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成都「荷二代」,帶著父母闖「高定」!

2024-03-21推薦

又到換季的時候,春裝已經掛滿荷花池批發市場的檔口。擁擠的過道裏,買主拖著鼓鼓囊囊的黑色背心袋穿行,音響播放著動感音樂,撕扯膠帶打包的「呲啦」聲此起彼伏。

直播小妹正對著手機螢幕興奮地吆喝,兩分鐘換一套裝,語速飛快地推介身上的連衣裙。半天直播下來,有時能賣出一個檔口兩天的批發量。

相對於這頭的熱火朝天,有的檔口則更安靜一些。這些檔口的經營者是荷花池老業戶,在受到電商沖擊的當下,他們仍保持每天清晨7點開市的習慣,一坐一整天。這種守候,更像一個難以更改的習慣。

有人害怕改變,就有人求新求變,一些荷花池「老批發」的經歷很值得觀察:在困境中,下一代幫他們開啟了新路——大成市場二期A座192號「昌達吉祥」檔口,店主李曉琴即將推出一款龍年生肖兒童外套,這是她與中國西部高定中心設計師合作的原創款式。

市場幾十年的起伏,給了李曉琴很強的憂患意識,女兒牽線搭橋下,她決定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荷花池批發市場

01

老一輩的困境:

也曾跟風直播,精力思維跟不上趟

隨著年紀漸增,李曉琴身體不算太好,但一定要去鋪子裏守著。她說自己離不開這裏,老主顧也需要她。

2000年初,荷花池的黃金歲月,李曉琴租下一個檔口做起唐裝。與「要想富,荷花池裏弄商鋪」這句江湖傳言對應的,是她「不發愁的生意」,淩晨4點,運貨的車剛停穩,早早等在那裏的客戶就一擁而上搶貨。

▲李曉琴

他們來自雲南、貴州等地,乘著早班火車來成都進貨,再匆匆趕回去銷售。緊挨著火車北站的優越條件,讓荷花池成為四方商賈交匯之地,街頭巷尾人頭攢動。

隨著全國交通線網進一步加密,火車北站的聚集作用漸趨平淡。作為「中間商」的荷花池更面臨著要緊的問題——電商讓客戶直接從廠家進貨,從而繞開二級市場的加價。這座曾經年交易額數十億的市場,開始安靜下來。

現在的荷花池,客流量被出入口的店鋪吸收,往裏走人流漸少。有的人念念不忘「沒得電商那會兒」,但是李曉琴打心眼裏覺得,商品同質化,才是冷清的根本原因。

▲商家正在荷花池批發市場外直播

「抄」,曾是荷花池發家的秘訣。「誰家生意好,就抄誰的」,一件新款出現在市場,用不了幾天,「同款」紛紛掛上各大檔口,然而產品仍然難入消費者日益挑剔的眼光。缺乏研發能力的短板,隨著消費市場升級而凸顯。用檔口張姐的話來說,「再怎麽努力,都回不到以前了。」

當直播之風開始湧動,一些商家羨慕不已。不少人曾「偷偷」播過幾次,手機架在角落裏,怕顧客看到了不悅:你一個批發商搞零售,不是跟我們搶生意嗎?他們心裏沒底,怕丟了熟客,得不償失。

直播的邏輯也讓「老批發們」費解:又不走量,賣完就賣了,一件衣服哪還有退貨的道理?「處理退貨太麻煩了,」一位「老批發」直言「做不了」。

采訪中,不少「荷花池二代」認為,因循守舊是父輩們的共性。客戶大批次地選購、固定一家拿貨,是他們幾十年都沒有走出的舒適圈。

「荷二代」們也意識到,如今,行業趨近飽和,即使老一輩願意鉆研直播,也勢必耗費很多精力,相當於二次創業——但他們正步入老邁,「不折騰了,勉勉強強賣幾件算幾件。」

02

「荷二代」們:

