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黃賓虹作畫二十技法——飛白與篆籀

2024-05-27國風

探尋黃賓虹作畫技法之奧秘——論黃賓虹作畫技法中的飛白與篆籀。

中國畫在藝術表現和理解上有諸多不同,像齊黃二人同是近現代國畫大師。可在藝術作品的深度上來講,齊白石是不如黃賓虹的,因為黃賓虹山水畫的靈魂是觸及中國民族藝術,與中國哲學直接對話的。當今,要說是誰將中國傳統筆墨的集大成者以及將筆墨推上高峰的,唯有賓翁。黃賓虹的藝術,不懂筆墨就不能理解。

黃賓虹的作畫技法如璀璨星辰閃耀。書法用筆在他的畫作中展現出獨特魅力,尤其是畫石頭時運用的飛白法和畫樹木時的篆籀筆法,是其藝術精髓的重要體現。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石如飛白木如籀,是書畫同源的說法,飛白書也是筆體。畫石頭采用飛白法,這一技法看似幹枯、澀滯且斷斷續續,卻蘊含著力能扛鼎的力量,摒棄浮華,恰如其分地表現出石頭的紋理和堅硬質感。黃賓虹山石用側鋒且有飛白法時,旁需界限分明,如此才能呈現石頭的棱角分明,使其不被暈染而模糊了自身的存在。石頭紋理猶如鳥獸羽毛,長短縱橫,而皴法首先需考慮追求不亂。飛白法作為山水畫的基本語言,已然深深滲入大山的基因法則之中,成為塑造山水靈魂的關鍵要素。

黃山湯口

他的【黃山湯口】便是其經典之作,在這幅作品中,對於石頭的刻畫便精妙地運用了飛白法。在幹枯、澀滯中帶有斷斷續續的線條,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圖中山石先用遒勁圓潤有頓挫的線條勾輪廓和脈絡,後用濃淡、幹濕墨繁皴密點,赭色相參。這種飛白法猶如神奇的畫筆,賦予了石頭以生命和個性,成為山水畫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語言,深深滲入大山的基因法則之中。

局部【黃山湯口】

【黃山湯口】中蒼松老樹,以古篆法寫之,筆法古樸蒼勁,剛柔相濟。篆籀之法,源自書法,篆為大篆,籀亦是大篆,這種筆法主要由直線和弧線構成。其字取其勢,橫平豎直,鮮少出現過多撇、捺、鉤等筆畫,更多的是絞轉和平動,雖也有擺動出現。後在秦統一六國之後推行了小篆,這是在大篆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的全國統一文字。但後期的漢簡表現更為顯著。後來清人對篆籀之法進行發展,起筆略頓,落筆較重,點畫中融入提按,帶來粗細變化。只有將秦人和清人二者結合,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完整篆籀之法。

富春山居圖

篆籀之法,黃賓虹在【富春山居圖】中的樹木的描繪便運用了篆籀筆法。樹木,漲勢各有不同,有圓滑和蒼勁之分,或秦篆或清篆,是辟境靈奇。在虛空粉碎中,中側鋒並用自如演繹;其峭爽筆力在勁逸中彰顯熟中求拙的逸氣。這幅「富春山居圖」中的篆籀之法,風格古樸而純粹。是賓翁渾厚華滋民族性美學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他有別於黃大癡「富春山居圖」而另辟蹊徑,在篆籀之法中將秦人與清人之長融合,汲取其精華。

局部【富春山居圖】

時代造璨星,黃賓虹生於那個動蕩卻又充滿藝術變革的時代,他一生致力於對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新。他遊歷山川,感悟自然,將自然的神韻與自己對藝術的深刻理解,透過飛白法和篆籀筆法融入到作品中。呈現出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與表達。

圖文供稿/虹•藝術空間

文/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