人喜歡的東西。

這回,老人的熱情倒是調動起來了,可氣氛太熱烈了,她壓根兒控不住場。有的老人玩了一趟還不夠,打定主意要贏回所有種類的獎品,又偷偷排到隊尾去。還有老人來找她講理:「為什麽這個獎品他們有我沒有?我也要有!」

除了生日會,辦興趣班的打擊也不小。起初,鄧俊麗也以為老人的興趣無非就是唱歌、畫畫和書法。她跟胡楊方跑到老年電視大學尋求書法、音樂老師的支持。老師好不容易請來,老人們毫不捧場,教室裏稀稀拉拉,只有三四個人參加。老人們多來自周邊的農村,要說愛好,他們更愛捕魚、砍柴和種菜。她不知所措,和胡楊方提了辭職。

時隔一年,回想起鄧俊麗提離職的場景,一向溫和、內斂的胡楊方哭了。

他太缺人了。2017年,胡楊方進入養老行業,當時麗水市民政局的老局長告訴他,做養老行業很簡單,「老人有訴求及時處理就好了」。但真正辦起養老院,同時面對那麽多老人,胡楊方感知到這句話的分量。

除了時常緊缺的護理員,養老院還需要大量後勤人員提供支撐。胡楊方遇到過因電視故障不能及時排除而退住的案例,這讓他十分焦灼。

入住率是重要的營運指標。然而,在縣城,不論養老院環境有多優越,將老人送進養老院的子女,還是常常被旁人指摘為「不孝」,提高入住率本就困難。入住的老人一旦提出退住,往往已經難以挽回。

而如果沒有社工,就意味著養老院只能為老人提供基本的照護,無法顧及老人的精神需求,也留不住老人。

鄧俊麗入職後,養老院仍在繼續招聘社工,但不論是正式員工還是實習生,年輕人總是來了又走,工作強度大、身體不好,理由五花八門。一年時間,在政府幫助推廣的情況下,養老院入住老人的數量增長到340人,比鄧俊麗入職時翻了一番還多,但社工只增加了一個。

對初入養老院的年輕人來說,適應老年世界帶來的那一點震撼,並不容易。與外界的想象不同,面對無法掌控的衰老,老人與老人之間,傾聽、理解和認同,都不那麽容易達成,取而代之的,是目空一切的淡漠。

周五下午兩點半,電大的音樂老師開始教興趣班的老人唱【愛我中華】,能容納50多人的教室很快被老人填滿,跟唱也越來越投入。

氣氛到了,老師把話筒遞給章奶奶,請她起身獨唱。她坐在前排,積極性最高。盡管抓著樂譜的右手一直劇烈地抖動,她還是中氣十足地唱完整首歌。

老師很感動,邀請大家掌聲鼓勵,卻沒有一個老人響應。原因一目了然:因為年齡,章奶奶很難妥當地控制音量、音色和音準,盡管投入,歌聲卻很難稱得上悅耳。教室突然陷入令人不安的沈寂。老師走了一整圈,沒人再願意起身獨唱,沒人想要出醜。

在鄧俊麗組織的晚會上,演出的老人唱完,台下的老人甚至直喊「難聽」。一方受挫,一方不悅,她要同時安撫兩邊,才能平息「爭端」。

只有在養老院,一個人才會認識到老年世界的參差。有老人說一道菜鹹,就立即有老人反駁說它淡。有老人贊賞養老院洗衣方便,就有老人要求在院裏建一口跟自家院子裏一樣的水池,並配一塊搓衣板,好讓自己延續手洗衣服的生活習慣。

老人們被迫離開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真實社會,就好像一棵在山谷中自然生長了80年的樹,突然被移進溫室大棚,老人們很難適應。更何況,無論機構如何努力,也難以提供外部世界內含的豐富性。

縉雲縣民政局局長胡雄俊曾在鄉鎮任職,他去過條件艱苦的鄉村養老院,老人們總是呆坐著,安靜等待死亡到來,「每次從養老院出來,心裏都很難過」。

周五下午兩點半,電大的音樂老師會作為誌願者,為老人開設唱歌興趣班。攝影/本刊記者 王宇

留人

只有鄧俊麗、陳誌威,還遠遠不夠。進入6月,胡楊方和楊勇勇要幹一件大事:到麗水市職業技術學院「搶人」。

這是學院新開設的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首批畢業生,42個年輕人,楊勇勇的目標是為縉雲縣養老院搶下4人。

形勢已經不等人了。從2023年到2024年,縉雲縣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從22%增加到24%。「一年時間就增加了兩個百分點。」吳佩珍向記者感嘆。

