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探花書法】清代濃墨宰相劉墉行書【鄒縣謁孟子廟】冊賞析

2024-09-24國風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及第,中探花。 官至內閣大學士,清朝大臣、書法家,清四大書家。劉墉書法用墨飽滿,墨濃字肥,渾厚端莊,雄厚勁遒,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美譽。

劉墉行書【鄒縣謁孟子廟】冊中的內容展現了對孟子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感慨。詩中寫道:「鄒縣謁孟子廟。亞聖猶枌裏,崇祠近杏壇。嚴嚴瞻氣象,肅肅整衣冠。豈少三年艾,偏多十日寒。秋風振庭柏,欲去重盤桓。」這些詩句不僅描繪了孟子廟的莊嚴氣象,還表達了作者對孟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敬意。

劉墉的行書【鄒縣謁孟子廟】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其書法樸實沈厚,結體圓整,承魏晉遺意,隱有北碑韻味。在圓潤遒勁的風格中,融入了方硬剛健的筆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劉墉的書法講究用筆折轉,味厚神藏,有廟堂之韻。看似平淡但卻內藏風骨,書體呈現風雪傲骨的氣勢,看似平庸卻蘊含著深厚的功力。

劉墉的書法以其強烈的個性和特色著稱,他有意擺脫前人的束縛,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劉墉的書法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字豐腴、多用重筆,近似蘇體。他不僅在帖學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而且在中年以後兼取蘇字的豐腴,脫出窠臼,自成一家。

劉墉在運筆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他常用紫毫筆在光滑的紙上寫字,這種筆觸可以在紙上形成粗細變化的極大反差,使得字雖然豐腆,但不癡肥,筆鋒起收潔凈,蘊蓄而不乏姿態。

在墨法上,劉墉的書法於潤中見枯,拙中見巧。他的用墨既能表現墨的濕潤感,又能體現出墨的幹燥感,這種技巧使得他的書法作品既有力度又有深度。

劉墉的行書風格以其流暢自如、變化多端著稱。【鄒縣謁孟子廟】冊中的字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展現了他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件作品不僅是書法藝術的佳作,也是文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劉墉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劉墉的行書【鄒縣謁孟子廟】冊是一件集文學、歷史和藝術價值於一身的藝術品。它不僅展現了劉墉的書法才華,也表達了對孟子思想的敬仰和傳承。透過這件作品,我們可以窺見劉墉書法藝術的魅力以及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發揚。

劉墉的行書【鄒縣謁孟子廟】冊在書法藝術上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他的書法個性鮮明,筆法獨特,結體嚴謹,章法合理,墨法精湛。這些特點使得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個書法家的深厚功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