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曬背火「出圈」,但三伏養生不可盲從

2024-08-13推薦

實習記者 於紫月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中最悶熱潮濕的三伏天。今年夏天,冬病夏治、養生祛濕的三伏天曬背火熱「出圈」。此外,三伏貼、三伏湯、三伏灸等夏日養生法也受到關註。

這些夏日養生法對身體有何益處?它們適合哪些人群?就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健康管理部(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王一戰。

各種方法療效不同

「三伏天曬背、三伏貼、三伏湯、三伏灸等養生方式與中醫學中‘天人相應’的思想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相合。」王一戰告訴記者,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期。此時人體內陽氣生發、經絡通暢,正是溫陽散寒、扶正祛濕的好時節。

根據中醫理論,曬背可溫補陽氣、祛濕驅寒、調理臟腑功能,達到防病強身的目的;根據現代醫學理論,曬背還具有促進鈣質吸收、改善血液迴圈、提升睡眠質素等功效。

三伏貼是將具有溫陽散寒、止咳平喘的中藥熬制成膏,貼敷於特定穴位,激發經氣,因攜帶和操作方便,廣泛套用於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即冬天或天氣轉涼時容易發作加重的疾病,包括小兒、老人體虛感冒,以及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等。這些疾病可透過貼三伏貼緩解。

圖為醫生正在進行三伏灸的備藥。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三伏湯是根據個人體質調配的藥膳湯劑,藥物成分可因人而異、靈活調配、對癥下藥。根據功效,三伏湯主要包括五類:補氣養血類,如黃芪烏雞湯,適合氣血不足、體質較弱的人群;健脾益氣類,如四君子湯,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清熱解暑類,適合盛夏出現中暑癥狀的人群;祛濕化痰類,如六君子湯,適合痰濕較重的人群;養心安神類,如生脈飲,適合心慌失眠、心神不寧的人群。

三伏灸套用廣泛,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還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可以緩解婦科、男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陽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除治療外,三伏灸也可調整身體的亞健康狀態,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穴、神闕穴、命門穴、關元穴、中脘穴、足三裏、湧泉穴等,不同穴位治療的病癥有所不同。

「不同體質的人要科學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這樣會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王一戰說。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采用曬背、三伏貼等方式來養生治病。總體來講,三伏天曬背、三伏貼、三伏灸多適用於陽虛體質的人群。反之,陰虛火旺、濕熱體質的人群則不建議采用。」王一戰解釋,陽氣有溫暖肢體和臟腑的作用,而陽虛是指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通常伴有四肢冰涼、面色蒼白、腰膝酸軟、精神疲乏、註意力不集中等表現。三伏湯因藥方調配較為靈活,適用人群相對較廣。

具體而言,不建議皮膚病患者、紫外線過敏人群,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孕婦等特殊人群透過曬背養生。夏日曬背伴有高溫和強紫外線雙重刺激,或將加重原有病情、引發不適。不推薦嚴重心臟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婦以及正在發熱的患者貼三伏貼。皮膚病患者、孕婦以及正在發熱的患者也不建議使用三伏灸。

「除了要註意適用範圍,三伏天養生還有很多講究。」王一戰說,三伏天曬背應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時長,建議在每天上午7點到9點或下午3點以後進行,避開陽光最猛烈的中午時段。成人每次曬背建議控制在15—30分鐘,兒童每次應少於15分鐘。三伏貼貼敷前後應保證貼敷部位清潔幹燥,成人貼敷時間應控制在4—6小時,兒童貼敷2—4小時即可,以免貼敷時間過長導致皮膚損傷。三伏湯應適度飲用,並非喝得越多越好。三伏灸應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和專業的艾灸師進行治療,避免燙傷。

王一戰強調,不論選擇何種養生方式,都應以舒適、適度為準則。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嚴重不適則要及時就醫。

「合理的養生方式還應輔之以科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清淡飲食,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在王一戰看來,任何養生手段均非一次即成、一蹴而就。養生其實養的是堅持,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