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誰也壓不住的【春江花月夜】

2024-01-18國風

看到很多人說【春節花月夜】這首詩如何如何的優美,如何如何的大氣磅礴,然後還表達了什麽什麽高端的情感,最後又冠之以「孤篇壓全唐」的稱號,那麽具體水平如何,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前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開篇兩句作者描繪了一個比較有夢幻色彩的場景,春江潮水與海持平,海上的明月是在潮水的起伏中若隱若現,這既可能是明月在海平面上,所以潮水起伏才讓明月時隱時現,也有可能是指江潮海潮水面中的明月,其在潮汐水勢的往返間若隱若現,畢竟「灩灩隨波千萬裏」嘛,然後又抒發了一個感慨,「何處春江無月明!」這開篇之筆總結四個字就是平平無奇,有場景但是並不生動,有情感也並不突出,在這裏可有一比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同樣有江有月有情,一個是春一個是秋,可惜兩者簡直不可同語。

琵琶行(部份)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之所以把這六言三句拿到一起說是因為這不僅是本詩中最大的問題,更是古今好多人寫詩時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不論雅俗,強行押韻。為了壓住an 這個音,作者用了甸、霰、見。為了壓住en這個音,又用了塵和輪,這些字單獨拿出來都不錯,只可惜在本詩中這幾處運用都顯得過於生硬而粗制,當然這也不只是張若虛一個人的問題,這種為了押韻而押韻,為了寫詩而寫詩的感覺現在也是很常見的。作者在寫詩的時候可能想營造一種屬於春天的暖意,但是春之暖並不等於軟弱,更多的應該是生機,所以這首詩通篇讀起來的感覺都有一種過於綿軟的意味,同樣也是為了綿軟而綿軟,缺乏生動。

瀟湘竹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首詩比較受吹捧的就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兩句了單獨拿出來確實不錯,但是後面的語句中又在大量堆疊江、月、人這三個字,就好像原本三兩句能說明白的話非要說八九句,句字冗雜、擇理不清,也沒有很多深意,尤其是這三句的收尾轉折是「但見長江送流水」,句字的堆疊上又增添的字義、詞義上的堆疊,再看看李白寫的「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兩者高下立判。

李白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幾句的感覺還不錯,只可惜還是為了押韻而押韻的感覺太重了,而且通篇用字用詞都比較粗白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本身就是要寫比較柔美的場景,可用字用詞都顯得並不高雅,參見曹植的【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而且,簡單明了也不等於粗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簡單明了,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所用字詞同樣普通常見。

洛神賦圖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後面這句可以說是通篇裏寫的比較好的句子了,「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工整且有意境,畫面感躍然紙上,可以和杜甫的一些詩句媲美了。而前兩句應該是感情的一個昇華,但是卻仍然顯得程度淺,這種同望明月而不能相見的感覺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意境很像,只可惜本詩中的感情韻味太淺薄了。

杜甫(奚文淵作)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依舊是前面的問題,為了押韻而押韻,你說他質樸吧,他也沒有「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這麽質樸。你說他有感情吧,他也沒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有感情。你說他描繪春色吧,他也沒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麽強的生機,你說他柔美幽怨吧,他也沒有「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麽讓人感慨。總之就是什麽都有,有什麽都不夠。

滕王閣序(部份)

總體來說【春江花月夜】這首詩除了個別幾句值得一說,還有就是篇幅值得一說,其余各個方面都不能稱之為佳作,更不用說「孤篇壓全唐」了,他既沒有李白的瀟灑,杜甫的嚴謹,白居易的全面,更沒有王勃、李商隱、杜牧等人的優美與才氣。就單拿作品質素來說,也就是屬於唐朝作品中的三流而已,甚至可以說還沒有完全理解詩作的真諦,試問這樣的作品他又能壓得住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