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影響在於它使人體健康每況愈下,全球爆發性速度增長的發病趨勢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命健康。
與單純冠心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人對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高危因素有更明顯的親和力。 酮癥酸中毒、感染等是未發現胰島素之前,糖尿病常見的的急性並行癥之一。
尤其容易出現在1型糖尿病及病程較長、胰島功能即將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主要致死原因。 目前冠心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並行癥及死因。
據統計死於該並行癥的糖尿病患者可達總死亡率的70%~80%。高胰島素血癥在兩種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 最終導致疾病惡化並且是不可逆轉的。
冠脈造影是判斷血管狹窄水平的最高標準。 臨床上發現,糖尿病合並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阻塞情況更為復雜,基於長時間高血糖狀態對心臟血管和神經的損傷。
患者自覺癥狀並不典型,這直接導致本病突發性風險增加。無論是外界攝入過多脂質,或者自身代謝功能異常, 使血液中含有過多脂質。
脂質更易附著在有破損的血管壁上,最終形成斑塊狀沈積,阻塞冠脈血流,心臟自身供血不足而產生心絞痛。 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胸痛性質比較規律、相對穩定,在數月內無顯著變化。
近代醫學研究表明:高血壓、高血脂、高胰島素血癥、吸煙等是本病的危險因素,嚴格的血糖、血脂控制、生活方式的改變, 已成為防治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研究的新方向。
西醫提出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其發病機制為氧化應激學說和糖基化終產物學說。糖尿病和冠心病共同發生, 在治療中更復雜,更具挑戰性。
不斷推出的的新的藥物, 創新的治療方法等對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效果並沒有理論上那麽效果明顯。
如何進一步尋找既能使血糖達標又能對冠心病的治療有效的藥物, 是現代醫學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中醫辨證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其中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精髓,直接關系著處方用藥的治療效果,醫師對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的治療見解獨到,認為傳統的氣陰兩虛型並不能涵蓋所有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分型, 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氣虛血瘀型占絕大多數。
中醫學對於消渴病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素問·奇病論】。而對於胸痹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 文中描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
上焦為其發病部位,在胸;病機為痹(痹者「閉」也);癥狀為痛。然而受歷史條件限制,古籍未流傳下來或古代醫家未詳細記錄等原因, 對於兩病合並及具體病名的記載甚少。
但智慧的古代醫家在實踐中已註意到消渴病和心病的關系,對其臨床表現亦有詳細闡述。 【靈樞·本藏】描述兩病之間的關系:「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
張從正【儒門事親·酒食所傷】中敘述了消渴病導致胸痹的原因:「夫高梁之人酒食所傷.....酢心」。 【醫學正傳·胃脘痛】雲兩病與飲食的關系:「原厥初治病之由,多因縱恣口腹....朝傷暮損,日積月深」。
【醫學入門·心脾痛】描述了過食肥甘引起兩病:「痛甚發厥有二因......熱痛,內因酒食積熱......」。 從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出消渴病與胸痹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常先後或者同時出現。
當代醫家透過探尋古籍,臨床經驗總結,針對二者關系,提出了「消渴胸痹」,「糖心病」等病名。 糖尿病合並冠心病患者在體質上分型多屬本虛標實。
氣陰兩虛貫穿消渴病始終,氣血津液代謝失常的病理產物痰飲、淤血等可阻滯心脈,引起胸痛。 兩種疾病常同時出現並相互影響。
隨著對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研究的深入,近現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又有了新的認識,主要闡述如下: 該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患者的體質,尤其是陰虛的體質。
【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年四十而陰氣自半......」。 內在精微物質不足,正不敵邪,外感六淫及各種病理產物犯而為病。
氣虛血瘀為其主要病理機制,氣陰兩虛為本,血瘀為標,常兼有氣滯、痰濁、寒凝等證候。醫師認為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病機為本虛標實, 本虛為陰陽氣血虧虛,標實為陰寒、痰濁、血瘀互動為患。
醫師認為患者為氣虛體質,兼夾瘀血等病理產物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礎。醫師認為本病與體質因素有關, 其病位以心脾腎為主,患者心脾腎不足,常兼夾寒凝、血瘀、氣滯、痰濁等病理產物。
冠心病屬本虛標實證,雖然寒凝、氣滯、痰濁、瘀血常常夾雜致病,但氣虛是根本。醫師認為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的病機在於濁邪蓄積, 進一步引發痰濁和瘀血的形成。
三者交相混合,相互影響,隨血液執行環流周身,並不斷沈積脈道,阻滯氣血執行,導致胸痹的發生。 醫師認為瘀血癥的形成因瘀熱而成。
