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為什麽道家一面講無為,一面說救濟蒼生,你根本沒讀懂【道德經】

2024-01-07國風

「素說經典 I 道德經 I 第8章」

道家真的很虛偽嗎?有人說,道家一邊講究無為,什麽都不要管,一邊又吹噓心存天下,什麽亂世道士下山替天行道,這不是自相矛盾騙人的嗎?其實,很多的誤會,包括很多人看不懂【道德經】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無法深入理解其文字的真實含義,漢字作為華夏文明最重要的傳承瑰寶,可以說是見證並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的發展史。那麽這一章,我們就透過漢字的使用極致,來看看道家究竟是有為還是無為!

泱泱華夏數千載,我們的華夏文明真的斷了嗎?確實,先祖的很多高級智慧都一時難以領會,被我們暫時遺失了,但你說華夏文明真的斷了嗎?素樸認為並沒有。

由於華夏文明歷史太過悠久,所以現代人學習古代經典確實困難,因為即便能讀通,卻又未必能讀懂,即便能讀懂,卻又未必能領會其中的真意。並且還有很多人喜歡拿佛家講的「依文解意,三世佛冤」來胡亂指責,認為咬文嚼字是錯的。

這些人可能並不知道,後面還有一句「離經一字,皆為魔說」,這也就足以證明,佛家也同樣重視,單個文字對於整個經文的重要性,正確字意是讀懂經義的先決條件。那麽在素樸看來,學習漢字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要學會「依字解意」,否則不如去學漢語拼音來的方便。因為古人記事用的甲骨文和竹簡,書寫非常困難,所以往往惜字如金,一個字就如同現在的一個詞組甚至一句話,其中包含了多層含義。

我們要明白,華夏文明和其他文明本質的區別就是文字,西方文字多數時候都是一詞一意,所以很多時候,即便語法錯誤顛倒順序,依然不難被理解,而漢字一個詞經常隱含著多層含義,用在不同語境下都有不同的內涵,例如「你真有意思,你什麽意思,意思意思,小意思」。

又如復旦王德峰教授所說,「緣分」一詞在中國人眼中有偶然性和必然性,我們說相遇是因為緣分,這是偶然的,反過來說有緣分必定會相遇,這又是必然的,僅僅是緣分一詞就包含了偶然性和必然性,而英語把緣分轉譯成Luck,也就是幸運,這就變成了單純的偶然性。作為華夏子民,我們非常幸運,因為只要稍加學習,就可以和數千年前的古人對話。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我們代代相傳,生生不滅的漢字型系!同時,漢字也是其他文明難以真正理解,乃至窺探華夏文明財富的保護傘。

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刻的明白,漢字作為華夏先祖智慧的根本,是華夏文明歷經數千年風雨飄搖而屹立不倒的根基,華夏文明的一切真相,也全部都隱藏在我們的古文漢字當中,當人們開始重新重視起對於古文漢字的研究解讀時,便能夠重新領悟古聖先賢的超凡智慧,並以此來重新建立那些,已經飄散在光陰之中的文明章句。

總而言之,漢字不亡,中華必興!

「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人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人無以貞將恐蹶。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首先來看這個「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在帛書版和王弼通行版道德經中都沒有這句話,但是這句話對於每一個讀【道德經】的人來說,卻都至關重要。老子說「夫一者至貴」,這個「夫」字用的非常精妙,所以搞清楚這裏用夫字的真實含義很重要,不能當做代詞一帶而過。我們經常說丈夫,夫人,通常會把夫字單純的理解為男性,但是在這裏,老子可不是在單純跟你講男性。

我們來看這個「夫」字,是不是和「大」字之間就只差一個「一」呢?同時再看天字,和夫字一樣,也是大字多出一個「一」,只是這個「一」和夫的位置不同而已。那麽看過素說【道德經】前面章節的都知道,大字就是太字,這裏就不贅述了,那麽大一也就是太一,在前面幾章,老子都在描述關於太一的特性以及現實意義,而這裏,老子要把太和一再度拆解開來細說了。

