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來蘇州不懂玩什麽?這些地方值得你一去!

2024-02-15旅遊

關於-蘇州

蘇州市,簡稱「蘇」,古稱姑蘇、平江,江蘇省轄地級市,特大城市,是上海大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重要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東南部,東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

蘇州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1994年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蘇州工業園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2023年,蘇州4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其中昆山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

蘇州是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江南水鄉,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公元589年,隋文帝取姑蘇山之名將「吳郡」改為「蘇州」。蘇州姑蘇區為全國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從春秋伍子胥建闔閭大城至今,蘇州城保持著「水陸並列、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史跡名園」為獨特風貌。以拙政園、山塘街為代表的蘇州古典園林和中國大運河蘇州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周莊古鎮為代表的江南水鄉古鎮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太湖絕大部份景點分布在蘇州境內。作為「江南文化」的核心載體,蘇州孕育的昆曲、評彈、園林和蘇繡,已成為世界辨識中國的鮮明符號。

第一:虎丘山風景區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虎丘山門內8號,在蘇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區面積72.8公頃,核心景區面積15.97公頃,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

虎丘又稱海湧山,東晉司徒王珣與弟司空王瑉於劍池兩側建別墅,後舍宅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築,「寺中藏山」為其一大特色。虎丘後山有「虎丘後山勝前山」之說,現存青石小橋、石牌坊、湖石假山。

劍池是虎丘最為著名的是兩大景點之一。稱它為劍池原因有三個:其一從上面看,這池宛若一把平鋪的劍;其二,傳說當年為吳王闔閭殉葬有扁諸、魚腸寶劍三千把,故名;其三,傳說當年秦始皇與孫權都曾來這裏挖過劍,劍池就是由他們所挖而成。其實劍池是天然形成的。劍池可以說是虎丘最為神秘的地方,傳說吳王闔閭墓的開口處就在此處。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4個大字,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獨子顏頵所書。圓洞內石壁上另刻有「風壑雲泉」,傳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所書。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傳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

虎丘塔是虎丘最為著名的是兩大景點之二。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建成於宋建隆二年辛酉(961年),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塔七層八面,塔高47.7米,塔向東北偏北方向傾斜,它的塔頂偏離中心2.34米,最大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稱為「中國的披薩斜塔」。該塔是江南現存時代最早,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的一座佛塔。

第二:同裏古鎮


同裏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宋代建鎮。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同裏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種、生息繁衍。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裏成為吳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原名」富土「。

虎丘山海拔34.3米,面積0.19平方千米。山體由侏羅系火山巖漿構成,千人石、試劍石、劍池等山石為流紋巖。虎丘山往東、北、西三個方向的整個平原地區第四系沖積層之下都分布著侏羅系火山巖。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均溫15.7℃,1月均溫2.5℃。7月均溫28℃。

第三: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建立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寒山寺殿宇大多為清代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霜鐘閣等。寒山寺的建築布局沒有嚴格的中軸線。寒山寺山門前面的石拱圈古橋是江村橋,橋堍與山門之間那垛黃墻稱照壁。山門兩旁兩棵古樟。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佛龕背後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裏,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

寒山寺的主庭園左側的花壇兩面嵌長條石刻兩塊,一為明代崇幀年間刻的"寒拾遺蹤";另一刻清末江蘇巡撫程德全寫的"妙利宗風"。出大雄寶殿,左通普明寶塔和方丈室,右達名聞遐邇的聽"夜半鐘聲"的鐘樓,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遠望屋頂,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藏經樓樓上秘藏珍貴佛經,樓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後墻的背面立一巨碑,刻著千手千眼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鐘樓就在寒拾殿旁。

寒山寺寺院布局並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墻和山門基本是一線相承,後邊的大雄寶殿、藏經樓,並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則按南北向中軸線布局。寺中處處皆院,錯落相通。

第四:獅子林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屬於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同時又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

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獅子林建築可分祠堂、住宅與庭園三部份,現園子的入口原是貝氏宗祠,有硬山廳堂二進。

住宅區以燕譽堂為代表,是全園的主廳,建築高敞宏麗,堂內陳設雍容華貴。沿主廳甫北軸線上共有四個小庭園燕譽堂甫以白、紫玉蘭和牡丹花台為春景庭園。堂北庭園植櫻花二株。小方廳為歇山式,廳內東西兩側空窗與窗外臘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構成「寒梅圖」和「竹石圖」,猶如無言小詩,點活了小小方廳。九獅峰院以九獅峰為主景,東西各設開敞與封閉的兩個半亭,互相對比,交錯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有一小院,有黃楊花台一座。

主花園內荷花廳、真趣亭傍水而築,木裝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結構,但形態小巧,體量適宜。暗香疏影樓是樓非樓,樓上走廊可達假山。飛瀑亭、問梅閣、立雪堂則與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應。扇亭、文天祥碑亭、禦碑亭由一長廊貫串,打破了南墻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園的建築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後錯落,形式多變,但由於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貝氏在重建時對園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築材料的運用和體量比例上看,旱船過於寫實,問梅閣體量過大,見山樓外形中西結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築風格不夠統一。

園林入口有玲瓏石筍、石峰、叢植牡丹及白玉蘭,與「立雪堂」背面側窗和諧統一,使框景更趨完整,形成進入庭院前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喻「玉堂富貴」之意。並有蔽外隱內之含義而景深意遠。庭院北是主體建築高敞宏麗的鴛鴦廳。南廳名「燕譽堂」,出自【詩經】,意為名高祿重安閑快樂。燕譽堂為全園主廳,高敞宏麗。堂屋門上有「入勝」、「通幽」、「聽香」、「讀畫」、「幽觀」、「勝賞」磚刻匾額。北廳稱「綠玉青瑤之館」,出自元畫家倪雲林詩中,「綠水」指水,「青瑤」指假山。中堂屏風南面刻【重修獅子林記】,記述貝氏1917―1926年間重修「獅子林」的經過。北面刻【獅子林圖】,寺峰古柏,飛瀑層樓。

