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4年幹涸的湖泊,近年來恢復了生機!這不僅是大自然的恩惠,更是中國生態修復工作的輝煌成就。
塔裏木河的盡頭是台特瑪湖,這個湖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歷史上其最大面積已無法考證,但在建國初期,湖泊的面積曾超過183平方公裏。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台特瑪湖逐漸縮小直至完全消失,這給當地生態造成了巨大災難。經過20多年的生態修復,台特瑪湖重現於世,塔裏木河的終點又展現出生機勃勃的綠洲景象。
漸漸消失的湖泊
塔裏木河在沙漠中曲折流淌,最終註入台特瑪湖,這是塔裏木河的終點,形成了沙漠中的一片豐饒綠洲。
台特瑪湖歷經1500多年,豐富的水資源滋養了周圍的土地,使其成為人類及多種動植物的棲息樂土。
在1950年代的建國初期,台特瑪湖的水域面積還超過183平方公裏,令人難以想象,這個廣闊無垠的湖泊將很快面臨消失。
那時的人們並不清楚人類的活動會給自然界造成多麽巨大的傷害,他們相信人可以征服一切,萬事萬物都應順應人的意願而變化。
作為一個面積遼闊且蓄水量豐富的湖泊,它理應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幫助。無人會相信它會消失,若有人聲稱它將迅速幹涸,肯定會被視為瘋子。
然而,現實是如此嚴酷,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台特瑪湖確實迅速幹涸。那時,各地大力推進農業和工業,完全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
自1950年以來的近30年間,新疆的耕地面積增加了8743萬畝。為了滿足人類的灌溉及生活需求,塔裏木河的水被隨意截流,導致下遊的水流量逐漸減少。
由於塔裏木河位於沙漠地區,陽光強烈、氣溫高,導致水分蒸發迅速。塔裏木河下遊的台特瑪湖面臨雙重困境,水源減少和快速蒸發,湖泊面積每年都在減小。
如果不是人類的任意妄為,台特瑪湖或許不會這麽快幹涸,但為了灌溉更多農田和增加產出,當地居民大量截流塔裏木河的水源,甚至在上遊修建堤壩。
水壩的修建,成了壓垮台特瑪湖的決定性因素,由於水壩大量攔截,流向台特瑪湖的河水完全中斷,湖泊失去了最後的水源供給。
自1972年開始修建堤壩,到1983年台特瑪湖完全幹枯。在人類征服自然的觀念影響下,短短11年內便使這片存在逾1500年的大湖消失無蹤,人類對自然界的摧毀能力不可小覷。
特瑪湖完全幹涸後,當地的生態環境開始惡化,曾在湖中嬉戲的天鵝和野鴨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有一片龜裂的鹽堿土地,刮風時滿天飛揚的鹽塵讓人呼吸困難。
一個湖泊的消失,影響的不僅僅是它所在的地域。由於湖泊的缺失,周圍數百公裏內的地下水位也在逐年降低,超過400平方公裏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原本生長的植物完全枯萎,動物失去了食物和棲息場所。曾被地面植物限制的沙漠,也重新擴充套件,每年侵蝕周圍的土地。
人類對自然的改變,猶如短暫的過客,因水而興盛,也因水而衰亡。隨著氣候環境的惡化,人類在這片沙漠中生存愈發艱難,不得不撤退,導致人退沙進成為了難以逆轉的後果。
任意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河流幹涸和湖泊消失,脆弱的沙漠生態開始反噬人類,這都是對缺乏科學規劃而盲目發展工農業的懲罰。
二十年的生態修復,湖泊重煥生機
當人們體驗到生態破壞帶來的負面影響時,往往為時已晚,想要做出改變卻顯得無能為力,因為當地國家的經濟狀況過於貧困,難以投入足夠的資源來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直到2000年,經濟迅速增長,國家財力增強後開始對台特瑪湖周邊進行生態修復。政府下定決心,投入超過100億元實施台特瑪湖的「百億輸血」計劃。
這筆「百億註資」不僅指的是投資100億元,也意味著要為台特瑪湖增添100億立方米的水量。往年的生態環境欠款,從這一年起開始償還。
2000年生態修復專案啟動後,南疆29個市縣與18個團場聯合實施了首次生態輸水,水量接近1億立方米。技術人員起初充滿信心,但很快遭遇了現實的挑戰。
如此龐大的水量,從大西海子水庫起源,僅在下遊106公裏處便完全消失,因為該地區長時間幹旱,迫切需要水分補給。