那麽,大得一者為夫,同時,大得一者為天,這樣來看,天和夫同樣是大得一者,那天和夫之間的區別又是什麽呢?從字型上來看其實已經非常明顯,那就是天這個一在大的頂端,而夫的一在大的中間,我們知道「天者,至高無上也」,而老子卻說「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首先來說這個「適」字,在這裏是歸順的意思,那麽無適也就是不歸順的意思。老子說,夫,也就是大得到一成為夫,是非常珍貴且重要的,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夫無適於天下,夫者不歸順於天之下。也就是說,這個夫有點像逆天的人,但實際上又並不完全是逆天的人。總之夫很重要,這個我們一會再細說。

接下來老子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人得一以為天下貞。」,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老子是真的想教會你!那麽前面說的大家或許聽不懂,或許不信,沒關系,只要你願意聽,來坐下來,老子給你講講「昔之得一者」也就是以前得到一的那些事物,都發生了什麽。

「天得一以清」也就是說,天因為得到這個「一」,所以才能清澈,「地得一以寧」也就是說,地因為得到這個「一」,所以才變得安寧。

「神得一以靈」這個神是什麽意思呢?「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山陵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者,皆曰神。」我們在第二章講過,神是能量和靈氣匯聚的地方,所以說,神是因為得到了這個「一」,所以才變得有靈氣。

「谷得一以盈」第二章我們也講過,「泉出通川為谷」谷是江河湖海的源頭,那麽谷也是因為得到了這個「一」,所以才能不斷充盈成為江河湖海的源頭。

「萬物得一以生」這裏的生,是生滅的生,也就是滅的對立面,所以說,世間萬物都因為得到這個「一」,才會獲得新生。

而「人得一以為天下貞」這一整段話的重點來了,人得到「一」會怎麽樣呢?就是「以為天下貞」,要理解這段話,就必須要明白「貞」是什麽意思。我們來看看這個貞字的小篆,上面是一個占蔔的蔔,下面是一個看見的見,而【說文解字】中又說;「貞者,蔔問也」,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了呢?貞字在這裏的真實含義,就是占蔔後所看到的、得出的結果。那麽古人用什麽方法來占蔔呢?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懂的也可以留下你的答案,我們一會再細說。

那麽「人得一以為天下貞」,也就是說人得到這個「一」以後,就可以通達知曉天下的萬事萬物。如果這樣來看的話,人可以透過一來知曉萬事萬物,不就和開悟一樣,是一種全知全覺的狀態嗎。沒錯,所以古人才會如此追捧占蔔問天等祭祀活動。

雖然說,老子在前面章節也講過這個「一」字,但是在這章,老子用如此大的篇幅多次提出「一」這個概念,由此我們就不難看出,老子口中的這個「一」,至關重要,並且非常強大。那這個一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我們不妨來反向思考一下。

「天得一以清」,天因為得到「一」,所以清澈,那天如果得不到「一」就會渾濁,「地得一以寧」,地因為得到「一」,所以安寧,那地如果得不到「一」就會動亂。「萬物得一以生」,世間萬物得到「一」才能獲得新生。那世間萬物如果得不到「一」呢,滅亡後就不會再生了。說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就能明白了?老子所說的這個「一」,單獨說就很難明白,但結合成太一,我們就不難理解,這個「一」,與太一,萬物迴圈生滅之大道,以及道法自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所以,天得到「一」才會變清澈,就如同水要不斷迴圈才能潔凈,萬物得到「一」才能迴圈再生,說的就是世間萬物的輪回法則。這一章,老子將「太一」進一步拆開來講解,這個「太」,就是世間萬物不斷迴圈輪轉的根本現象,而「一」,則是建立在太這個迴圈現象之上的自然平衡法則,也就是道法自然。

我們在第六章講過,「 法,刑也。平之如水」,所以法既是平衡一切的原動力。世間萬物都在道法的平衡之下,才能夠不斷迴圈輪轉。所以在這一段,老子所講的各種現象,如、天、地、神、谷、以及萬物,都是在道法自然,也就是一的平衡之下,才能不斷的保持自我清潔,最終達到生生不息。

