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人來說,雖然未必親眼見過,趙州橋卻絕對是一個熟悉的「老朋友」。這個出現在小學課本中的古建築被譽為「天下第一橋」,因其獨特構造和悠久歷史衍生出許多神話傳說,成為人們來河北旅遊的必打卡地之一。
趙州橋位於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始建於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與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潮州廣濟橋被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趙州橋可打卡的不僅僅是一座橋,而是一個配套成熟完善的景區,景區內環境清幽,可以看到建造者李春的雕像、古樸的碑刻,還可以參觀介紹橋梁知識的展館。
秋水盈盈,趙州橋橫跨洨河,以現代人和外行人的眼光看,這座石拱橋並沒有太過奇特之處,然而若是聯系到隋朝時的建築技術水平,其建造技藝的精致巧妙卻是讓人嘆為觀止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此橋為魯班所造的傳說。
關於趙州橋的另一個傳說就是和八仙之一張果老有關了。相傳魯班建好趙州橋後,張果老想檢驗一下橋身是否堅固,便約上柴王爺,將日月星辰放在口袋,三山五嶽載於獨輪車上一起過橋。行至橋頂時,橋身劇烈晃動,魯班忙飛奔橋下托住橋身穩住了大橋。此後,橋面就留下了驢蹄印、車轍印,橋拱腹則留下了手掌印。
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的趙州橋經歷過數次水災,還有數不清的天災人禍,已不是最初建造時的模樣,老橋殘留下的構件如今就陳列在景區內的「古橋展覽館」中。
展覽館分兩個展廳,一個介紹趙州橋的相關歷史,另外一個是則是介紹中國橋梁文化知識,有詳細的圖片文字,也有實物,在這裏可以看到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全部60多座橋梁。
石橋遺存下的構件大多已經損毀,顯出飽經滄桑的模樣,即使如此依然能看清其上精美的浮雕,內容豐富生動,仿佛一個個關於橋梁的小故事展現在人們面前。
許多人都知道「攀龍附鳳」這個成語,景區內就有和成語相關的石碑。碑刻由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手書,明代趙州刺史蔡懋昭刻石,一為「攀龍鱗」,一為「附鳳翼」,後乾隆南巡經過趙州時看到了兩通石碑,詩興大發寫就了【趙州柏林寺小憩】。
如今乾隆題詩禦碑兩側便是「龍鳳碑」,為景區增添了幾分古意和文化氣息。
從高空俯瞰,經千年風雨的趙州橋依然堅固雄偉,洨河如一條綠色的緞帶襯托著橋的偉岸。遊人在橋上往來,在河畔漫步,千年之前這河上橋上的熱鬧場景仿佛又浮於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