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水月鱗鱗光,馬踏月光碎,蒲松齡的十首經典詩詞,你讀過幾首?

2024-06-13國風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淄博)人。清諸生。

早年與同郡張篤慶、李堯臣結郢中詩社,人有"郢中三友"之目。屢應鄉試不售。入友人寶應知縣孫蕙幕中。旋北歸。常在縉紳人家設帳授徒。

七十歲後隱居不復出遊。所撰【聊齋誌異】為清代文言短篇小說集之冠。亦工詩詞曲。其詞縱筆所如,真率自然,喜怒哀樂,躍然紙上。有【聊齋詩集】、【文集】等。今人輯有【蒲松齡全集】。詞集名【聊齋詞】。

1、【夜渡】

蒲松齡〔清代〕

野色何茫茫,明河低欲墜。

水月鱗鱗光,馬踏月光碎。

夜色蒼茫,一片靜謐,銀河斜貫長空,低壓如墜。月光下,水面粼粼波光,馬行走在岸邊,將月光都踏碎了,也打破了夜的寧靜。

這首詩寫得靜謐,唯美,畫面感極強,讀來清冷寂寥,別有神趣。

2、【行鄉子·憂病】

蒲松齡〔清代〕

座上凝眸,枕畔搔頭,苦呻吟似燕啁啾。

嘯歌未廢,臨眺全休。有三分痛,七分癢,萬分憂。

漏催五謫,思多千縷,一絲絲亂緒橫抽。

人間三恨,淒斷無儔:是病中月,愁裏雨,客邊秋。

這首詞寫成於客居異鄉的病中,故充溢著由病而引起的愁、苦、憂、恨諸種復雜情緒。

詞中所概括的「人間三恨」,是詩人飽經人間滄桑、歷盡人生苦難的藝術寫照,也是詩人長期背井離鄉、窮愁潦倒的生活經驗的理性昇華,進而引起了讀者的心靈共鳴和意念認同。

3、【采蓮曲】

蒲松齡〔清代〕

兩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頭眼暗拋。

他日人知與郎遇,片言誰信不曾交。

這是一首情歌,主人公是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記述的是一次與情郎的邂逅相遇以及由此引出的內心活動。

此詩語言明白如話,「率近於俚」,但近乎天籟,「自饒天真」 ,余味無窮,毫無扭捏雕琢之跡。把一個天真、純樸、羞澀、癡迷的采蓮少女的鮮明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給人以極大的美感享受。

4、【采蓮曲】

蒲松齡〔清代〕

返棹孤舟漾碧波,少年逼趁半塘中。

若非鄰女來相喚,漸入深荷路欲窮。

湖塘碧波蕩漾,小夥子駕孤舟采蓮歸來。采蓮之後,或許天色稍晚,有點急不擇路,匆匆打槳而返,當小舟蕩至塘中,不覺踟躕猶豫起來,不知往那走,一時並無把握。

當他舉棹欲發之時,耳邊傳來了一個很熟悉的聲音,那不是鄰居那個姑娘在喚我的名字嗎?順著她的聲音,他終於蕩出荷葉的迷宮。

5、【鈔書成適家送故袍至作此寄諸兒】

蒲松齡〔清代〕

滿院風霜日影寒,朝來薄飲意闌珊。

衣煩愛惜身為用,書到整合夢始安。

生苦文章為障孽,老於桔柚識甘酸。

兒童應念貧中福,坐對蓬窗受亦難。

康熙四十六年深秋,正當蒲松齡最後完成了這部巨著的抄寫工作時,恰好家中派人送來他往年穿過的舊袍,於是隨手寫下這首詩交來人帶回,以自己艱苦創作的切身體會,勉勵兒子們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

這首詩的著眼點在於勉勵兒子們珍惜時光,但作品並沒有一開始就提出這個問題,而把主要筆墨用於敘說自己書成之後的感受和體會,最後才一語點醒。這樣循循的誘出,讓兒子們更容易接受。

