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歐陽婷:人類對其他物種也和對自己一樣有道德責任

2024-01-02推薦

2024年已經來到,但對於很多人而言,2023年似乎還未畫上完整的句號,還有很多事值得回味,還有很多人不舍道別。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在歲末年初之時回望過去,只是想從中汲取更多的勇氣、愛和信念去迎接新的開始。

在此回首與展望之際,我們重新開機了「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這一欄目。2021年,我們曾邀請74位元來自不同領域的作家、學者、讀書人和創作者,分享他們在過去一年期間的生活、閱讀與思考。今年,這份受訪者名單上增加了不少新的面孔,同時,我們結合受訪者過往的回答,把觀察視角最佳化和調整為以下三個方面:(1)你在2023年持續思考的問題是什麽?(2)你在2023年看到了哪一本值得關註但未引起熱議、未引進轉譯或未受到出版界關註的作品或研究?這部作品在你看來為何值得關註?(3)你一再重讀或者影響你最大的書?在2023年的最後一個月,這些受訪者遊蕩於閱讀之中,寫下了這些留給未來的回答。問題或許最終都難有答案,追求解釋的路程註定蜿蜒反復,但還有這樣一群人與你一同期待著尋找認定的終點。

我們將陸續釋出這些受訪者的回復,以及他們在過去一年閱讀和關註的書目。我們期待這份人文閱讀思想圖譜能夠在出版界、讀者和學界之間搭建起一座激發思維火花的橋梁,我們也期待你在閱讀這些文字之中找尋重建人與人之間聯系的更多可能,發現生活中的愛與美好。

下文是自然寫作者、【北方有棵樹】作者歐陽婷的回答。

歐陽婷,出生於新疆,生活在北京,前媒體工作者,因喜愛植物和鳥類而多年專註觀察和學習自然,並且進入到自然寫作領域。2021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自然隨筆集【北方有棵樹】,獲得多項獎項。目前在寫作第二本書的過程中。

在2023年持續思考的問題

今年我仍然在密切關註著氣候變暖的現實。最近兩年在自然中觀察時,愈發明顯地感受到異常天氣對植物和鳥類生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只發生在身邊,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同樣如此。

【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作者: [美]芭絲謝芭·德穆思,譯者:劉曉卉,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時間: 2022年5月。

2022年夏天的高溫,南方一些地區比如川渝的樹在炎熱中枯死的新聞,已經讓我們感到憂心,2023年夏天更有北京、河北、東北的水災,夏威夷的大火,動物也遭受著高溫、缺水和食物短缺的折磨,等等。而眼下這個冬天,無論北方還是南方部份地區,都出現了過去冬天幾乎沒有出現過的遷徙而來的鳥,它們原本棲息地和分布範圍是在東北、新疆、俄羅斯等地,這很有可能因為今年這些鳥類的族群繁殖較多,也意味著氣候變遷使得樹以及昆蟲的生長受到影響,隨之鳥兒越冬的食物,如各種果實、昆蟲數量在減少,因而鳥兒們向南擴散。

【北方有棵樹】,作者:歐陽婷,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 2021年1月。

沒有哪一年讓我對氣候的異常和物候的紊亂有如此深切的體會,以及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幾十年前,當我們開始談論由人類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變暖對自然界可能意味著什麽時,這些風險仍然是抽象的,而近些年來,它引發的震動已經成為眼前的現實。大自然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我們可能會頻繁地看到更為嚴重的生態災難。

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正讓一切變得混亂。研究歷史、地理學與環境學的威廉·克羅農(William Cronon)在【自然的大都會】(Nature's Metropolis:Chicago and the Great West)裏提到了一個概念——「第二自然」——與真正的荒野相比,城市風景展現的是人類的技術和文明,是經過改造的自然環境。而在這「第二自然」裏,我們人類和其他生命是共生共棲的關系,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我們是自然中的一員,而並非主宰者。

【災異手記】,作者: [美]伊莉莎伯·科爾伯特,譯者:何恬,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時間: 2022年10月。