「跳出圈子」,走進高定中心

李曉琴的女兒劉欣,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後在北京服裝學院深造。按照母親的規劃,獨生女兒將順理成章地繼承工廠,一步步把效益翻番。

從小在荷花池長大,劉欣對服裝有天然的熱愛。但在母親的廠裏幹了一段時間,她切實感到了痛點——這裏的生產沒有章法。

▲劉欣

工廠不養固定的設計師,一來節約成本,因為只有一個季度開款時才用得著;二來磨合不暢,之前招過設計師,可按設計師想法做出來太貴,工廠的要求他也看不上。幹脆從外面買來一些好看的款,照著樣子做。恰好款「爆」了,就趕緊追加產量。

服裝一年年地生產,模式一年年地保留下來。劉欣很想做點創新,但難以撼動父母的老觀念——「銷量」永遠排第一,服務、質素在其次。

「如果要做出改變,必須先離開這個圈子。」「90後」劉欣敢想敢做,「我先跳出來闖一闖,去實作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對先前的圈子有一些‘反哺’。」

在北京服裝學院的時候,劉欣學過服裝設計、生產流程、品牌推廣,也透過圈內人士認識了高定領域大師、國內首位意大利「金剪刀」獎獲得者畢錦培。她拜畢錦培為師,開始摸索高定。「荷二代」的身份幫了她不少,一塊面料什麽成分、什麽特性,一摸便知。

恰逢2019年,作為片區轉型升級的專案之一,中國西部高定中心(以下簡稱「高定中心」)在北站西二巷落成,距荷花池批發市場僅一條街的距離。畢錦培在這裏有一間工作室,劉欣也將自己的工作室「繭界」開到這裏。

▲中國西部高定中心

高定中心位於一棟白色建築內,位置僻靜,大門口難得看到人進出,劉欣的客戶卻不少。劉欣說,和批發市場不同,高定主要是靠精準流量,客戶線上先談好,線下量體後就會直接簽單,而批發市場是做自然流量,逛的人多,賣得才好。

精準流量的一個來源是熟客推薦,「哪家的服務做得好」總會口耳相傳。憑著細致的客戶服務,劉欣迅速積累起客戶。

之前還擔心女兒「白手起家」的李曉琴,也開始過來「取經」,學習怎麽做服務,回頭好幫著自家客戶組貨,告訴他們怎麽搭配、賣點在哪……漸漸地,李曉琴的客戶黏性增加了。

▲劉欣的工作室

嘗到甜頭之後,李曉琴半開玩笑地問:你們樓裏的設計師,能不能給我們工廠做設計?

樓裏30余位設計師,做西裝、漢服、旗袍等各有所長。一位名叫圖圖(化名)的女孩善於唐裝設計,劉欣便將她介紹給了母親。李曉琴想出一款龍年兒童外套,樣子要乖,圖個喜慶。圖圖很快按照李曉琴的要求出了圖——棗紅對襟左右各一只小龍,綴以祥雲圖案盤扣。打樣滿意,就上流水線。

這種合作很靈活,每個款都能找不同設計師,風格多了,銷路也廣。要麽按量提成,要麽按款買斷,雙方都能受益。

第一次的合作,似乎把李曉琴內心某個地方撬動了。從前她擔心無用功,但她越來越覺得,未知的風險不是阻礙,畏首畏尾才是,「不管銷量多少,至少意味著轉型的希望。」

「別人都在朝前走,如果我們原地踏步的話,就真的沒有競爭力了。我們老一輩對荷花池的感情很深,都希望這裏好,首先自己要做出樣子來。」

▲高定中心內的工作室

03

高定中心成為「創意引擎」

更多「老批發」開啟思路

一些「荷二代」以另外的方式,在高定中心覓到了商機。

在荷花池,選面料大多是一個檔口一個檔口去看,面料種類繁多,很耗時間。因為這個原因,高定中心的設計師們往往從別處訂購面料樣本冊送給客戶選料。

家裏從事面料生意的丹丹(化名)嗅到了商機,她把自家面料做成樣本冊,成分、顏色資訊一目了然,拿去與設計師談合作,客戶願意為良好的體驗感買單。憑借精細化服務,丹丹把父母的生意推上了新台階。

▲面料圖書館的實物料卡

這種成功,依賴於「荷二代」對自家生意的熟悉,以及對最新動向的洞察。那麽,沒有「二代」接班的老一輩,能否等到荷花池的再一次「花開」?

