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總結「8位元」印象派代表畫家的創作特點,藝術史必背!

2024-08-21國風

一、

本期 →為了讓大家能更為全面的了解印象派,我總結了一篇印象派的 「幹貨」 ,共8位元印象派畫家的創作特點,歡迎互相交流!

1、卡米爾·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享年73歲,出生於丹麥聖杜文島(今屬法屬聖馬丁)。 創作特點: 畢沙羅是印象派的創始人之一,參加了全部印象派的共8次畫展,且是印象派代表人物中年紀較大的一位。他對塞尚、高更有較多的教導和影響。其繼承和發揚了巴比松畫派,尤其是柯羅的作畫思想,即「要從大自然中學習畫畫」。畢沙羅的思想較為激進,有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他的繪畫上的革新與思想的自由解放聯系在一起。他同情農民,中早期的作品多以鄉村風景和人物為主,以細短的筆觸創造畫面的層次,細膩且豐富。如【艾蘭妮的收獲幹草】、【戴帽的農村少女】等。他喜歡嘗試各種畫法,如晚年曾一度迷戀點彩畫法,但最後又因認為點彩技法過於限制和缺乏情感之後,最終又回到自己鐘情的印象派。他對作畫物件的觀察能力極強,能夠迅速捕捉到色彩變化的豐富層次。真實的表現作品的同時具有一種朦朧感,如【蒙馬特大道的上午】等作品,多為色調典雅柔和,富有生動的情感。

【收獲】 畢沙羅 布面油畫 1882年 70.3x 126cm 日本東京Artizon博物館藏

【戴帽的農村少女】 畢沙羅 布面油畫 1881年 73x 60cm 華盛頓國家藝術畫廊藏

【蒙馬特大道的上午】 畢沙羅 布面油畫 1897年 73 x 92cm 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藏

2、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 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享年51歲,出生於法國巴黎 創作特點: 馬奈雖然與印象派關系頗深,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任何一屆畫展。他是印象派的先驅,早年間便開始探索與學院派不同的風格,他強調光影的對比,註重直接寫生畫法,色彩凝練而豐富。代表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 這兩個就不傳圖片了,小夥伴們自己網上搜,免得又被同行舉報,那些稽核真的棒棒噠!打碼了還要讀者罵!哈哈哈! )是采用傳統畫法的、具有世俗精神的作品,但其過於大膽的、新穎的構思和表現遭到了官方沙龍的拒絕。他的構思挑戰了當時的主流社會價值觀。從【推勒裏宮花園音樂會】作品後,馬奈開始表現出對光色的興趣,嘗試印象派技法和色彩而放棄黑色,由於受到古典主義影響頗深,作品中仍保持一種宏大莊重的氣息。

【推勒裏宮花園音樂會】 馬奈 布面油畫 1862年 76 x 118cm 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3、艾德加·德加(Edgar Degas) 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享年83歲,出生於法國巴黎。 創作特點: 德加出身於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早年接受專業的古典主義訓練,承襲安格爾畫風。後因與印象派馬奈、莫裏索等人交往甚密而受其影響,開始轉變成印象派畫風。他愛嘗試多種技法和材料,尤為擅長表現女性題材,多以精湛的素描技巧和對動態人物的精準捕捉而聞名,如【芭蕾舞女】、【熨衣女】等作品。德加的作品往往以幹練的筆觸精準譜寫人物,精致的捕捉到人物的關鍵神態動作,他的色調往往溫暖輕快且鮮明。同時德加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留存作品70余件,主要題材仍以自己鐘愛的芭蕾舞女和一些人體為主。

【三名芭蕾舞女】 德加 1879年 私人收藏

【舞蹈課】 德加 1874年 76 x 118cm 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二、

4、奧古斯特·雷路亞(Auguste Renoir)

1841年2月25日 ~1919年12月3日,終年78歲,出生於法國的利摩日。

創作特點: 雷路亞的作品題材主要以婦女肖像和裸體為主,自幼家境貧寒,父親是裁縫,年少的他曾以為陶器繪畫而謀生,後加入印象派。雷路亞的早期繪畫受到了迪阿茲、德拉克羅瓦、馬奈等人的影響,多以柔和的氛圍來處理古典繪畫。中年後的畫作富有詩意,以溫暖柔和的色彩、流暢的筆觸來表現畫面的夢幻感,如【包廂】、【煎餅磨坊的舞會】又名【紅磨坊舞會】等作品。自1883年起,雷路亞從安格爾的風格中受到了啟發,色彩開始平滑細膩,且十分註重素描造型,該階段被稱為「古典作風」時期。晚年由於關節炎,堅強的雷路亞將畫筆綁在手臂上繼續作畫,1913年後開始進行雕塑創作。

【煎餅磨坊的舞會】 雷路亞 1876年 175 x 131cm 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包廂】 雷路亞 1874年 80 x63cm 倫敦科陶德學院美術館藏

5、貝爾特·莫裏索(Berthe Morisot)