氣候變遷的議題很復雜,也將對我們所知的世界構成巨大的威脅。為此,我也看了好幾本書來構建自己更加縱深的眼光,【災異手記】【浮動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峽的環境史】都是今年讀過的,這些非虛構寫作讓我在更廣闊的視野裏,能夠縱觀地球上氣候、自然和環境正在或已經發生的改變。我始終不能忘記兩年前所看的紀錄片【打破邊界:我們星球的科學】裏的台詞對我的觸動:「在短短的50年裏,我們就設法把自己從過去保持了一萬年的穩定狀態中推了出去。」

2023年未受到太多關註的書

我想提到的書是一本寫鳥的書,【大杜鵑:大自然裏的騙子】(Cuckoo:Cheating by Nature),這也是我等待多年的一本譯作,關於我所想知道的大杜鵑的一切,這本書裏全都講到了。作者尼克·戴維斯(Nick Davies)是劍橋大學的行為生態學教授,20多年的時間裏,他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布谷鳥巢寄生的行為習性,也是大杜鵑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

【大杜鵑:大自然裏的騙子】,作者:尼克·戴維斯,譯者:朱磊,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 2022年9月。

書名「Cheating by Nature」在這裏譯為「大自然裏的騙子」,但我覺得不妨理解為「天生欺騙者」更合適一點(從這個意義上,也有點是在為布谷鳥正名),在人類的成見裏,大杜鵑的「行騙」總受到某種程度的唾棄,而拋開這種人類文化濾鏡,單純從物種自身來看,這是有著巢寄生習性的鳥兒在演化中所擁有的一種本能。

這本書引進中國後,雖然也獲得過獎項,但是談及它的讀者不算太多,這也是大部份書寫鳥類行為和生活的科普書所遭遇的相同境遇,它的受眾面確實相對比較窄一些。但我覺得,這一類書的價值遲早會在更多的讀者那裏得到體現。國內的觀鳥文化正在一個緩慢形成的初期階段,如果我們不止於「推鳥」「加新」,而是花一些時間多去了解身邊鳥兒的生活,像大杜鵑、四聲杜鵑這樣年年初夏來到我們這裏的夏候鳥,了解它們的生存智慧和生存競爭,可能才會讓我們對這些生命更加正視和珍視。

這本書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撥開了大杜鵑行為、習性的迷霧,比如如何產卵、欺騙寄主,寄主如何排除擬態卵進行防禦,大杜鵑雛鳥排擠掉寄主卵或雛鳥的本能過程、乞食的視覺和聽覺刺激,擬態卵的遺傳控制、對寄主的印痕等。大杜鵑的所有策略都是為寄主防禦而量身定做的,同時,寄主對於卵的辨識所形成的選擇也催生了大杜鵑卵的擬態。尼克·戴維斯將這種軍備競賽稱為生物演化上的「紅皇後假說」的最好例證——在【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裏,紅皇後拉著愛麗絲一起奔跑,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她們幾乎留在原地,完全沒有移動位置,「在我們這兒,想要留在原地都必須快速地奔跑。」

從書中可以看到一個不僅僅傳授知識,也將許多精力用在科學寫作上的生物學教授,行文是多麽幹練利落,毫不冗余,他把30年裏以威肯草甸沼澤為戶外實驗室,對大杜鵑和寄主蘆葦鶯協同演化的研究過程,很輕巧地層層遞進地展現出來,而顯然寫作時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謀篇布局剪裁得當,邏輯結構清晰嚴謹,使得非常專業的鳥類研究和設計實驗的過程讀起來很生動。這本書其實也是科研人士如何對自己長期研究的物種進行書寫的一個很好的範例,很希望我們國內也有生物研究者能寫出這樣的好書。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譯者朱磊本人便從事鳥類生態學、分類學研究,書中關於鳥類學專業知識的表述自然譯得很準確,看到像這樣高質素的譯者註(不單是名詞或概念的解釋,而是綜述現階段最新文獻和研究進展,對寫作於多年前的原著恰當地延展和補充),感到由衷高興,一本好書有一個合適的譯者,相得益彰。

