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共同寫好寧夏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2024-08-21旅遊

提及寧夏,塞上江南是繞不過的代名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賦予寧夏塞北大漠風光與江南小橋流水的神奇面孔,沙漠、黃河、星空、高山、綠洲在此融洽地組合。長久以來,漢族、回族等多民族同胞共同為這片土地傾註了多元而厚重的文化意蘊。近日,記者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采訪團走進寧夏,來到中衛沙坡頭、固原隆德老巷子等知名旅遊地,探尋寧夏文旅產業發展與促進民族團結的密碼。

以沙作筆 寫就黃沙化金沙奇跡

「中衛市是多民族和諧聚居的地方,各民族的群眾在這裏一起耕耘,才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寧夏中衛沙坡頭景區導遊張迪這樣向遊客講解道。眼下正值旅遊旺季,景區內遊人如織,身著景區特色服飾的張迪,只能在講解間隙跟記者聊上一兩句。她所說的內容,也是沙坡頭人的生活寫照。

地處騰格裏沙漠東南緣的沙坡頭,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於一處。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治沙人在這裏固沙植綠。當黃沙不再成為威脅,中衛這座沙漠小城不斷探索圍繞沙漠發展旅遊,將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邊塞文化、星空文化、治沙文化融入多項旅遊觀光體驗專案中,拉動經濟發展,推動多民族交往。

「伴著最炫民族風的音樂,大家一起動起來……」回族青年馬家威從北方民族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如今在一家帳篷營地裏擔任活動主持人。「在我們帳篷營地工作的很大一部份是年輕人,其他民族的同事在飲食習慣、個人喜好上非常照顧我,收入也還不錯。」他還提到,透過工作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互相介紹自己的家鄉,分享各自的經歷和故事,「我在這裏工作很愉快」。

像馬家威一樣,更多人在沙坡頭景區的各個角落裏奔忙,也因此而產生了更多關聯。他們像一個個「摘星人」,將大漠、黃河、星空、高山、綠洲變成了可感可知的具體符號。

遊客在沙坡頭景區體驗騎駱駝。 張樂 攝

「中衛沙坡頭景區的活動設定是在踏踏實實地仰望星空。」中衛市旅遊和文化體育廣電局局長呂永軍介紹,中衛有7萬人從事旅遊業,沙坡頭景區和周邊的沙坡頭村、鳴鐘村、鳴沙村已經形成一個協同發展的綜合體,漢族、回族群眾既可以在景區裏提供旅遊服務,也能在村中的休閑康養區、生態旅遊區、鄉村生活體驗區中找到就業崗位。

據了解,2023年9月以來,沙坡頭村、鳴鐘村和鳴沙村累計接待遊客1.4萬人次,帶動群眾增收240余萬元。

以文為墨 研磨「鄉愁遊」致富經

土墻、樓閣、巷道、戲台、石雕……走進固原市隆德縣城關鎮紅崖村的老巷子,濃濃的「鄉愁味」撲面而來。恰逢七夕,老巷子裏舉辦了社火表演、吃隆德暖鍋、七夕相親會等活動,節日氛圍濃厚。

「我給你們戴上我做的剪紙指環,這樣就能把你們留下來了。」記者走進固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專案代表性傳承人楊國權經營的剪紙工作室時,他正給要出門的客人戴上蝴蝶樣式剪紙指環。開設在老巷子的這家工作室裏,擺滿了楊國權剪的展現地方風物、名人典故等內容的作品。曾經農忙務農、農閑務工的楊國權,在2017年老巷子建設完成後,便選擇追尋兒時的夢想,把精力投入到剪紙上。他說:「現在日子好了,我做夢都沒想到,曾經的放牛娃能當老板,為自己的生活而拼搏。」

像楊國權一樣,很多人因為隆德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的契機吃上了「旅遊飯」。5年前,隆德縣城的居民馬妍和丈夫來到老巷子開起文創產品店,丈夫刻章,馬妍管理店面,既方便照顧孩子,收入也不錯。