廳內陳設精致華貴。廳的前廊西側可通「立雪堂」,後廊西側門宕通假山洞穴而進入「臥雲廳」,在後為小方廳,廳名「園涉成趣」,其西側辟門,可登假山。以鴛鴦廳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頗為巧妙。廳前有「息廬」、「安隱」磚刻。院內湖石、花台、小樹組成一景。小方廳後的院中花台上有巨峰,由九頭不同姿態的獅子組成。峰北院墻漏窗的框形各異,並分別套入琴棋書畫圖案。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古五松園在指粕軒之西,中間隔一竹園。園裏舊有五棵大古松,霜幹虬枝,亭亭似蓋,所以獅子林從前曾名五松園。轉彎向南到飛瀑亭。這裏為全園最高處,用湖石叠成三叠,下臨深淵,上有水源,開動機鈕,即成人工瀑布。

第五:留園

留園,曾名「東園」、「寒碧山莊」,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留園路338號,南臨留園路,北至半邊街,東鄰市汽車客運集團有限公司,西為繡花弄,於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後多有荒廢易主,1953年,蘇州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復留園,其後不斷修繕整治。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整個園林采用不規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築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雲墻和建築群把園林劃分為中、東、北、西四個不同的景區。留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占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1961年3月4日,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留園與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山、留園)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整個園林采用不規則布局形式,使園林建築與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雲墻和建築群把園林劃分為中、東、北、西四個不同的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廳堂庭院建築取勝,北部陳列數百盆樸拙蒼奇的盆景,一派田園風光。西部頗有山林野趣。其間以曲廊相連。迂回連綿,達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叠出。

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辟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留園的主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致,臨水掛落與欄桿之間,湧出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線山頂聞木樨香軒。山上遍植桂花,香氣浮動。該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於碧波之上。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於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立於山岡之上,有淩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戶,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長廊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群。主廳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峰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著著名的留園三峰,冠雲峰居中,瑞雲峰、岫雲峰屏立左右。冠雲峰高6.5米,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系江南園林中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峰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郁然成林,盛夏綠蔭蔽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登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墻如遊龍起伏。山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臥於溪澗之下,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

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

第六:平江路

平江路是蘇州的一條歷史老街,是一條沿河的小路,其河名為平江河。平江路歷史街區是蘇州古城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對照南宋【平江圖】及明末【蘇州府城內水道總圖】,平江路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城坊格局,並保持著活力。

平江路南起幹將東路,北越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裏",較早出現了1834年的【吳門表隱】中,說道:"平江路古名十泉裏,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很詳盡。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長約1606米,也就是三裏路長,兩側的橫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獅子寺巷、傳芳巷、東花橋巷、曹胡徐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廂使巷、蕭家巷、鈕家巷、懸橋巷等等。

宋時蘇州稱「平江」,取名緣於此。平江路古名十泉裏,因該路有古井十口的緣故。但清乾隆【長洲縣誌】學宮圖中,已標作「平江大路」,自清同治【蘇州府誌】起,本路一直稱作平江路,【姑蘇圖】等也均標平江路。

長1606.8米,寬3.2米,1985年改彈石路面為長方石人字形路面。2004年5月,平江路完成保護與整治工程,路面改建傳統長條石橫鋪砌成。兩側支巷多為歷史悠久的小巷,路以「水陸並列,河街相鄰」特色著稱,西側平江河即為古城內「三橫四直」幹流中第四直河,寬5~6米,從南端苑橋到北端華陽橋,中間共有11座橋東西向跨越其上。

講到平江路,很容易聯系到兩個名人,住在平江路懸橋巷27號。洪鈞,同治七年高中狀元,從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過後來的浪漫婚姻更是讓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賽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個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個紅粉佳人,本身就充滿了浪漫的味道,據說洪鈞是在返鄉奔喪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賣唱的賽金花,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梨花海棠」的歷史來。那時,他三天兩頭讓賽金花為他彈唱。再後來,在朋友的慫恿之下,這段姻緣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於是在第二年桂花飄香的季節,美女賽金花走進了懸橋巷27號。洪大人還專門給賽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進」房。在江南的水氣氤氳中,賽金花悠閑而滋潤地在27號的院落裏舒展著,她時常會在飯後或閑暇在大院裏聽評彈唱昆曲,還有京戲。在下人的眼裏,她是個溫和善良的人。大奶有點看不起她是一個妾,但是總的來說,這段婚姻還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鈞作為清朝政府的公使從西方四國「載譽」歸來,帶著賽金花,這時候的賽金花已經能夠講一口好外語了,在社交圈裏翻雲覆雨,自然成了中國第一代的「交際花」。他們還是回到蘇州,回到平江路,住進了懸橋巷29號,還帶回來一架鋼琴。不過,僅僅兩個月後,洪鈞謝世而去,方才55歲,實在太早了。留下年輕貌美的賽金花,無限感慨地離開懸橋巷29號,去了上海,開始了真正屬於她的「名妓」生活。算算時間,賽金花住在平江路旁邊的懸橋巷洪家大院的時間只有半年,屬於洪鈞的時間也不過七載,懸橋巷27號和29號卻成了一段永遠的佳話,在這裏走走,好像有時候還會覺得那街角會走出那個風韻優雅的賽金花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