楊勇勇提前進入了「戰鬥狀態」,掰著手指頭盤點起養老院到底有幾成勝算:縉雲是麗水經濟排名前三的縣;這家養老院是當地最好的養老院;縉雲願意用心培養年輕人,人才培養出來,也是學校的榮譽;本地院校有「留麗率」考核……

楊勇勇算了筆賬,自己幹幾年,繼任者接過去再幹幾年,每年搶4個人,用心培養,10年下來,縉雲縣的養老隊伍不就有了?這幾十個人,又能為縉雲帶出一大批人。

6月1日,胡楊方向胡雄俊匯報「戰果」:職院42個年輕人,願意留在養老行業的,只有26個。其中有5個年輕人確定要來縉雲縣養老院,還有2個有意向。

胡楊方指望著「跨代共居」為養老院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胡雄俊曾在仙都管委會(街道)擔任了3年黨工委書記,調任縉雲縣民政局局長後,他促成了仙都的鸚鵡主題樂園千鸚鳥舍與養老院達成合作。

胡雄俊說,千鸚鳥舍有90多名員工,全是訓練有素的年輕人,縉雲縣委組織部的領導曾提醒過胡雄俊,看看他們是否符合縣裏的人才政策,以便享受人才公寓。縉雲想留住他們,但無奈人才政策標準嚴格。

現在,借著「跨代共居」的機會,胡雄俊促成了兩方的合作。宿舍有了,年輕人也來了,「每年能為養老院的老人們組織幾場活動,都能折算服務時長,抵扣房租」。

千鸚鳥舍有7名員工住進了養老院。今年34歲的義工田楊斌,是千鸚鳥舍的中層管理者。「到養老院做義工,最重要的是為老人提供情緒價值。」對於如何服務老人,田楊斌想得很透徹,「不要形式化,不要讓老人覺得你在擺布他,只在老人有需要的時候服務他」。

接受采訪時,田楊斌已經入住10天,陪老人看過一場電影後,還沒有找到第二次服務老人的時機。作為上升期的公司中層,他的責任重一些,員工都下班了,他還得待在公司做些收尾工作。義工服務時間截至晚上7點,這對他來說稍顯困難。不過田楊斌並不焦慮,他不是沖著全免房租來的,他更想探索,養老院裏的誌願服務有怎樣的可能性。

胡雄俊還嘗試促成當地有名的傷科醫院與養老院合作。畢竟,專業的醫護人員,是養老院最渴求的人才。

17歲的黃栩瞳也是因此順利入住。她在江西萍鄉學習護理專業,回到縉雲縣中醫院實習8個月。她家在河陽古村,離縉雲縣城還有20多公裏的路程,對這裏的一切並不熟悉。實習沒有薪金,每個月還要向實習單位交100元,為了省錢,黃栩瞳才住進養老院。

黃栩瞳性格內向,在不熟悉的環境裏,她渴望同伴,見到陌生人,會有些緊繃。醫院也是5點下班,有時還要值夜班。黃栩瞳有責任心,很擔心完不成服務時長,因此,住進養老院不到一周,還找不到餐廳在哪裏,她就已經硬著頭皮陪老人打了一次麻將。

「年輕人哪怕在院子裏面走動走動,老人都會覺得他的世界還能年輕起來。」胡雄俊告訴記者。

「進到養老院裏的年輕人,我們怎麽為他們創造一個交流平台,好讓他融入這個環境,結伴去做服務?」接受采訪時,胡雄俊、楊勇勇、胡楊方就地商量起來。

專案提出時,養老院開了很多次會,關註焦點是如何保證老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怎樣搭建針對義工的管理制度,怎麽確保服務時長成立。但實踐到現在,大家逐漸意識到,對年輕人的關註和引導同樣重要。鄧俊麗本打算等專案聚集更多人時,再組織集體活動,介紹大家認識。但現在,她覺得,這件事不能再拖了。

2021年釋出的【縉雲縣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到,自從20世紀90年代進入老齡社會後,縉雲人口老齡化發展十分迅速。按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數據,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23.76%,其中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7.46%,與「六普」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29%,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48%,已經快速進入老齡社會,呈現出老齡人口基數大、增長快、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等顯著特征。

「高齡老人激增凸顯失能失智照護剛需,家庭空巢化、小型化趨勢導致家庭照護功能弱化,社會養老供給壓力不斷加大。滿足老年人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護理、緊急救助等服務需求已然成為縉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問題。」

按照規劃指出的問題,對縉雲縣養老院來說,「跨代共居」並不是問題的全部解法,只是其中的一步。怎樣讓年輕人自覺、自願地走進養老院,關註老人,豐富老人的生存環境,是他們仍需探索的課題。

發於2024.6.10總第1143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養老院決定邀年輕人共居

記者: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