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方)
4月12日上午,我和表哥一行四人逛完佛山祖廟,出東門,進入了一片被稱之為「嶺南天地」的地方。一開始我們認為這是個居民小區,走著走著就感覺此處別有一番天地。
古色古香的騎樓,造型各異的店鋪門臉,曲曲折折的小巷,光滑圓潤的石板路,根深葉茂的古樹,來往不斷的遊人,很快便吸引了我們。
一查地圖,原來這裏是佛山中心城區文物古跡最為密集、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還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呢。
原本就是歷史烙印極深的的古老建築群,又經修舊如舊的適當改造,既保留了當年的時代風貌,又為這些具有典型嶺南風格的建築註入新元素,使新潮流與舊傳統緊密結合,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從而使這裏成為佛山煙火氣最旺的旅遊勝地。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石灣酒莊,原以為這是一家普通的酒店,但一看「會館」兩個大字的右邊,另有一行豎排小字,「道光十一年季冬吉旦」。原來這裏曾經是佛山酒行會館,始建於清早期,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建,是清代賣酒行業聚會商議重要事項、制定有關自律規矩的場所。該館對研究佛山的經濟發展史特別是佛山本地釀酒業發展史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不大一會兒又來到了一棟小樓前,樓高二層,灰墻白縫,黑色木窗,紅燈高懸,整齊大方。山墻的招牌上,寫有「黃祥華如意油」6個大字。
看過介紹,方知原來這是一所有160多年歷史的老店。黃祥華如意油鋪,始建於清鹹豐年間,因「如意油」治好了李鴻章眷屬的病而一炮走紅,該油至今仍在香港生產和熱銷。始創人黃大年以專營「黃祥華如意油」而成佛山巨富。這裏是佛山目前保存完好、為數不多的清代商鋪舊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前行不遠,又走到一個叫「佛山公」的地方,這是一家經營佛山特色糕點的門店。佛山公的匾額下面大門兩側,懸掛一副對聯,上聯「廿七鋪奉此為祖」,下聯「億萬年唯我獨尊」,好大的口氣呀。
一問老板,才知道這個「佛山公」也是頗有來歷的:這是家始於清代鹹豐年間的餅店,由一陸姓人家創辦。餅店靠近當時的佛山碼頭,是經商旅行舟楫的必經之地。
該餅店以生產甜香口味的餅食而聞名。老板善於經營,人緣甚好。人們光顧此店總會得到饋贈,買十個核桃酥,送一個小蛋糕或者東麻泊餅。南方天氣潮濕,就用兩層紙包裝,裏邊是柔軟紙,外層是厚一些的防潮蠟紙,以方便人們攜帶保存。預定產品沒有起點,不拘數量多少,一視同仁。時間一長,南來北往的旅客,就把這位善良的店主,親切的喊為「佛山公」了。
店主年邁後,其後人繼承家業,就索性以「佛山公」為餅店品牌。佛山公餅的生意越做越紅火,這也成就了佛山小店經營史上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走著走著,一座紅磚木窗二層小樓又出現在面前,「龍獅文創館」五個大字格外醒目。獅頭滿墻,形態各異,很酷,很炫,很潮,很靚,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幾百個獅頭,繪上精美的圖案,彰顯不同的 主題:十二屬相、西遊記、三國劉關張,西廂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館內出售以龍獅為主題的文創產品 ,有服飾、鞋子、擺件等等,既是文創館,也是藝術館。
我們還穿過了祖廟大街,所謂大街,只有區區幾尺寬。據標牌介紹:這裏曾經是明清時期佛山最繁華的大街。當年這裏商鋪雲集,大部為店鋪、作坊、居所合三為一,或下鋪上居,或前鋪後居,是佛山典型的傳統店鋪的形式。
我們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嶺南天地的曲徑小巷,屢屢見到的騎樓、鑊(huò,鍋)耳屋、滿洲窗,刻滿了時代的滄桑;不時飄來的廣東音樂、粵劇,讓人領略到當年嶺南傳統文化的繁華;而那些琳瑯滿目的當地工藝品和地方土特產,更是展現了佛山人的勤勞追求和聰明智慧。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幾百年前這座嶺南水鄉小鎮的往日繁華。
世易時移,天地悠悠。嶺南天地,這是一片尚有歷史余溫的熱土,又是現今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樂園,歷史與現實完美融合,傳統和開放相輔共生,平實而又神奇,樸素而又瑰麗,這不正是珠江三角洲近現代不斷發展的真實寫照嗎?經過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佛山有了美好的今天;憑借佛山人的聰明才智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明天的佛山,將會一步一步走向新的輝煌。
(2024年4月20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