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閃亮的城市名片④丨夏天,來「啤酒之都」感受時尚與鄉愁

2024-07-12推薦

夏天,來「啤酒之都」感受時尚與鄉愁(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嬙

閱讀提示

啤酒,伴隨著這座城市共同前行了120余個春秋,啤酒產生的歷史和衍生的文化,及其帶來的經濟和品牌效應,早已融入青島的城市肌理。

在山東省青島市,伴隨著氣溫的升高,不論是沿街的餐飲小店,還是農貿市場的簡陋攤位,抑或是高檔酒店的敞闊餐廳,無不擺上當日新鮮出廠的大桶紮啤。下班途中「打上」幾斤,用塑膠袋拎回家,再準備幾味家庭小炒,成為大多數青島人夏季消暑、緩解疲勞的特有方式。

啤酒,伴隨著這座城市共同前行了120余個春秋,啤酒產生的歷史和衍生的文化及其帶來的經濟和品牌效應,早已融入青島的城市肌理。

與城市文化合轍押韻

青島啤酒博物館裏有這樣一句話:「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一種是啤酒的泡沫。」「喝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是青島人夏日生活的寫照。

來到青島,啤酒博物館是遊客們熱衷打卡的文化景區之一。啤酒博物館坐落在有著121年歷史的青島啤酒一廠的德式洋樓裏,陳列於此與啤酒生產有著深刻淵源的老物件,講述著這座城市與啤酒的百年緣分。

「中國不乏生產啤酒的城市,但能成為一道深刻又鮮亮的歷史痕跡,並具有顯著人文特征的當屬青島。」作為啤酒文化學者的林醒愚,對青島與啤酒的歷史關聯頗有研究,談及兩者文化命運的交集,他用「合轍押韻」四字來形容。

1903年,好飲啤酒的德國人創辦了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斥巨資購買了全新的西門子釀酒器材,對品質有著極致要求的德國廠商耗時一年才釀出第一批啤酒,並在隨後參加的慕尼黑啤酒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

「啤酒這個詞最早流行於青島,因為德國人管它叫beer,青島人便將其音譯為‘皮酒’‘脾酒’,後來就演變成了‘啤酒’。」林醒愚介紹,歷經歲月,青島啤酒完好地存續至今,120多年來從未斷流,流淌的啤酒如同一道穿越歷史的城市之河,年年歲歲浸潤著這裏。

啤酒裏的煙火氣

每年的5月到10月,是青島煙火氣最足的時候。走在街邊小巷,隨處可見手拎啤酒塑膠袋的市民,沿街的酒館裏坐滿了穿著汗衫短褲開懷暢飲的人,「喝一廠還是二廠?」「白叨叨,幹了再說!」成為青島人聚會的口頭禪。

青島人從不吝嗇對於啤酒的喜愛,20世紀80年代,啤酒與冰箱、彩電同屬緊俏商品,需要憑票購買。「那時候能供給啤酒的數量有限,為了增加銷售額,青島的飯店形成了‘必須點菜才能購買啤酒’的行規。」林醒愚說,有些囊中羞澀的啤酒喜好者,會向認識的店主求情只賣一杯啤酒解饞,並站在街邊一飲而盡,青島人「站碗兒」的俗語由此而來。

青島人也用自己的智慧,將啤酒物盡其用:啤酒入菜去腥增香,啤酒酵母制作麪包,啤酒花則用來制作香皂,過期的啤酒可以用來洗頭美容……如果說啤酒是青島最大的鄉愁,啤酒節就是這座城市最大的風土人情。創辦於1991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廣受歡迎。

源自城市,也在反哺城市

青島的歷史造就了啤酒,啤酒也回饋著這座城市。早在1948年,青島啤酒就開始大批次出口東南亞地區,發展到現在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成為中國出口總量第一的啤酒,青島的城市形象也因此享譽海外。在美國,青島啤酒的售價是3美元~4美元,是銷量最多的亞洲啤酒。而在青島啤酒海外銷量最大的南韓,年輕人吃羊肉串、喝青島啤酒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2021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共同授予青島市「中國啤酒之都」稱號,成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的「中國啤酒之都」。

青島的品牌效應和城市形象已經與啤酒緊密相融。比如,青島國際啤酒節成為亞洲最大的啤酒盛會,每年都能吸引來自全球的20多個品牌、上千個品種的啤酒參節,數以百萬計的海內外遊客慕名前來。2003年開館的青島啤酒博物館至今累計接待遊客超1000萬人次,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2010年經科技部批準建立的「啤酒生物發酵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釀酒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依賴於啤酒的產業鏈條正在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有形資產,從上遊的原料麥芽生產、啤酒瓶、易開罐、紙箱、商標、瓶蓋等包裝物生產供應,到啤酒生產,再到下遊的倉儲物流、經銷商等要素,青島已經形成啤酒生產、智慧物流和消費者體驗為一體的全球最大最全的啤酒產業鏈集群,產業鏈本地配套率達到80%,為這座城市人才引進、解決就業、扶持中小微企業貢獻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