6、【喜雨口號】

蒲松齡〔清代〕

一夜松風撼遠潮,滿庭疏雨響瀟瀟。

隴頭禾黍知何似?檻外新抽幾葉蕉。

康熙十二年春夏遭逢大旱,向來關心民間疾苦的蒲松齡面對這種情況,憂心如焚。他天天望雨、祈雨;一旦得雨,便歡喜雀躍,詩情潮湧。這一首【喜雨口號】便是其中之一。

風刮了一夜,松林裏的松濤聲猶如潮起潮落,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伴隨著松濤聲的是一夜的瀟瀟細雨。田地裏的莊稼經春雨滋潤後,該也和檻外芭蕉一樣抽葉拔節了罷。

7、【夜小雨】

蒲松齡〔清代〕

短更長更愁絮絮,三點兩點雨星星。

雨聲不似愁難斷,顛倒匡床月入欞。

短更長更,愁絮綿綿,更由短漸長,表明詩人孤愁縈懷,難以入眠已經多時了。三點兩點,雨聲零落,雨點由三到兩,可見雨聲愈來愈疏。三點兩點的雨聲,只有在更深夜靜之時,不眠之人,才能聽得見。

愁思比雨聲細密綿長,如此綿密不絕的愁思,直教詩人無計可除,輾轉反側,不能安席。這時,月入窗欞,清冷幽絕的月光照著不眠的詩人,結語余音裊裊,回味不盡。

8、【吟冬蟲夏草】

蒲松齡〔清代〕

冬蟲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

一物竟能兼動植,世間物理信難窮。

蒲松齡不僅以滿腹才情寫了動人心弦的【聊齋誌異】,他還精通醫道,對中醫中藥有些研究。蒲松齡在鄉間做私塾教師時,就經常給百姓看病,期間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寫出了名貴中藥冬蟲夏草「一物竟能兼動植」的特點。冬蟲夏草一藥而兼有動物和植物的內容,使蒲松齡覺得非常神奇。

9、【惜余春】

蒲松齡〔清代〕

因恨成癡,轉思作想,日日為情顛倒。

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

甚得新愁舊愁,鏟盡還生,便如春草。

自別離,只在奈何天裏,度將昏曉。

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拚棄了!

芳衾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

漫說長宵似年,儂視一年,比更猶少: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因為愁怨變成了情癡,相思也轉作了想念,日日夜夜為情癡狂。海棠帶著醉意,楊柳春日憂傷,都是同一樣的情懷。新愁舊恨,鏟盡了又生出來,猶如春草一般。自從別離後,只好在奈何天裏,虛度黃昏與早晨。

今日裏緊鎖的眉頭猶如那春山,望穿秋水,想要忘記卻又無法忘記。芳枕驚夢,玉漏驚魂,想要安睡又如何能夠睡好呢。不要說長宵如年,就是一年的時間也比這更夜要短,因為度過三更時間猶如度過了三年,更何況又有誰人不會老去呢。

10、【大江東去·寄王如水】

蒲松齡〔清代〕

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病鯉暴鰓,飛鴻鎩羽,同吊寒江水。見時相對,將從何處說起?

每每顧影自悲,可憐骯髒骨,消磨如此。糊眼冬烘鬼夢時,憎命文章難恃。 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裏。未能免俗,亦雲聊復爾耳。

康熙十七年蒲松齡到濟南府參加鄉試,由於當時科舉制度弊端百出,「盲試官」常常「黜佳士而進凡庸」(【聊齋誌異·葉生】),他又一次落第了,與他同赴考場的王如水也落第了。才華橫溢的蒲松齡卻屢困場屋,這不能不引起他的憤慨,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詞贈給友人王如水。

這首詞藝術上很有個性,詞風有如散曲,筆鋒隨情緒而走。言詞辛辣,直言不諱,情緒激烈,鞭辟入裏。悲憤之語發自內心,真情實感,處處顯現,所思所想,可以捉摸。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