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2023年長城徒步之19:驚嘆紫荊關的神秘

2023-12-09旅遊

2023年11月25日,參加了票哥收隊的神秘隊伍探訪紫荊關,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並稱內三關。名氣之大,位置之重要,聞名遐邇。保存基本完好,經過維修,無需門票,無人管理,今日共10.3公裏,用時7小時。

9:30,到達城外,首先來到北門。一面有甕城,裏面券上有「表裏山河」匾額。北門面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上款為「萬歷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紫荊關」。蕭艾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河山帶礪」的含義,即使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也決不變心。

城門下即拒馬河。

之後返回從另一側上山上墻,不知底細的我們,從墻下擺放的鐵門窗梯子上墻,走了一段,還遇到第一次小雪飄落,墻被斷了,於是就分兵多路了,我和悠姐、睡不醒和另外兩位姐妹原路返回,又從梯子下來。

沿著墻體下方艱難下撤,想按軌跡直接上山上長城,後來才知,沿著拒馬河河邊搖搖擺擺地就能過來。

沿著山上殘墻一直向上,這時就我們老搭檔三人了,上行時遇到反向的強驢德國小夥和另一隊友,

12:00到達了一處高點,可俯瞰紫荊關內城了,一塊塊地被城墻分割了。

12:15,在山頂又遇到反向的大部隊。快到山下時有幾處簡易房建造的寺廟,供奉了各路神仙。

13:20,看到城門,不知是不是陽和門,回來查百科記載「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面南額題"陽和門"。陽和門外有黃土嶺城。」門和城墻在原有基礎上整修的,墻上光溜溜的,可以當滑梯。左側有水門。

再走不遠,又一水門,古老的石板路溜光,從水門過來,再見一雄偉古樸的關門,即南門,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歷十七年歲次乙醜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

從南門上墻,可清楚地看出內城被城墻和城門分隔為三部份,即資料中所講的「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之三個。

此時風很大,凍手凍臉。在墻上睡不醒一眼看到了對面山上的敵台,趕緊出發,原本悠姐請我們喝小酒的計劃作廢了。

邊走邊問,過了小河,14:45分來到敵台下,今天見到的第一座敵台。又可見蜿蜒的長城,這裏應該是資料中五個小城中的一個。

沿著殘墻墻體再走,有幾座坍塌的石墩台,15:15分,來到獨眼樓,只一個門,很少見到的敵台形制。

下山,也是殘墻,城墻遺址也可見。

16:10分,回到北門紫荊關城門處,已是殘陽。

到了拒馬河南的四個小城,河北岸的小金城沒時間去了。

回來後查資料得知,紫荊關位於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關城東為萬仞山,千嶺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谷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紫荊關城就建在這依山傍水、兩山相夾的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內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註。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後,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歷、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

歷史上紫荊關曾發生的戰爭達140多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關不克,分兵紫荊關擊敗金兵,又從內夾攻居庸關得手。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後,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

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份,中間以墻相隔,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關城東、西、南、墻外有墻,形成環抱於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

拒馬河北岸有小新城,與主城之西城隔河相望,有鐵索相連,為關城的前哨。

紫荊關的關墻總長18160.5米,共有城門9座、水門4座、戰台19處。

再去探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