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這首詞是司馬光的作品,寄調西江月。有意思的是,讀著讀著竟然發現疑似有緋聞。難道看錯了,還是理解錯了,別著急再讀一遍。宋代文人喜歡填詞,把填詞當成娛樂活動,聚會宴席上如果無聊了那就填詞一首吧。填詞的是文人墨客,演唱詞作的往往是歌姬,欣賞詞作的人包括三教九流,這就是宋代的潮流活動。
宋詞尤其是婉約詞有個特點,男子填詞模仿女子口吻。這是由於,宋詞可以演唱,演唱者多為女性。這樣創作方便女子進行表演,在人稱上不會產生錯覺。很多文人不介意模仿女子口吻填詞,在遣詞用句上表現出女子的微妙心理變化。
這首詞讓人覺得有緋聞出現,都是因為這兩句「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是不是情侶之間發生矛盾,進而產生隔閡,乃至有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想法。這是愛情的痛苦,這是憤怒爆發的前兆。
司馬光為什麽寫這樣的作品,他是編史書的大才子,他是文人心中的榜樣。司馬光詩詞作品傳世不多,基本上都和應酬聚會有關。就像這首【西江月】,從題材上講是流行的情感問題,從內容上看展現了生活情趣。司馬光希望透過作品打破人們對他的刻板印象,讓人們了解他的生活。
讀著像緋聞,其實就是一種寫作手法,透過描寫愛情,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讓人讀過之後獲得精神感動。文學創作未必要對照現實中的所有細節,缺失了想象力的文學作品,不是一流作品。
如果覺得在【西江月】中看到了緋聞,會心一笑就可以了。司馬光本意不是描寫緋聞,他描寫感情的濃度與面對感情的態度。感情靠什麽衡量,很難有統一標準。透過司馬光的作品讓人發現有標準存在。多情無情,就像標準刻度,代表了親熱和冷漠。
古人在講解這首詞的時候,普遍覺得司馬光用開玩笑的語氣搞創作,不能過度解讀多情無情。司馬光生活在宋朝最繁榮的時期,他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享受到時代給予的榮耀。在這種環境裏,難免產生享樂的思想,很難判斷到底是不是司馬光的心裏話。
相見爭如不見,有人錯誤理解了「爭」字。實際上,這句話中的「爭如」是一個完整詞匯。不是說兩人爭吵過後,相見不如不見。這句話的意思,沒有前提條件,就是不如不見。多麽決絕的口吻,說出這麽絕情的話語。看來即使有緋聞,也是以悲劇結尾。細品這首詞,開始抱著看八卦的心態,然後想到學習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也許這才是司馬光想要的「開啟」方式吧。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