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瀘州老街,可能是老城區長度最大的一條路,過了百年還叫新馬路

2023-12-07旅遊

瀘州的老城區自然最多老街舊巷,雖然城市的更叠不可阻擋,但是總有一些記憶被我們封存,大家沒有固執到一成不變,但是回憶是我們對城市的一種追憶和尊重,更是對它未來的期盼。這一次給你們聊聊記憶的新馬路。

這條路從東門口開始到三星街結束,雖然不是筆直,但是也不算歪斜,由於太長了一樣望不到頭,它最開始就不是主幹道,今天更加不是,但是它從來沒有冷卻過煙火氣與自身的溫度。

上個世紀20年代之前,並沒有這條路,一百年下來它在不斷變化,名字卻沒有變過。當時這裏是瀘州的東城墻,有一個叫楊森的人,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主政瀘州,也就是說那段時期,瀘州他說了算。

有人說因出行不方便,照顧自己的姨太太,所以特意在城墻上開辟了一條路出來,而且還不能破壞多數古跡的情況下,由於之前沒有說,所以這條路出來了就叫新馬路。沒想到今天這條路已經沾滿了歷史的塵埃,依然被叫了這個老名字。

新馬路在東門口這邊算起,有一個建於1954年的公立幼稚園,就叫新馬路幼稚園,當然這裏挨著蘇公路,過去更細化一點,還有蘇公路幼稚園,不知道這兩個有沒有交叉過。這個幼稚園位置基本沒有變化,當然從簡陋到逐步翻新,它的老模樣已經看不出來。

在這個幼稚園旁邊,現在是沒有了,有一個酒吧叫星期八酒吧,就是很多老瀘州人沒有進去過,門口路過應該印象也深刻,大概混個臉熟,不曉得它是不是瀘州最早的酒吧,但是至少是瀘州早期的酒吧。我個人不喝酒,青年時期也去一些酒吧,主要還是在白塔那一帶,平民消費。記憶不多。星期八裏面到底如何,消費怎樣,則不得而知。

它的對面是瀘州市婦幼保健院,現在還在,不知道當年有沒有人就是出生在這裏,不過應該不少老城區八零後的娃娃在這裏做兒保和打疫苗的經歷吧,如今在龍透關附件還有一個那是後期的了。

新馬路雖然一通到底,但是中間有幾個上下口子,第一個就是寶來橋,上去是下水井溝,下去就是寶來橋到濱江路,說實話,這兩個地方肯定得單獨拿出來說。

這邊有一家音像店當時比較出名,叫永翔(詠翔)音響店,2000左右,江陽沽酒客開始寫影評,購買了大量的DVD,看了幾千部中外電影,不曉得是不是吃得太飽,如今的電影索然無味,好難勾起重看的欲望,不能說沒有好電影,但是票房越來越高,經得起反復觀摩的越來越少,也不知道是自己口味高了,還是欣賞水平下降了。

新馬路可以說如今是一條老的美食街,它還不是以小吃為主,這裏有兩家瀘州餐飲中的元老級別,一個是裕紅閣,一個是貴豐園,雖然它們在城西都有了比較上檔次的新店,但是這兩處老店還是在這條老舊的街道上顯示出與眾不同。

第二個斷口凝光門上還有比較久遠的天天麻魚火鍋,是平民化的存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了,那個時候好像叫片片魚火鍋。當年沽酒客20歲生日就跟幾個當時的朋友一起過得,那時候錢不多,卻吃得開心,如今二十年物是人非,當年一起吃飯的朋友早就無法聯系。少年不再來,人到中年還不能休。

而沿街的其他店鋪,多幹鍋、湯鍋、吃魚等等,也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知道換過多少老板,這條街晚上曾經很是鬧熱。

而一些面食如鋪蓋面、屈二酸菜面、幹雜面及一些小排檔也有。不過味道見仁見智,人家就這樣做了許多年,也成為了這條街不可或缺的煙火氣。

這條街老,自然還有瀘州人文銘印,甚至有一些文物建築。比如這個中國風格川南民居的天主教堂,它叫真源堂。一百多年下來,它還躲過日機轟炸,也算是一種奇跡了。

因為時局動蕩,新馬路,曾經一度被日機轟炸支離破碎。1939年1月19日到1942年8月27之間,瀘州遭遇了日本六次飛機轟炸。真是哀鴻遍野,慘不忍睹。這條新馬路,並沒有躲過這場浩劫。

新馬路被轟炸坍塌七處之多,民居被燒毀一百多間,特別是當時那場凝光門裏躲飛機的轟炸慘案,更是死傷無數,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傷痛,必須銘記的恥辱。

後來新馬路轟炸結束後,慢慢被有錢人購置和進行填充,修了一些公館和小院,逐步恢復元氣。新中國成立後,新馬路經過幾次維修重設,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這裏還插一句,這裏還曾經有個順城街,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了。聽老一輩人談,順城街一邊臨長江,一邊靠古城墻(新馬路下),也因此而得名「順城街」,全長600米左右。而在新馬路路口,還有個大雜院,叫差房院子,以前是官府差人與勤雜人員的住所,後來院子裏的住戶增加了,便改名為差房院子。

不過今天已經被拆了,因為是危房了。從‘差房’院子入口處到長江邊有條巷子,名叫水巷子。這一街、一巷、一院,僅僅聽老一輩瀘州人的講述便覺得不簡單,而凝光門、大河街、古城墻這些地方,背後也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新馬路凝光門如今還在,也是瀘州老城門唯一的見證,這個地方,對於瀘州的歷史人文意義不言而喻,可惜過去的華光廟和其他相應的東西沒有辦法找到了。

凝光門什麽時候得到這個名字現在沒有考證到,但是起碼在明朝的時候就有這個說法了,因為我們可以從明朝狀元楊慎的集子裏看到名為【凝光門觀江漲】的詩:

六月舊井無禽,七月乘船入市。

樓台蜃氣晨浮,原隰龍鱗秋洗。

望洋河伯自矜,鬻渡津人爭喜。

東林老衲厭喧,喚打暮鐘清耳。

據說當時還未修新馬路,更沒有下面的濱江路,晚上站在凝光門城樓上東望月光照耀的風平浪靜的長江,江水看起來像凝結成一塊大明鏡一樣,因而有凝光門的稱呼。當然今天我們對凝光門的名字更加接受,因為很具備詩情畫意,還有一種說法,之前這城門旁有一種華光廟,供奉華光大帝,又稱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

是漢族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三只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征。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只眼,所以漢族民間又稱「馬王爺三只眼」。

最後走完到了到了三星街道臨界處,有一處樓還在,叫望江樓,應該也是很多瀘州人的記憶。算是瀘州早期的江景房了。

關於新馬路的記憶,可能還有很多沒有說到,也歡迎大家共同來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