有一種可能性——承接高定版型,進行大眾化生產,發展自己的原創品牌。

從專案規劃之初,高定中心總負責人王小燦就被反復問到一個問題:把高定中心開到批發市場邊上,「能存活嗎」?其實在她看來,有很強的產業邏輯——時尚有生命周期,高定服飾面世初期因其先鋒性、唯一性,僅部份人可以享有。前期價值釋放後,服裝仍然具有文化性、創意性,可以進入大眾市場釋放剩余價值。

▲王小燦

「花費大量心血設計的衣服,賣完一季就沒有了,太浪費了。如果將版型交給荷花池大量生產,就有更大的產業意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知名的設計。」王小燦認為,荷花池的生產和貿易基礎,適合承接原創設計商業化下沈。

對於荷花池商家而言,他們生產的也將不再是「一抓一把」的衣服,高定中心引入了知識產權中心,希望杜絕抄襲。

幾十年來,荷花池幾乎沒有「自己」的衣服。王小燦認為,眼下正是換道超車的時候。

「我們要做的是本土文化+時尚產業,形成新川派服飾。」王小燦認為,成都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若僅憑工藝品形式呈現,不足以長久存活,「用在人身上,才有更大的市場。」將文化元素與服飾結合,形成具有四川DNA的新品類,能在國內的服飾市場中開辟新賽道,擺脫價格戰。

成都人愛穿,敢穿,願意穿,這是很多國際品牌落戶的原因。 「但全球任何一個時尚大都市,都不是只靠國際品牌多,只有透過有本土特色的產品,才能對外輸出。」

高定中心的定位,是一個孵化原創品牌的「創意引擎」。過去產業鏈薄弱,四川的設計師要跑到沿海選面料,「留不住人。」為此,高定中心引進設計師的同時,引入了FDC面料圖書館,面料架上收納430余萬種實物料卡,匯集了全球最大的現貨料樣數據。設計師找面料,就像借書一樣方便。

▲面料圖書館的實物料卡

樓內協作也是一大亮點。即使設計師不懂打版、工藝,只需畫好設計圖,一樓設計中心的專業師傅就能打樣。快速拿到成品,提升了與客戶洽談的成功率。

今年,高定中心計劃推出多場對接沙龍,邀請荷花池商家和設計師談合作。此前,王小燦在批發商中調研時,許多人都說「原來拼貨源,現在沒有什麽秘密了,競爭太激烈了。」王小燦相信,高定中心各有特色的設計師力量,能夠幫助他們實作差異化。

設計師賣創意,批發商做生產和銷售,二者優勢結合,不僅提升了高定服飾的產能,也增加了批發商的定價權。一些「荷二代」還計劃著,做出品牌後把集合店開進社區和購物廣場。

▲荷花池批發市場

荷花池不遠處,是正在改造的成都站。2026年完工後,這裏將成為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集城際高鐵、市域快鐵、地鐵及城市公交於一體。未來,成渝中線高鐵將從這裏始發,架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間最高效的通道。

王小燦相信,成都站提檔升級後,蓉北商圈會湧現大量業態。人們下了高鐵後,來這裏逛一逛有趣的小店,走走停停之間,感受川渝新興的時尚力量。

就像是多年前

「荷一代」和火車北站

成為廣為流傳的記憶和懷念

年輕的「二代們」正試圖在

下一個風口中

創造新的時代故事

成都商報-成都釋出記者丨葉燕 張芷旖

部份圖據受訪者

成都釋出編輯 | 大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