如朱丹溪所言:「陽常有余,陰常不足」, 陰液不足,易生內熱,煎熬血液,血行遲緩而成瘀。 醫師認為正虛體質,陰液不足,熱毒內蘊,與血瘀、痰濁、氣滯交結,灼傷血脈,導致血管並行癥的發生。
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目前尚無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 各醫家根據各自臨床經驗將糖尿病合並冠心病分型論治,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醫師將糖尿病合並冠心病分為3型論治:心血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氣陰兩虛型,治宜補氣生津,活血通脈; 胸陽痹阻型,治宜宣痹通陽,散寒化濁。
總有效率為93.8%。醫師對91例糖尿病合並冠心病患者病案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氣陰兩虛證(占3.3%),治宜益氣養陰;氣虛證(占62.6%),治宜補脾益氣; 陰陽虛證(占19.8%),治宜調和陰陽;陽虛證(占14.3%),治宜溫陽散寒。
將本病分為五型: 肝氣郁滯型、陰血不足型,心氣陽虛型、寒瘀阻滯型、心陽欲脫證, 分別給予和解少陽、行氣止痛;益氣養陰,和營通絡。
益氣養血,活血化瘀;宣痹通陽,散寒化濁;回陽救逆,益氣固精。胡繼玲將本病分為3型:氣陰兩虛、心脈失養型。治宜滋補氣陰,充養心脈;氣陰勞損、心脈瘀阻型。治宜益陰固正,逐瘀活血; 心氣陰虛、水氣淩心型。治宜扶陽利水,滋補氣陰。
並根據兼夾病理產物,或兼活血調氣,或兼扶正溫陽,或兼清熱解毒。 醫師認為:五臟六腑皆可導致心痛病的發生,非獨心也,而脾胃損傷是發病的關鍵。
將本病分型為胃心痛、脾心痛、腎心痛、肺心痛、肝心痛、真心痛等,分別予以疏肝理氣和胃;健脾祛濕化濁;調理陰陽,交通心腎; 溫通胸陽,降氣化痰;調理肝脾;回陽救逆。
屠伯言將本病分為兩型論治:(1)心脾陽虛證: 消渴病初期多為陰虛火旺, 日久陰損及陽,陽虛甚重,更易受外寒侵襲,氣機閉塞,脈絡不通,心前區疼痛。治宜通絡助陽。
(2)陰虛火旺證:此消渴雖由於水虧火旺,而心痹卻並非痰塑氣滯,病既一源而多歧, 法當隨證而兼顧,治宜滋陰瀉火、活血養心為法。
醫師更加側重於陰虛瘀熱,老年人陰氣自半,血瘀貫穿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發病全過程,而在臨床中發現, 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無不存在著熱毒病機。
如因嗜食肥甘所致的高脂血癥。治宜清瘀熱,滋腎陰。 醫師在單純西醫治療組基礎上配合服用自擬保元養心湯為基礎方進行加減(西洋參10g,砂仁10g,桂枝6g等)。
觀察指標明顯優於單純西醫治療組。醫師采用自擬方劑(丹參、黃芪、太子參、天門冬、黃精、元胡等)治療, 心電圖總有效率及硝酸甘油停減率均優於消心痛對照組(P<0.05)。
醫師總結鄧老經驗,認為消渴病合並胸痹病人, 長期膏粱厚味,脾胃日損,運化失司,內生痰濁,阻滯脈道,血瘀為患。醫師常以自擬方鄧氏溫膽湯加失笑散為底方進行治療,每獲良效。
以芪蛭降糖膠囊治療糖尿病合並冠心病心絞痛, 以癥見心痛隱隱,時作時休,心慌氣短,勞則加重,神疲倦怠等氣陰兩虛型兼加瘀血的患者,臨床收效甚佳。
醫師探索名老中醫陳鏡合經驗,以開心膠囊2號(越鞠丸+失笑散)為底方, 進行臨證加減,建立處方數據庫,理氣開郁,化痰祛瘀,標本兼顧,取得良好臨床療效。
中醫中藥治療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療效確切,且副作用較少,安全性相對較高,但鑒於其組成成分較為復雜,且是多種成分協同發揮作用, 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導致臨床用藥受限。
故仍需醫藥工作者繼續努力完善。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微血管損害速度加快, 這也是大部份糖尿病並行癥出現的原因,也讓糖尿病成為引起全身並行癥最多的疾病。
冠心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並行癥及死因,據統計死於該並行癥的糖尿病患者可達總死亡率的70%~80%。 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
首先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與運動幹預、戒煙限酒、保持體重及血脂向正常範圍靠攏等, 並及時開始藥物治療。
本方由黃芪60g~120g、當歸尾10g、赤芍10g、地龍10g,川芎10g、紅花10g、桃仁10g、降香10g、葛根10g等組方而成。 原著多用於治療半身不遂等癥。
現在它主要用於治療符合氣虛血瘀證的全身多種疾病。 在辨證用方的同時,應根據患者表現出的具體證候,三因治宜,在上方的基礎上隨癥加減。
痰濁閉阻者則加瓜蔞15g、清半夏、薤白各10g;腎陽虛衰者則加制附子先煎10g、肉桂9g;手足麻木者加桑枝30g、忍冬藤30g。 陰虛者加沙參15g、麥冬15g、黃精10g;
心絞痛甚者加三七沖3g、蒲黃10g; 高血壓者加川牛膝15g、桑寄生10g。方中重用黃芪為君藥,在清代被譽為「補氣之聖藥」,益氣而行血,【本草綱目】雲:「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
黃芪本身具有的活血逐瘀作用並不為人熟知, 早在【本經逢源】雲:「黃芪通調血脈,流行經絡,可以無礙於壅滯也」。
以當歸為臣藥,以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少許輔助當歸,當能通血滯,補血虛。配合善於通經活絡的蟲類藥地龍,共為佐藥。 降香既可以活血,又可以防止患者因服補氣藥導致氣機壅滯,虛不受補的缺點。
葛根其活血生津作用,暗合病機。謹守病機,補氣、活血藥同用,攻補張弛有度。醫師透過對病因病機探究, 結合臨床觀察對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產生機制的研究。
認為氣虛、血瘀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故提出了補氣活血通絡的治法,治擬方補陽還五湯為基礎方加味。
糖尿病合並冠心病的患者一般病程超過5~10年,久病入絡,久病必瘀,阻滯心脈,不通則痛; 隨著病程延長,消渴病的陰虛燥熱癥狀已不明顯,日久陰損及陽,患者以氣虛為主,氣虛行血無力而成瘀。
結合本病主要癥狀:胸悶胸痛、心悸、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舌苔薄白,舌質偏深色和紫色,有瘀斑或瘀點隱隱、脈沈澀無力等證實,本病的主要病機為氣虛血瘀;臨床研究說明補氣活血通絡法對治療本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