1841年1月14日 ~1926年3月2日,終年85歲,出生於法國的布爾日。

創作特點: 印象派中少有的女性畫家,她與畢沙羅一樣,早期同樣得到了柯羅的指導,受其影響很大。1868年與馬奈的弟弟尤金結婚,開始從黑色轉變成了印象派色彩。莫裏索的作品多以女性題材和家庭生活為主,展現了女性的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如【從托卡得羅看巴黎】、【搖籃】等作品。她的筆觸靈活自如,畫面層次豐富。畫面往往典雅精致,整體色調淡雅寧靜,富有溫馨和諧的情感氛圍。

【從托卡得羅看巴黎】 莫裏索 1874年 46.1 x81.5cm

【搖籃】 莫裏索 1872年 46 x56cm 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三、

6、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終年86歲,出生於法國巴黎。

創作特點: 被譽為印象派創始人之一,與畢沙羅交往甚密,早期均受到巴比松畫派的影響,尤其是庫爾貝和馬奈,後受到透納,尤其是日本浮世繪的影響頗深。莫奈擅長表現同一個物象中的不同光影變化,他忽視物象寫實輪廓,將光與色來作為畫面的「主角」。他的風景畫突破了傳統的表現手法,完全對母題的視覺經驗的感知為主要出發點。如【日出·印象】、【睡蓮】等系列作品。莫奈的筆觸自由且灑脫,卻幹脆利落,十分準確的概況出光影的關系。畫面往往具有朦朧的裝飾效果,色彩給人以神秘而豐富的感覺。莫奈的風格給後來的抽象主義極大的啟發。

【日出·印象】 莫奈 布面油畫 約1872年 48 x 64 cm 法國巴黎馬爾莫丹博物館藏

【吉維尼的白楊樹】莫奈 1887年74x92.7cm 布面油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莫奈睡蓮系列】莫奈 約1903年-1904年

四、

7、阿爾弗雷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

1839年10月30日~1899年1月29日,終年59歲,出生於英國倫敦(後移民法國)。

創作特點: 印象派中最為純粹的風景畫家之一,作品多以法國鄉村、塞納河流域及周邊的村落的景色為主題。曾受庫爾貝和柯羅的影響。西斯萊擅長處理畫面的細節,多以碎點筆觸為主,且和暖細膩,不像莫奈和雷路亞那般起伏較大。他的作品尤為註重光影變化,如水面的描繪【馬爾利港的洪水】,能夠準確的觀察到水面波光的層次變化,作品常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晚年以厚塗技法和冷色調來處理風景。西斯萊的作品富有寧靜的詩意,可惜在世時未受到重視,去世後才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是後世畫家尤其是風景畫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學習典範。

【馬利爾港的洪水】 西斯萊 布面油畫 1876年 50 x 61 cm 法國魯昂美術館藏

8、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

1844年5月22日~1926年6月14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創作特點: 卡薩特的作品多以母子為主題,以此展現了母愛的溫馨與偉大,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性情感。卡薩特常采用如俯視、側視等視覺,使作品具有一種新穎感和沖擊力。如作品【洗澡】、【藍色扶手椅上的小女孩】等。她的色彩明亮且富有變化,用色彩來營造畫面的溫馨氛圍。她將素描與印象派的色彩結合,細膩的筆觸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卡薩特以女性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作品流露出女性獨有的細膩溫馨的情感,使人感到幸福。

【洗澡】卡薩特 布面油畫 1893年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藏

【搖籃】卡薩特 布面油畫 1893年 89 x 129.5cm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印象派的創作特點:

1、印象派反對學院派的浪漫主義空幻的激情,註重描繪畫家感受到的現實和生活,在題材和表現性上與現實主義近似,但印象派的畫家大都不具有批判現實主義一般的精神,不那樣關註社會的黑暗面,而更多的是透過作品記錄自己對客觀物件的瞬間印象。

2、印象派中的大部份畫家側重於表現視覺印象和光色,而非物件的心態特征。作品往往外形朦朧模糊,輪廓線較弱。在色彩的運用上排出黑色,關註物件色彩在不同光影下的變化,色調明亮,多運用純色,繼而為新印象主義的點彩法鋪平道路。

3、印象派是否認藝術創作中的想象力的作用,排除敘事性的文學內容,使繪畫語言得到充分發揮,滿足新興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這種方式具有革新的一面,但也使繪畫的另一面減弱,使得以表現社會和歷史的內容減少。

4、印象派忽視物體持久和永恒的形,醉心於光與色,也必然為形式主義和抽象主義開創先河。

以上內容摘抄於邵大箴著【外國美術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2014年9月.

聲明

本文章版權、著作權歸屬公眾號【閑人藝話坊】所有,作者的原創文章均已標註,轉載需註明出處,未經準許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襲、修改,一經發現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本文章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涉及圖片中個人的私密、權益、版權等問題時,請隨時後台聯系並處理。本文創作時參考各類文獻、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望及時後台告知,作者會在第一時間進行修正。