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贛州:誰解望闕郁孤意 一曲辛詞揚天下

2024-03-20旅遊

郁孤台坐落在江西贛州老城西北隅的賀蘭山上,是贛州城內地勢最高的遊覽點,也因為它「隆阜郁然孤峙」而得名。郁孤台,唐代就已負盛名,它是贛州現存最古老的勝跡,清代以前,它的影響力要遠大於八境台,古代名人對它的詩題也較八境台更多。

登上郁孤台樓,江城煙雲,內外景色盡收眼底,是宋代虔州八景之一、清代贛州八景「三台鼎峙」中的一台。

郁孤台,顧名思義含有傷感色彩。對它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唐朝。唐肅宗時期,名臣李勉,為人正直,亦有功朝廷,他雖為李氏宗室,卻也受人誣陷貶於虔州(即現在的贛州)。郁孤台的「郁孤」之意觸動了他內心情感,他登上郁孤台,一觀台下南側街坊巷閭、萬屋參差,北邊贛江浩渺,湧動北下,百感交集慨然嘆曰:「余雖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闕一也,郁孤豈令名乎?」他自感,雖然比不上春秋時期的著名忠臣子牟,但他的心是忠於朝廷的。這句感嘆遺至今日,成了史籍中對郁孤台的最早記載,郁孤台也因此曾一度換匾更名為望闕台。

最早為郁孤台留詩的名人,是北宋嘉祐六年虔州知軍趙抃一首36句五言長詩。再而,就是蘇東坡受孔宗翰之求,為八境圖配的郁孤台詩和後來被貶惠州,停留虔州時登郁孤台,感慨萬分留下的兩首詩唱。此後,登台留詩者不斷增多。

南宋紹興十七年,虔州知軍曾慥為了表達他的忠君情感,又增建了望闕台,南台曰「郁孤」,北台呼「望闕」。曾慥,宋代同名同姓者的有兩位,一位是北宋八大文學家之一、江西南豐人曾鞏的四弟——曾肇的孫子,這位曾慥是位文學家,曾做過州官,編有著名的【皇宋詩選】。另一位曾慥,字端伯,號至遊子,是福建晉江人。北宋靖康初年,任倉部員外郎。金人攻陷京城開封後,隨其嶽父翰林學士吳晗降金,充事務官。南宋紹興九年,秦檜起用曾慥為戶部員外郎,歷江西轉運判官、虔州等地知州。紹興二十五年,終右文殿修撰,曾著【類說】五十卷等著作。紹興十七年任虔州知軍的曾慥,從時間上看應當是後者,大約正是他的這種經歷和才學,加上性情中人的性格使他建起了望闕台,讓賀蘭山從此有了兩座台樓。

真正使郁孤台名揚四海的還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南宋淳熙二年以湖北賴文正為首的茶商軍起事,他們攻城略地屢敗官兵,由湖北轉戰湖南、江西,進逼廣東。同年六月,皇帝孝宗急令36歲的辛棄疾出任江西提點刑獄,節制諸軍,「繡衣持斧」來到江西路提刑司衙門的所在地贛州,替換年紀過大、畏縮不前的原提點刑獄方師尹,督捕以賴文正為首的茶商軍。在贛州太守陳天麟的大力協助下,九月,辛棄疾誘殺了賴文正,平息了茶商軍,辛棄疾因此加封為秘閣修撰。

在贛州期間,辛棄疾時而路過郁孤台,他登台眺望,章貢二水環流腳下,匯贛江北去。「郁孤」的傷感,觸景生情,使他想起山東家鄉父老,他忘不了收復北方與家鄉失地的抱負。翌年,辛棄疾奉調京西轉運判官,離開贛州赴任途中,在萬安縣造口的石壁上,書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南宋末年鹹淳年間,任贛州知府的文天祥也曾登台北望,國破山河的慘痛形勢,使他同樣也慨然賦詩表達他的哀思,寫下一首【題郁孤台】:「城郭春聲闊,樓台晝影遲。並天浮雪界,蓋海出雲旗。風雨十年夢,江湖萬裏思。倚闌時北顧,空翠濕朝曦。」

南宋寶慶三年,贛州知軍事聶子述維修郁孤台。翌年,他將自己收集的蘇東坡、黃庭堅等前代名人墨跡匯集付梓,定名【郁孤台法帖】成為今天的存世珍本。

然而,郁孤台在明代初年又倒塌。倒塌後,官府曾一度將嶺北道署設於郁孤台,明弘治十四年,道署改都巡撫都察院,郁孤台因此一度消失。明正德年間,知府邢珣廣納民情將都察院遷於城西,關系贛州一郡文運的郁孤台又在舊址重建。明嘉靖年間,郁孤台再次得到培築維修,著名學者羅洪先對郁孤台也有留記。明後期,郁孤台廢毀,在以後的興廢中,郁孤台就再也沒有興建成原來「台」的形式,改為「亭」式建築,它雖然延續「郁孤台」的稱呼,但實際上已經是座亭式建築了。

清道光十年邑人羅詩瑞重建郁孤台,並額以匾「郁孤台」。十二年後,贛州知府王藩在郁孤台前,於陽明祠西重建望闕台。

清同治八年一場大風把郁孤台吹倒,兩年後,得以重修。這次維修加強了郁孤台的抗風強度,在一樓的前後楹之間,用框板隔成廳房,使台的柱子之間有料板相連,增強了建築的整體抗風能力。同時,又培築台基,用磚石鋪砌斜坡,台四周加築圍墻抗風,兩側對開院門,設專人管理。在賀蘭山的山腰建造山門,形成了郁孤台現在的布局。經這次維修後,郁孤台就更加堅固再也沒有被大風毀壞了。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郁孤台年久失修,屋漏雨淋白蟻滋生,梁腐柱空搖搖欲墜。1984年9月,市政府撥款在原址重建郁孤台竣工。新修的郁孤台,除在二三樓增設了外廻廊外,其他基本按清同治年原樣重建。這年中秋節,郁孤台首次接待被邀請的許多抗日戰爭時期曾流亡贛州,為贛州文化事業作出貢獻的外地書畫家、文化名人參加「贛南中秋詩話會」,登台賞月。

到現在,已經圍繞郁孤台衍生出了一個留住千年宋城古韻和贛南客家風情的特色文化區域——郁孤台歷史文化街區。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張嗣介

編輯:劉航 編校: 黃松林

值班主任:明心武 肖靜

編審:陳濟才 陳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