在獲得第一次經驗後,技術人員對河道的堵塞部份進行了疏通,迅速進行第二次輸水。這次釋放的水量超過2億立方米,但在下行215公裏後又一次消失,仍未能抵達台特瑪湖。
經歷了兩次嘗試與失敗,技術人員雖然受到打擊卻依然保持信心,台特瑪湖從我們視野中消逝,但我們必將使其重現。當年貧困之時能夠戰勝困難,如今同樣可以做到。
第三次註水時,技術人員將水量進一步增加,直接提升至4億立方米。沿著前兩次滋潤過的河道,巨量水流奔騰而下。
這次孤註一擲的放水行動,最終沒有辜負技術人員的期望,4億立方米的水經過沿途的吸收後,最終成功匯入台特瑪湖,形成了一個6平方公裏的小湖。
雖然湖泊不大且水位淺,但這讓技術人員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之後的十幾年間,進行了幾次不同規模的放水,台特瑪湖的水域面積擴大至數十平方公裏。
然而,上遊的水源不穩定,再加上當地強烈的蒸發作用,重生後的台特瑪湖時大時小,最小時面積僅剩十幾平方公裏。
自2000年首次放水以來,經過23年的持續生態恢復,超過90億立方米的水透過塔裏木河流入台特瑪湖。
在這些水源的滋養下,台特瑪湖再次顯現出一些昔日的風采,水域面積增至88平方公裏,盡管仍未及建國初期的183平方公裏,但已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就。
並非不能使台特瑪湖擴大,而是88平方公裏更具成本效益!在2017年,湖泊面積達到最大時超過500平方公裏。
然而,技術人員的測算顯示,500平方公裏與88平方公裏相比,並未對周邊生態產生顯著影響,反而因蒸發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最佳面積應保持在88平方公裏左右。
雨帶北移,推動大國崛起
台特瑪湖重獲新生,被譽為全球生態修復的奇跡。一位生態學家激動地評論道:「這真是一個奇跡,他們成功地重建了生態系。」
目前,台特瑪湖的重現使周圍幹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潤,光禿的地表再度變成充滿生機的綠洲,曾經消失的各種動物也重新回歸,築巢繁衍後代。
由於遊說有綠地,沙漠的面積每年以0.3%的速度逐漸縮小。雖然這個比例很低,但如果持續下去,這片沙漠終究會向人類屈服,就像毛烏素沙漠那樣。
實際上,台特瑪湖復蘇的原因不僅僅是多次的人為放水,還有氣候環境因素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北方地區的降雨量上升,也為塔裏木河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幾年前,沙漠中駱駝遊泳的照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起初人們以為這是一張惡搞圖,但後來證實是官方媒體釋出的,這令人感到非常意外。
2022年10月,塔克拉瑪幹沙漠發生了洪水災害,沙丘中湧現出眾多湖泊,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認知。活了這麽久的人從未想過,沙漠竟然會有洪水。
駱駝與遊泳本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竟然因為沙漠洪水而關聯在一起,駱駝不得不在一天之內掌握遊泳技巧。恐怕駱駝自己也想不到,「一生中還得會遊泳」。
在2022年7月,中石化在塔克拉瑪幹的油田基地曾進行抗洪救災,搶救遭洪水淹沒的采油器材。
此外,黃土高原和黃河的顏色主要是由於其土壤所致,但近年來隨著北方降雨量的增加,曾經光禿的黃土坡開始顯現出蔥郁的植被。
由於植被的保護,水土流失的情況得到了顯著改善,黃河匯入的大量泥沙減少,使得黃河水變得更加清澈。
還有2021年引起廣泛關註的大象北遷事件,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猜測它們是否打算返回河南故鄉。作為生活在熱帶和副熱帶的生物,北遷實屬令人驚訝。
這些跡象顯示,近年來北方的降雨量逐漸上升,導致北方氣候愈加適合發展,曾經嚴重限制發展的幹旱狀況將在印度逐步得到緩解。
透過歷史對比可見,所有強大的中原王朝都是在氣溫上升、北方降雨增多的情況下崛起的,漢朝和唐朝均符合這一規律。
如今,經歷了上千年的寒冷氣候開始逐步回暖,降雨帶也逐漸向北移動,大面積沙漠與戈壁正轉變為適宜居住的土地,這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工農業發展,華夏大地的新一輪繁榮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