那麽,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老子說「人得一以為天下貞」,也就是說人得到這個一以後,就可以占蔔知曉萬事萬物,那古人用什麽方法來占蔔呢?當然就是【易經八卦】!我們目前考古所發現的甲骨文,絕大多數都是占蔔的記錄,也就是蔔辭。所以重點來了!老子所說的這個「一」,既是平衡一切的原動力,還能讓人知曉萬事萬物,所以說這個「一」,既是道法自然,同時,也是易的源頭。就如【易傳】中所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無疑是直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這種開枝散葉輪轉生化的法則,我們在第三章講過「玄牝之門」的生化關系,不清楚的可以復習一下,這裏就不在贅述了。另外,關於「一」和「易」的關系,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試著感悟一下。

隨後老子又說「其致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人無以貞將恐蹶。」,「其致一也」的「致」字,在這裏我們可以理解為給予,也就是說,天得「一」,地得「一」,人得「一」,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一」所給予的,那麽沒有「一」會怎麽樣呢?

「天無以清將恐裂」天沒有一也就不再清澈,恐怕會渾濁乃至崩裂,「地無以寧將恐廢」,地沒有一將不再安寧,恐怕會廢止,【說文解字】中說:「廢者,屋頓也」,所以「廢」在這裏是地裂房倒屋塌的意思。「神無以靈將恐歇」神沒有了一也就失去了靈氣,那麽所有靈氣的匯聚都會歇息終止,「谷無以盈將恐竭」谷作為水之源,如果沒有了一之後,水迴圈被破壞,那源源不斷的水之源肯定也要枯竭了。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前面我們說過這個「生」是生滅的生,所以萬物如果沒有了一,就不會再有新生,沒有了新生,就必然會逐漸走向徹底的滅亡了。「人無以貞將恐蹶」「蹶」在這裏是跌倒摔倒的意思,也就是說,人如果沒有了「一」,也就無法再通達萬事萬物,人會變得不明事理,就會經常做錯事,栽跟頭。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白,老子說這個「一」可謂是至關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一」的話,也就是沒有了平衡一切的自然法則,失去了道法自然的平衡,迴圈將會終止,那麽萬事萬物最終都會走向枯竭,全部都不復存在了。

在最後的結尾,老子說「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在這裏「抱」字是懷抱、懷藏、心存的意思,而「式」字,是榜樣、典範的意思。也就是說,聖人是懷藏、心存著「一」的人,也就是心存道法自然,心存平衡萬物法則為天下典範的人。在第七章結尾,我們已經總結過, 聖人是悟道者,行道者,合道者,聖人即是大道自然的代名詞。而這一章,老子又更進一步深化了「一」的重要性,以及聖人以抱一,守一,遵從道法自然為根本的重要法則。

講到這裏,我們再說回「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老子這章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一頭一尾提出了「聖人」和「夫」這兩個概念,聖人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就是遵循道法自然的人,而夫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呢?曾經有人問素樸,如果說道家講究無為,那還會心存天下嗎?還會在民族大義面前站出來嗎?道家所謂的替天行道,豈不是虛偽的空話假話嗎?

其實老子說的這個「夫一者至貴」就是這一類非常特殊的人群,他們是得到了「一」的人,他們深刻明白道法自然的道理,他們本身已經具備了聖人的條件,但老子說「夫一者至貴」,他們比聖人還要珍貴,因為他們明白道法自然,卻仍然選擇逆天行道,但這種所謂的逆天行道,在世人眼中,卻又是替天行道的典範。

所謂夫者,他們是與世道逆行的人,他們是歷史上敢於推翻殘酷暴政的人,他們是沖入烈焰中的人,他們是救濟天下蒼生的人,他們是為民族大義獻身的人。所以前面我們說大得一者為天,而夫一者至貴,乃至於敢逆天行道,夫字頭上多出的這一點,就是頂破天的人,他們是真正能夠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我們要明白,天道不是終極,因為天道之上還有自然大道,而夫者,雖然忤逆天道,卻也是一種平衡道法的存在,更是大道自然的捍衛者。

如果說人體是自然大道,那聖人則是順應維護大道的氣脈,而夫就像人體中的白細胞,雖倒行逆施,殺戮之法,卻也能保大道暢通無阻。正所謂順成人,逆成仙,道在其中顛倒顛,道法自與萬法相通,【道德經】的珍貴之處也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