以「鄉愁」為主題,隆德老巷子打造精品民宿,帶動就業人數326人,周邊居民參與經營民宿20余人,走出了一條「基礎設施強村,文化旅遊富民」的新路。

隆德老巷子一景。 張樂 攝

2017年,馬雪音到隆德老巷子開創了一家帶有濃厚田園藝術風格的民宿,民宿內原木、青磚、書畫、琴棋、花草等元素融合了北方的豪邁和南方的細膩,引得眾多遊客參觀打卡。馬雪音認為,一個人如果發自內心地喜歡鄉村,願意為鄉村去做一些工作,自然而然會有一種使命感。她願意把藝術鄉村傳播到更多人身邊,讓更多人能夠感知水墨隆德的藝術魅力。

近年來,紅崖村依托老巷子景區的歷史文化、建築風格,按照「以強帶弱、多元發展、互促互補」的原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就業。

固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宋亞俊介紹,老巷子的生活曾經很貧困。政府牽頭打造旅遊村以後,很多群眾逐漸從過去的不支持、觀望,到後來積極參與到村裏的工作中去。

2022年,老巷子被打造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景區依托傳統古村落旅遊景點,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與景區保護開發深度融合,打造「石榴映紅老巷子」景區旅遊品牌。2023年,老巷子景區全年接待遊客52.3萬人次,實作社會綜合收入達2400萬元。

以戲為媒 傳唱悠悠黃河情

距隆德縣城8.5公裏的陳靳鄉新和村,是國家非遺專案高台馬社火的傳習基地,記者在此親歷了一場社火表演。當天,村子裏旗幟招展、鼓鈸齊鳴,20多位社火表演者裝扮成關羽、張飛、穆桂英等歷史人物,騎乘高頭大馬列隊前行,引得遊客也紛紛加入畫油彩、穿戲服、騎馬等社火表演體驗中。有遊客稱,因為這樣的體驗,對當地的文化特色產生很深的印象。

隆德社火展演。 隆德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和村的高台馬社火表演,是隆德依靠當地特色文化發展旅遊的一個縮影。隆德地處「絲綢之路」北道東段,當地受中原文化、農耕文化、遊牧文化和民族文化等諸多文化元素影響,社火風格獨特。如今,高台馬社火保持淳樸、原始的傳統藝術形式,逐年增加宣傳尊老愛幼,扶貧幫困、禁毒禁賭、科技興縣等現實生產生活內容,成為觀察當地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一個途徑。

除了吸引遊客來,新和村也在如何讓遊客留得下方面做文章,而「住」就是一個突破口。結合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新和村發展出可容納300余輛房車和自駕遊車的旅居基地,另有小木屋、蒙古包等住宿接待場所,遊客可以在當地的人文美景中「見山、見水、見鄉愁」。

從2019年到現在,房車遊客查海勇已連續多年在新和村年均避暑遊玩100天,也是房車旅營基地的發起者和受益者之一。「住下來以後才能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這位「新和村榮譽村民」說道,「現在,村裏的男女老少我都認識,跟他們可好了。每天早上,我能及時買到村民們賣的新鮮蔬菜,這在城裏享受不到。」

到新和村,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遊客既能參與馬社火展演、秦腔表演、非遺葫蘆絲義演,也能在長桌宴上與當地群眾共同品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飲食。而給遊客提供多元融合體驗的新和村,也走出了一條民族團結發展的強村富民新路。目前,新和村全村農戶投入文化旅遊產業經營,年接待遊客4.7萬多人次。

黃河文化、星星故鄉……一個個「標簽」的背後,是寧夏不斷發揮文化在旅遊產業中的引領作用,不斷放大文化旅遊外延效應的體現。未來,更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將在寧夏繼續講述。(完)

(作者 張樂 謝宇 吳蓓蓓 寧夏中衛、固原報道)

來源:【中國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