一再重讀的書

最近這幾年我重讀了三遍的書是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鑒】,也是比較著吳美真、侯文蕙、王鐵銘三個譯本一起讀的。重讀讓我看到一些比從前更多的東西,大概人的思想和識見都是在動態發展的。後來也寫過一篇較長的書評文字,寫出了一些在寫之前都沒有意識到的想法。

【沙鄉年鑒】,作者: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譯者:侯文蕙,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9年3月。

過去我比較偏愛書的前半部份,利奧波德用極為凝練、充滿哲思的文字來描寫自然和鄉野風貌。而多年後重讀,我發現,無論是寫農場的四季,還是在美國諸州的遊歷,他所帶著的,其實始終都是一種生態批評的審慎態度,以及一貫對於「自然資源保護」問題的關註。他不單單只是寫觀察,也不是以一種分類學的意義細究植物或動物的特點、習性,而是以生態學的眼光去看這些動植物,看它們在整個自然系統中的存在和作用,它們與土地的關聯,以及人類與土地的問題。

而書裏後半部份幾篇關於理念闡述的文章,在利奧波德的思想體系中更為重要。【沙鄉年鑒】1949年出版,從倫理的角度提出人和自然關系的標準還是第一次,在70多年後的今天來看,他的土地倫理觀念和生態良知的倡議,仍然不顯過時,對我們仍然有借鑒和警示意義,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可以說比那個時候更嚴峻了。重讀時也在書中看到了一生都傾註在自然資源保護教育上的利奧波德的一種樂觀心態。他說,土地倫理反映出的是生態意識,生態學觀念深入人心大概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就像是牙牙學語的嬰兒,它發揮作用的時間是將來,「我們追求不到與土地的和諧共處,如同人們無法追求到絕對的公正和自由,在追求這些更高的目標時,重要的不是獲得的結果,而是奮鬥的過程。」這些話也讓我鼓振起了一些力量。

最想推薦給讀者的一本書

就推薦一下正在手邊讀的這本莊拿芬·弗蘭岑的【地球盡頭的盡頭】吧。我是在2023年年初讀【抓住十二只喜鵲的尾巴】時,才後知後覺地了解到,原來莊拿芬·弗蘭岑也是個觀鳥人,恰好他的【地球盡頭的盡頭】也剛剛出版。

【地球盡頭的盡頭】,作者: [美]莊拿芬·弗蘭岑,譯者:賈曉光,出品方:新經典文化,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時間: 2022年11月。

這本書讓我在這個不再有期刊承載隨筆的時代,有一種久違的閱讀「隨筆」文體的舒適感。書裏的內容簡單地說是生活雜記、文學批評與觀鳥見聞並列,小說家的文字充滿智識和人文關懷。他在各種不同的觀鳥旅途中,思考的也是氣候變遷、環境惡化、物種消失這些問題,並且發出犀利的譴責之聲。弗蘭岑關心鳥類,也關心自然,野生鳥類之所以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們是我們和自然世界最後、最緊密的聯結,否則這個世界就將離我們而去。在人類世,「價值」幾乎成了經濟價值的特指,代表對人類而言的實用性,我們本質上以自我為中心,弗蘭岑發出一個清晰的疑問,「如果我們遠比其他動物更有價值,那麽我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應該讓我們更容易體察到自然的訴求嗎?」這也正是他的文章的前提:我們對其他物種也和對人類自己一樣,擁有道德責任。

2023年我最明顯的變化

雖然現實中還有許多不公正、灰暗的事情在發生,但比起過去三年的封閉和受控,2023年我個人的心態也好了很多,也在努力為自己營造一個「平靜的書桌」,埋頭做事,去改變力所能改變的現狀,無論是社會的還是個人的。

回答者/歐陽婷

編輯/何安安 王銘博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