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梨樹縣偏臉城城址的古韻與今昔

2024-05-13旅遊

這是一個沈睡在泥土中的古城。它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鐫刻著時光銘印的城墻,見證了無數歷史變遷和文化交融。這便是梨樹古城——偏臉城城址(韓州古城)。

出梨樹縣城向北,沿梨樹至小城子公路前行4公裏,過北郊綠野,極目遠眺,一條東西走向的漫崗橫亙天際,這就是偏臉城所在地——梨樹縣白山鄉岫巖村。【梨樹縣誌】記載,「因其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形如偏臉狀,因而稱之為偏臉城。城址為方形每面城墻長二裏,四角有炮台,四面有甕城門」。

偏臉城古城為夯土板築而成,城垣周長4318米,頂寬1米,基寬12米。古城四隅築有形制相同的角樓。角樓台基平面皆為圓形,高出城墻1—2米。其中西北角樓地勢最高,墻高8.6米,頂部直徑8米。古城內早已墾為耕地,但地表古代遺物隨處可見,古建築遺址星羅棋布,特別是大溝兩側,灰層堆積厚達3—4米。紅色的燒土,大塊的煉渣,焦黑的木炭,殘磚碎瓦,陶瓷殘片參差疊壓,夾在其間。

遼金時期,偏臉城古城地處自燕京(北京)至金上京(黑龍江阿城)的交通要道上,是當時宋-金來往的必經之路。金初,韓州從柳河縣遷徙於此。金朝遼東司法高官王寂在他的【遼東行部誌】中敘述了韓州遷徙的始末:「韓州,聖宗時並三河、榆河二州為韓州……故城在遼水之側,常苦風沙,移遷白塔寨,後為遼水所侵,移遷今柳河縣。又以州非沖塗(途),即徙於舊九百奚營,即今所治也。」意即偏臉城古城是由九百奚營擴建而成。

在明昌元年,王寂途經繁榮的韓州,此地金朝的封建化已圓滿,城市商賈雲集,顯現太平盛世之景象。王寂宿於城中大時寺,面對夜幕下的月光樓台與秋香院之語,心懷悠然,笑容盈面,人未散去。他在【遼東行部誌】中,詳述了韓州四治三遷的滄桑巨變及個人所感,記錄下這座城市的歷史深度與文化繁盛。

深藏於此的古城城址,是燕京至金上京古驛道上的回聲,也是諸多傳奇故事之淵源,悠長的歷史承載著宋金交替的輝煌與沈痛。徽欽二帝「北狩」之際,曾三度途經此城,並暫留其間。沃土之中,更有國家級的重要禮器出土——「大晟編鐘」,見證了千年的鐘鼓文化與禮樂傳統。而王寂之遊,城市之興,歷史之變,文化之深,遺址之豐,瑰寶之美,皆顯古韓州之盛,不愧為歷史與文化的豐碑。

大晟編鐘

遼白釉提梁壺

偏臉城出土銅鏡

偏臉城出土金魚

偏臉城出土金樹葉

據了解,偏臉城古城遺址出土過很多有研究價值的遺物,東大溝北端50米一段,當地居民俗稱為「金場」,曾出土有金葉、金絲花等許多造型細膩、工藝精湛的金制品及散金碎銀,現收藏於吉林省博物館。城內有一座道觀遺址和一座佛教寺院遺址。

2006年5月,偏臉城城址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由國家文物局出資300多萬元對偏臉城進行監控保護,共計安裝監控網絡攝影機33個,達到古城全覆蓋,防止盜掘分子對古城肆意盜挖導致文物流失。

記者 毛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